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有几个首都,分别是哪里?

如题所述

明朝有两个首都:应天(南京)和北京

明初至正十六年(1356),朱元璋将集庆路(今南京)改为应天府,定为首都,1378年改称京师。
永乐十九年(1421)二月,明成祖北迁定北京为京师,应天府改为南京,作为留都。明朝两京制格局形成

明代两京制度与以往朝代最大的不同是在北京和南京都有一套中央行政机构,只是南京的中央机构的前面都加有“南京”二字。南京各机构的权力只限于南京和南直隶的有关事务,有的部门甚至没有任何实际职权。南京的机构虽然同样对皇帝负责,但是其行文大多数必须经北京相应机构转呈,受到北京机构的制约。

扩展资料

1380年朱元璋罢中书省,废丞相,亲理政务,但是力不从心,故设立四辅官来辅佐政事,但这项制度效能不彰,1382年七月被废。十一月,仿宋制,置华盖殿 、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设文华殿大学士,以辅导太子,品秩皆为正五品。朱棣登基后,特派解缙、胡广、杨荣等入午门值文渊阁,参预机务,由此成立内阁。 

内阁只为皇帝的顾问,奏章的批答为皇帝的专责。内阁大学士一职多以硕德宿儒或朝中大臣担任,只照皇帝意旨写出,称“传旨当笔”。明仁宗增置谨身殿 大学士。宣宗时期,由于杨溥、杨士奇、杨荣等三杨入阁,宣宗批准内阁在奏章上以条旨陈述己见,称为“票拟”制度。明初,内阁无实权。之后内阁地位逐渐升高,权限逐渐增大,到明世宗时,内阁终跃至六部之上。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自此,内阁成了中央最高的的决策机构。 



参考资料明朝(中国历史朝代)_百度百科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9-20

明朝的正统首都有两个,分别是应天府(今南京)和顺天府(今北京)。此外,清军入主中原后,明朝宗室及文武大臣逃往南方建立的南明政权曾在南京、福州等地称帝,但已不算是正式首都了。

1、定都应天府(南京)

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称帝,以应天府(南京)为京师,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即明太祖。随后进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的口号命徐达、常遇春等将北伐,攻占元大都(即北京),元顺帝北逃,彻底结束蒙古在中原的统治,中国再次回归由汉族建立的王朝统治之下。之后朱元璋又相继消灭四川的明升和云南的梁王把匝剌瓦尔密、辽东的纳哈出。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2、迁都顺天府(北京)

1398年朱元璋驾崩,由于太子朱标早死,由皇太孙朱允炆即位,年号建文,即明惠宗。明惠宗为巩固皇权,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密谋削藩。周王、代王、齐王、湘王等先后或被废为庶人,或被逼自杀。同时以边防为名调离燕王朱棣的精兵,欲铲除朱棣,朱棣在姚广孝的建议下以“清君侧,靖内难”的名义起兵,最后率军南下,攻占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后明惠宗在宫城大火中下落不明,朱棣即位,改元永乐。

1405年,朱棣将北平改名北京,称行在,设立北平国子监等衙门。1416年,朱棣公布迁都的想法,隔年开始大规模营造北京,1420年完工,隔年迁都北京。

扩展资料:

清军入关后,南明及明郑政权曾先后在南京、福州、广州、肇庆、东宁等地拥立新帝:

北京沦陷后,史可法等人在南京拥立福王朱由崧,建立弘光政权,即弘光帝。

弘光帝死后,鲁王朱以海于浙江绍兴监国;而唐王朱聿键在郑芝龙等人的拥立下,于福建福州称帝,即隆武帝。两个南明政权为争夺正统地位互相攻伐。

1651年在舟山群岛沦陷后,鲁王朱以海在张名振、张煌言陪同下,赴厦门依靠郑成功,不久病死在金门。隆武帝屡议出师北伐,因得不到郑芝龙的支持而无疾而终。

1646年,清军攻占浙江与福建,鲁王逃亡海外,隆武帝于汀州逃往江西时被俘,绝食殉国,郑芝龙向清军投降,然而由于其子郑成功反清而被清廷囚禁。

朱聿键之弟朱聿鐭在广州受苏观生及顾元镜拥立,即绍武帝,于同年年底被清将李成栋攻灭。同时间桂王朱由榔于广东肇庆称帝,即永历帝。

1661年清军三路攻入云南,永历帝流亡缅甸首都曼德勒,被缅甸王莽达收留。后吴三桂攻入缅甸,莽达之弟莽白乘机发动政变,杀死其兄后于8月12日发动咒水之难,杀尽朱由榔侍从近卫,朱由榔最后被吴三桂所杀,南明亡。

郑成功在南京之战失败后退回金厦,于1661年率军攻占荷兰占据的台湾,定都东宁。1683年,康熙帝命施琅进攻明郑。施琅大败刘国轩攻克澎湖,给台湾造成战略威胁,最终郑克塽剃发降清,明朝宁靖王朱术桂携五妃自杀殉国,最后一股抗清势力覆灭。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8-09-20

明朝有2个首都,分别顺天府(北京)、应天府(南京)。

明永乐元年(1403年)置。十年升秩,如应天府。设府尹一人、府丞一人、治中一人、通判六人、推官一人、儒学教授一人、训导一人以及统历、照磨、检校等官。所辖有宛平、大兴两县。

应天府,或称京师,是南京在明朝时期的名称,为明朝前期首都,后永乐时期迁都顺天府,应天府作为留都。洪武元年(1368年)八月,建为南京。 洪武十一年(1378年)正月至永乐元年(1403年)正月的25年间,应天府为明朝的京师。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北迁,以顺天府为京师,以南京应天府为留都。

