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兴废的历程与认识

如题所述

在中国的封建政治制度体系中,宰相制度是联接皇帝制度和官僚制度的重要因素。自先秦萌芽以来,经过不断的发展演变,绵延了近两千年。对中国封建社会的稳定与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们通常说的宰相的地位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事实上,宰相在同一时期并不仅仅只有一个人。
在有关先秦史料中,我们看到的“令尹”实际上就是宰相,秦统一后,国家变大,事务增多,皇帝一个人很难处理纷繁复杂的国是,所以继续沿用先秦已经萌芽的宰相制度,并极力推崇,发展。宰相在协助皇帝处理国家日常事务以及职领百官方面,可以说发挥了极大的作用。
但是,随着宰相制度的发展,宰相的权力日益膨胀,发生了皇权的争夺。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了中书、门下、尚书三省,三省制度在隋唐时期发展到顶峰。中书省起草的诏召制救,要经门下省审议,门下省有权驳还诏书或封还诏书。尚书省是最高执行机关,“总领百官,庶务皆会而之”。三省长官都是宰相,这就使与皇权相争的相权一分为三,削弱了对皇权的威胁,最终促进了整个封建官僚制度和封建政权的稳定。
宋代以后,宰相制度进一步衰落,明代初年,出现了宰相专权,经过胡惟庸案后,朱元璋彻底废除了宰相,代之以六部。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综而观之,宰相制度在早期对总领百官,辅助皇帝处理国是,作为官僚和皇帝之间信息传达的桥梁,发挥了重要作用。三省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以皇权为中心的官僚体系的稳定也发挥了至为关键的作用。宰相制度的衰落最终还是归结于对皇权的威胁。
其实,现代西方实行的三权分立与中国的三省制度有很大的相似之处,不过我并不相信者有什么联系。如果说什么借鉴的话,我觉得还是在三省的相互制约上。现实生活中的用人制度就与中国封建宰相制度是异曲同工。例如,在公司体制下,既可以在总裁下,设一总裁助理来协助总裁办事,也有各部门或各区域设经理,重大事件总裁最后裁制。
总之,宰相制度是为封建中央集权的产生而产生,最终又被封建中央集权而摒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