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用史实说明“民勤本业”的表现吗?(至少举出两条)

如题所述

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宋书·列传第十四》 南朝宋接替东晋,统治今山东半岛、长江以南的地区。“民勤本业”是指农民们辛苦耕田,养活很多人。 江南之为国,盛矣。虽南包象浦,西括邛山,至于外奉贡赋,内充府实,止于荆、扬二州。自汉氏以来,民户凋耗,荆楚四战之地,五达之郊,井邑残亡,万不余一也。自元熙十一年司马休之外奔,至于元嘉末,三十有九载,兵车勿用,民不外劳,役宽务简,氓庶繁息,至余粮栖亩,户不夜扃,盖东西之极盛也。既扬部分析,境极江南,考之汉域,惟丹阳会稽而已。自晋氏迁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及孙恩寇乱,歼亡事极,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会土带海傍湖,良畴亦数十万顷,膏腴上地,亩直一金,鄠、杜之间,不能比也。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而田家作苦,役难利薄,亘岁从务,无或一日非农,而经税横赋之资,养生送死之具,莫不咸出于此。穰岁粜贱,粜贱则稼苦;饥年籴贵,籴贵则商倍。常平之议,行于汉世。元嘉十三年,东土潦浸,民命棘矣。太祖省费减用,开仓廪以振之,病而不凶,盖此力也。大明之末,积旱成灾,虽敝同往困,而救非昔主,所以病未半古,死已倍之。并命比室,口减过半。若常平之计,兴于中年,遂切扶患,或不至是。若笼以平价,则官苦民优,议屈当时,盖由于此。 这四个字强调“本业”,突出农人做出的贡献,并与不务正业的商人和横征暴敛的官员做出对比。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1-12-25
如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农业技术发展;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等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25
哈哈,好桥,偶也在和耶,和叶不出来
第3个回答  2013-01-30
1、南北朝时期,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普及了牛耕文明。
2、农作物的种植引进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农作物品种增多,洞庭、鄱阳湖流域和成都平原成为重要产粮区。
3、冶铸业:北魏相州以制造军刀而著称。百炼钢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发明了灌钢法。
4、制瓷业:制瓷技术日臻成熟。南方盛产青瓷。北方创制出白瓷。
5、商品经济的发展方面:魏晋南北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较为缓慢,到北魏以后,北方商品经济有所恢复,南方商品经济相对活跃。
6、对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转移起到一定作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大规模开发,使南方得到大规模发展,南北经济逐渐趋向平衡。
第4个回答  2011-12-25
我也正在写,同感
那么难
根本就不知道“民勤本业”什么意思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