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名言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意思

如题所述

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

庄子在“庚桑楚”篇中这样说:

彻志之物,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无不为也。

各种各样的功利欲望是束缚人的心灵的,去掉此种束缚,那么心中就可不受干扰而处于平正状态,心中平正就能安静,安静就能明彻,明彻就能空灵,空灵就能“无为无不为”。所谓“无为无不为”就是“游”,也就是主体的心理由静而动,进入高度自由的境界。此种境界在一切审美体验中都是存在的。陆机、刘勰将“虚静”与“游”的思想用来描述艺术构思。陆机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就是说,在审美创造中,一旦进入寂然虚静的状态,那么创造主体的心灵就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一切审美心理机制就可活跃起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想象飞腾起来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知与思维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4-08

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



庄子在“庚桑楚”篇中这样说:



彻志之物,解心之谬,去德之累,达道之塞。贵富显严名利六者,勃志也。容动色理气意六者,谬心也。恶欲喜怒哀乐六者,累德也。去就取与知能六者,塞道也。此四六者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无不为也。



各种各样的功利欲望是束缚人的心灵的,去掉此种束缚,那么心中就可不受干扰而处于平正状态,心中平正就能安静,安静就能明彻,明彻就能空灵,空灵就能“无为无不为”。所谓“无为无不为”就是“游”,也就是主体的心理由静而动,进入高度自由的境界。此种境界在一切审美体验中都是存在的。、刘勰将“虚静”与“游”的思想用来描述艺术构思。

陆机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其致也,情瞳胧而弥鲜,物昭晰而互进……观古今于,抚四海于一瞬。”刘勰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

这就是说,在审美创造中,一旦进入寂然虚静的状态,那么创造主体的心灵就获得了充分的自由,一切审美就可活跃起来。“精骛八极,心游万仞”,想象起来了。“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感知与思维也充分调动起来了。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1-12-08
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
第3个回答  2012-05-19
庄子这段话的意思是:内心平正就会宁静,宁静就会明澈,明澈就会虚空,虚空就能恬适顺应无所作为而又无所不为。
懂了吗
第4个回答  2011-12-07
“心神端正就能够常保宁静,能够常保宁静就可以一心不乱,可以一心不乱就能够心灵虚空。心灵得以虚空,就不会有违背自然的刻意作为,也就没有办不成的事”。
或者解释为:
“人如果能够排除自身的欲望,就能获得更为客观的关照,而客观的关照则会使人宁静下来,宁静下来之后人才能获得智慧,获得了智慧才能进入无我无执的 “虚”的境界,一旦进入了这种境界人就超脱了物我、生死的对立,进入绝对的自由、幸福的状态”。
在这一点上,庄子的影响是深远的,不但理学家以“穷天理,灭人欲”为修炼方法,连禅师们也有类似的看法,高僧大珠慧海禅师云:“嗜欲深重者机浅,是非交争者未通,触境生心者少定,寂寞忘机者智沉,傲物高心者我壮,执空执有者皆愚。” 儒、释、道思想的会通的确反映出社会文化发展的整体趋势。可见虚静的状态就是排除与化解世俗欲望的需要。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