常见文言虚词“之”的意思

如题所述

.之
(1)用作代词
①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可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作《师说》以贻之。(《师说》)/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苏武传》)
②指示代词,表近指。可译为“这”,通常作复指性定语。如: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廉颇蔺相如列传》)/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2)用作助词
①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赤壁之战》)/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
②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
③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如:何陋之有?(《陋室铭》)/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
④结构助词,放在倒置的定语与中心语之间,作为定语后置的标志。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屈原列传》)
⑤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如: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师说》)/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隆中对》)
⑥音节助词。用在时间词或某些动词(多为不及物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起凑足音节作用,没有实在意义,译时应省去。如:顷之,烟炎张天。(《赤壁之战》)/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
(3)用作动词,可译为“到……去”。如: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鸿门宴》)/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1
的,到,由于句子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等。
第2个回答  2011-12-21
表承接 表转折 表并列 表修饰 取独 的 到 主谓间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