扩展资料

应天府治江宁、上元(在今南京市区)。

顺天府由于是首都的最高地方行政机关,所以府尹的职位特别显赫,品级为正三品,高出一般的知府二至三级,由尚书、侍郎级大臣兼管。正三品衙门用铜印,惟顺天府用银印,位同封疆大吏的总督、巡抚。顺天府所领二十四县虽然在直隶总督辖区内,但府尹和总督不存在隶属关系。但北京城垣之外的地区由直隶总督衙门和顺天府衙门“双重领导”,大的举措要会衙办理。北京城垣之内,直隶总督无权过问。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18-09-25

有两个,南京和北京。

明朝一开始定的首都是应天(南京),永乐年间才迁到北平(北京)的。

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与亲信大臣齐泰、黄子澄等采取一系列削藩措施。与此同时,也在北平周围及城内部署兵力,又以防边为名,把第四子燕王朱棣的护卫精兵调出塞外戍守,准备削除燕王。

朱棣于建文元年(1399年)起兵反抗,随后挥师南下,史称""。靖难之役后,朱棣将明朝的都城迁到了北京,因为朱棣的老巢就在北京这边。

扩展资料:

大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汉族,是明朝第三位皇帝,1402年-1424年在位,年号永乐,故后人称其为永乐帝、、永乐皇帝等。

元顺帝至正二十年(1360年)四月十七日(5月2日),朱棣生于应天府(今南京)。早起被封为燕王,洪武三十一年十二月,为了提防朱棣造反,建文帝派工部侍郎张昺为北平布政使,都指挥使谢贵、张信为北平都指挥使。随后又命都督宋忠屯兵驻开平,并调走北平原属燕王管辖的军队。后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打建文帝 。

1402年在南京登基,改元永乐。 朱棣在位期间改革机构,设贵州承宣布政使司,巩固了南北边防,维护了中国版图的完整。多次派,加强了中外友好往来。 同时还命人编修,疏浚大运河。

1421年迁都北京,对强化明朝统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在位期间将由靖难之后的疮痍局面发展至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史称“永乐盛世”。 朱棣驾崩后谥号体天弘道高明广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庙号太宗,葬于长陵。嘉靖十七年(1538年)九月,改谥为启天弘道高明肇运圣武神功纯仁至孝文皇帝,改上庙号为成祖。

参考资料: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2-06

明初,朱元璋设立了三个首都,南京应天,北京汴梁,加上中都凤阳,这其中以南京城规模最大。

金陵是帝王之都,朱元璋也在应天举行了登基大典。但是,金陵大多时候是偏安于江南的帝王之都,不是大一统时期的帝王之都。所以朱元璋在跟陈友谅、张士诚相争,乃至命将北伐的时候,金陵都不失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的地位,但是等到朱元璋攻克大都,推翻了元朝统治统一了北方以后,金陵的位置就有点问题了。

洪武元年朱元璋进攻元大都之前,曾经到河南汴梁视察,与诸将制订进攻元大都的方略。当时朱元璋的一个打算,就是建都汴梁。那里也曾经是北宋的国都,有历史渊源。可是他到了那里一看,条件太差。军事上无险可守,经济上也缺乏基础,就连王气也已经荡然无存了。可是由于当时向北方和西北作战的需要,一时也找不到更合适的地方,朱元璋还是决定利用这个前朝旧都,所以他就宣布以应天为南京,以汴梁为北京,实行了两京制。

北方形势渐趋稳定后,西北也已经平定,全国形势又发生了变化,这时不得不重新考虑正式定都哪里的问题。这一回有主张汴梁的,有主张元大都的,也有主张建在朱元璋故乡濠州——这时候改叫临濠了。朱元璋当然也想在家乡建都,可是临濠这个地方基础更差,当年朱元璋和郭子兴在那里,多了几支部队就无处存身。可是朱元璋家乡观念还是很浓,非要建设家乡不可,于是就把那里定为中都,建造城墙宫殿。对于朱元璋的这个做法,刘基坚决反对。他认为临濠根本没有建都的基础,朱元璋的做法是耗费民财。在刘基的坚决反对下,朱元璋停止了中都的建设工程。

在这三都当中,还是南京最具规模。当年朱元璋称吴王的时候,就扩建了应天城,而且在城里修建了宫殿。但是,直到洪武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378年,朱元璋才下定决心,在南京建都。这一年正式宣布以南京为京师。

虽然宣布了以南京为京师,朱元璋还在打着迁都西北的主意。直到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1391年,朱元璋派太子朱标巡视西北,看一看长安和洛阳,哪个地方更适合建都。没想到太子朱标从西北回来却患病不起,第二年病逝。这时候朱元璋已经六十多岁了,受此打击,再也没有精力迁都了。岁末祭灶神的时候,朱元璋在祭文中说:“朕经营天下数十年,事事按古有绪。唯宫城前昂后洼,形势不称。本欲迁都,今朕年老,精力已倦。又天下新定,不欲劳民。且废兴有数,只得听天。惟愿鉴朕此心,福其子孙。”从此朱元璋不再考虑迁都的计划,迁都的事情只能交给他的后人去完成了。

朱元璋起家江淮,以南京为中心就很合适,可是统一全国以后,放眼全国,就不那么合适了。只是因为迁都不是一件容易事,朱元璋有生之年才没有完成。到了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夺位登基,才把国都从南京迁到了北京。这时,一国三都就变成了京师北京、南京应天、中都凤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