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中国有哪些逆天的文物

如题所述

搬运一些分享给盆友们
此为大汉朝节能环保无烟雁鱼铜灯。
这种造型的铜灯相对来说很常见,那么它到底牛逼在哪儿呢?
牛逼在它的设计。 1990年,四川大学教师霍巍、李永宪在西藏吉隆县普查文物,宗喀乡乡长罗桑说有一块“神石”,马拉山口修水渠时正要炸毁,上面还有一些汉字,县委书记证实了此事,说那碑大概是清代曾驻扎过屯垦的赵尔丰所刻,并让他们看一下有没有保存价值。得到这个消息后,霍巍等人立即赶到马拉山口。在巨大的山壁上,一通碑文依山而刻。因为碑上涂满厚厚一层酥油,上千年来经过无数只手的涂抹,很难看出来上面的字。考察人员凑近后隐隐约约看到一些竖书的汉文,每个字约2厘米见方。于是,拿来喷灯烧起热水,溶解了一袋洗衣粉开始洗刷。当上面的字十分清晰地显现出来时,所有的人都瞪大了眼睛,屏住了呼吸——“维大唐显庆三年,大唐驭天下之……!”考察人员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难道是一通唐碑? 

接下来,奇迹出现了,从清洗干净的石刻额题上,一排每字约5厘米见方的篆书也显露出来,虽然字迹有些模糊不清,但却可以准确地识读出“大唐天竺使出铭”7个左书大字。直到这时,普查人员方才确信,眼前这通下半部已残的摩崖石刻,既不是一块西藏常见的宗教信拜物,也不是所谓赵尔丰所刻的石碑,而的的确确是一通唐代碑铭,从碑铭的书体、行文格式,也都确凿无误地证明了这一点。 在这个突如其来的发现面前,他们强压下内心的激动,加紧进行清洗,当时已经预感到,这很可能是一个会让世人震惊的考古新发现。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清洗,石碑现存的222个文字全部清楚地显露出来,其中虽有相当一部分文字已泐陨,但其大意仍可以断断续续地得以了解。碑文记载:大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骁卫长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杨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联想到东汉破匈奴于稽落山之后,尚有“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之举,而此行动倍于往,更应当在此建碑刻铭,以记功德。这通碑铭是迄今为止在西藏高原所发现的汉文石刻碑铭中年代最早的一通,比现存于拉萨大昭寺前的著名的《唐蕃会盟碑》早165年,对于研究当时的唐蕃关系、西藏历史地理等问题也提供了新的重要线索。这是首次发现王玄策出使印度的实物史料,给研究唐蕃关系、西藏历史地理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唐碑的发现引起国内外学术界的轰动,东京大学名誉教授、西藏史专家山口瑞凤认为“这是一个解决历史地理学上重大问题的重要发现,对于研究中国中原与西藏、印度、尼泊尔的历史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这块“大唐天竺使出铭”崖刻是目前西藏境内已经发现的藏、汉文石刻中年代最久远的一块,具有很高的考古、研究价值。目前,这一珍贵的历史、文化遗址已经得到妥善保护,当地有关方面两次出动人力、物力对崖刻进行了必要的维修、加固。
其大意为:大唐显庆三年六月,大唐国势强盛,高宗皇帝继承太宗皇帝所开创的宏伟功业,一统天下之威,教化所致,达于四海。故派遣使节左骁卫长使王玄策等选关内良家之子数人,经过一年多的艰难跋涉,越雪山,过栈道,经小羊同之西出使天竺,因感征程多艰辛,边境风光之壮美,联想到东汉破匈奴于稽落山之后,尚有刻石勒功,记汉威德之举,而此行动倍于往,更当于此建碑刻铭,以记功德。

“大唐天竺使出铭”碑铭残存文字转抄如下(前面数字为行数,囗为缺字):
1 记录人刘嘉宾撰囗记录人(下残)
2 囗人囗抉囗粤书,贺守一书(下残)
3 维显庆三年六月大唐驭天下之(下残)
4 圣囗(轨?)奕叶重光玄化法于无空(下残)
5 囗囗方道格囗穹囗三五以(下残)
6 囗及踵贳(匈?)之国觇风而来(下残)
7 逾山海而(输)(赉)*身毒近隔(下残)
8 囗囗序囗皇上(纳?)(陻?)(輗?)念濡(下残)
9 大囗囗左骁卫长史王玄策宣(下残)
10 刘仁楷选关内良家子弟六(人?)(下残)
11 乱之方囗囗囗边之术于是出(下残)
12 声超雪岭指鹫山以遒骛(下残)
13 年夏五月屈于小杨童之西(下残)
14 时水囗方壮栈囗斯乃权(下残)
15 山隅囗则雪囗拥囗囗囗白云(下残)
16 迥拥墨雾而囗囗西瞰连峰(下残)
17 箭水惣万壑之囗流寔天(下残)
18 险也但燕然既迩犹刊石以(下残)
19 铜而囗囗况功百往囗路囗(下残)
20 之囗猷默皇华之囗(下残)
21 小人为其铭曰
22 懿皇华兮奉囗天则聘輏(下残)
23 穷地域勒贞石兮灵山侧(下残)
24 使人息王令敏囗使侄(下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