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阅读一篇文学作品(包括对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然后写一篇评论,不少于1200字。

如题所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绿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扇,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这首诗是李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品,它集中体现了李白浪漫主义创作手法的艺术特色:
  天宝三载,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开始了一个不安定的灵魂的漫游之路。如何对生命意义重新定位?怎样的走路方式更适合于自己高洁的品性?怎样的人生才是美丽的人生?政治的失败使他不羁的性灵开始了新的思考,在“儒”、“道”、“侠”的传统文化思想深刻的影响下,李白写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一诗,给我们留下了最完美的审美示范。
  1.奇特的构思。我国古代一般的“留别”、“赠别”之类的诗歌,大都写离愁别绪,黯然销魂,情调低沉。而李白这首留别诗,完全突破了这种陈规旧俗,它突破了我国古代留别诗的一般程式,别出心裁地用“梦游”这一奇特方式来构思全诗。全诗围绕一场游仙的梦幻而写,由瀛洲引出天姥,由“或可睹”引出梦游;再由天姥引出仙洞,由梦醒而生感慨。这样从现实到梦境,又从梦境到现实;借描绘仙境的美好,以揭示现实之丑恶;借抒发对理想的追求,以显示对权贵的憎恶;借惜别的机会赋诗,却写访游名山,以明自己的斗志,来表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主题。

  2.丰富的想像。诗人驰骋想像,描绘出一幅幅瑰丽变幻的奇景。其中有月光皎洁、绿水荡漾、白鹿青崖、镜湖映影的静幽之感,也有“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那种海日东升、浮光跃金、天鸡破晓的壮美晨光,有“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瞑”的胜景,也有电闪雷鸣、熊咆龙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的夜间奇象,还有琼楼银台、雍容和谐、富丽堂皇的仙府。奇景异境,变幻迭出。诗人构思出一幅幅梦游中的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动形象,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令人惊心动魄。真可谓“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3.大胆的夸张。诗人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本诗所描写的梦游,所表达的炽热的情感,诗人充分发挥了他的夸张才能,把幻想中的事物写得活灵活现,惊心动魄。天姥山横空而耸,山势超越了以险峻闻名的五岳,遮掩了高耸的赤城,甚至连一万八千丈的天台山也拜倒在天姥山的东南方。诗人以夸张、烘托的手法,极言天姥之高。尤其是“横”、“拔”、“掩”三字,气象博大,生动有力,突出了天姥山的高大雄奇,描绘了天姥横空出世的高大形象和磅礴气势。

  4.深刻的主旨。本诗结尾在前面大胆夸张、丰富想像的基础上,收拢笔势,对全诗的内容作了高度的概括:“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高亢的呼喊,使诗人郁积在胸中的苦闷和忧愤,如火山爆发,江涛怒吼,毫不含糊地向当时的黑暗现实提出了挑战,这是诗人对权贵的傲视,是对污浊社会的抗议,是对自己崇高人格的护卫,是自己的人生愿望未能实现的充满愤懑的呐喊,表现了诗人傲岸的性格和蔑视权贵的反抗精神。追问

这样写不是还要写诗啊

追答

不需要 要的话你就把它写下来吧 全是内容如下:
 梦游天姥(mǔ)吟留别 李白
  海客谈瀛(yíng)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mǔ),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tāi)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shàn)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lù)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jī),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yǐn)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dàn)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hōng)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2-01-03
在玫瑰的漩涡里
——读康桥组诗《向你出发》
路也
“一位诗人是在一定场合下他自己整个灵魂的发言人。诗人是被派来传递一个音信的,不论世界人间是否听到这个音信,诗人不能思考这个音信以外的其他事物,也不能考虑发生的事件,他可以确信,上帝是理解他的。”
L•P•维赛尔谈的当然是那些有灵魂的诗人。有灵魂的诗人才能讲出心中的神话,讲出包括他自己在内的奇迹,讲出人们的感动。我“知道”了康桥,“知道”了康桥的《向你出发》,正缘于此。
“一个陷入爱情的男孩/采摘了世界上所有的花朵/男孩没有成功/男孩在自己的胸前种植了一朵玫瑰/然后死去/玫瑰花开的时候/男孩醒了”这不是“神话”吗?
“所有的脚步都醉倒在地/忘了回家”,“我的目光劈碎周围的石头”,“我听到玫瑰清脆的敲门声”,“此时我的七个化身/欲将我分裂/所有的记忆发酿成碱”,“灵魂伸出双手”……这不是“奇迹”吗?
“正月出生的孩子/永远迷信冬天”,“这是我不再跌倒的语言”,“眼睛含铁”,“饮自身的血解渴”,“将十指插入沙地/离开自身”,“我将沿着一朵花的方向/走过脚下每一粒沙土”,“从小到老/我都在你的身过/你是母亲所生的第一个孩子”……这不是“感动”吗?
康桥所给我们传递的音信,远远不止这些。她在“出发”过程中的所有“秘密”都交给我们了,无论是一月的“昼夜的啼哭”,二月的“火一样的文字”,三月的“沿街敲门”,四月的“不眠”,五月的“沼泽”,六月的“饥渴的谜”,七月的“磨擦起火”,八月的“雷声”,九月的“面纱”,十月的“寓言”,十一月的“暗示”,十二月的“黑洞”,还是超越时间之上(十三月)的迷信,矗在世界之外(灵魂)的“燃烧”,等等,都让“自己的玫瑰”交到了我们的心中。康桥无疑是喜欢并依赖“玫瑰”的,要不她怎么会指派“玫瑰”做自己的使者呢?要不她怎么会善良地“把透红的草莓还有所有的花朵都叫玫瑰”呢?要不她怎么会这般惊心动魄地“入地三尺”呢?
是的,上帝是理解康桥的。她的柔情似水,坚定如山,泪流满面,豪情万丈,上帝是理解的。可是,世间真有一个像上帝一样理解她的“他”吗?康桥喃喃地,又痴痴地,跌进了玫瑰的漩涡里。康桥不需要救助的手,因为这样的“淹没”,既是痛苦,也是幸福。她宁愿沉入凡人没法理解的深处,浸润千年。
因此,有了这富有乐感的诗。在流淌的音符里,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画面。我始终觉得,诗的美感离不开立体化和音乐感,诗的意味便是由它们共同完成的。大概康桥也有同感,至少是她的这组诗证明了这一点。
闭上眼睛,我们便会听到一种声音,是这些诗句燃烧的声音;睁开眼睛,我们便会看到一种光泽,是这些诗句迸发的光泽。可谓有声有色。
“最壮丽的诗意之族只能在不受拘束的距离之外进行。好比我们有时在黑夜寻找星星,不是从正面而是从侧面向它注视的方法。”
惠特曼的诗歌经验,在康桥的诗中找到了很好的例证。于是,有了“在这三月,温暖比寒冷更容易结冰”,有了“丢失的是这些碎片,拥有的还是这些碎片”,有了“到处都是狼的眼睛,为路照明”,有了“所有人类的语言动物的语言植物的语言,都从眼睛折射,经过深默,到达最后的沉默”;还有自然的姿势,淳朴的气息,单纯的气质,率真的魅力……
“向你出发”的也便不仅仅是一颗心。

康桥的诗歌《向你出发》,网上有。
第2个回答  2011-12-29
。。。这么泛的要求,你到时细说点啊追问

我们考试的题目就这样啊。。。。文章随你选 然后据此写一篇不少于1200字的评论就好

第3个回答  2011-12-30
哈哈,你是不是选修的大学语文
第4个回答  2011-12-30
顶 邓宇、、、、、、、
第5个回答  2012-01-01
完成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