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

晚清重臣李鸿章是一个颇具争议的人物,有人说他是卖国贼,也有人说他忠君爱国,且从治国到治家都是个好手,到底说得对不对?

在我看来,李鸿章是一位严重被以前的观念所黑化了的一个人。在我心中他就是一个忠君爱国之人。

我记得我看过这样一句话——年少不懂李鸿章,如今方知真中堂。这可能也是我们阅历增长之后的体会吧。李鸿章,一位清朝重臣,被骂卖国贼几十年,有一位有志之士曾说过“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识,吾悲李鸿章之遇。”可见李鸿章的身上到底背负了多少。

李鸿章二十五岁中了进士是三十年来第一位如此年轻之人,五年时间,官升七品。晚清在与世界对赌国运中,中国国运日趋向下,为了挽救中国,晚清权臣左宗棠、张之洞、曾国藩、李鸿章以一己之力为大清续命。许多学者至今评价,如没有四大名臣,大清恐怕会早亡50年。李鸿章励精图治,给朋友书信中写道:“变则新,不变则腐;变则活,不变则板。”在诸多的“中国第一个”,创办者都是李鸿章!至今,他创办的轮船招商局依然影响着中国,现在招商银行的前身就是晚清轮船招商局的子企业。

但是一己之力永远是有限的,历史也是向前的,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力量而停下脚步,1871年8月,当李鸿章用颤颤巍巍的手签下《中日修好条约》,从那天开始,他的后半生都在永不停歇地签约。在李鸿章和伊藤博文的数次讨价还价中,李鸿章放下了全部的尊严,只是为中国省一点银子。大家只看到李鸿章的“卖国”,却不曾看到中堂大人的艰难!

自始至终,中堂大人做错了什么呢?他不过只是一个无法改变大局的棋子,只是一个73岁的快要进黄土的老人。虽然他说:“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又何妨。流言止于智者,尽其在我,何惧人言!”但是又被逼的不得不出走国外,1896年,巴黎万国运动会。开幕仪式上,各国国旗伴着国歌依次升起。轮到中国时,却只有黄龙旗在一片寂静之中缓缓升起,自始至终,没有音乐声,没有掌声,也没有人唱国歌。在一片嘲笑声中,年过七旬的中堂大人拄着拐杖站起来,迈着步子走到黄龙旗下。他挺直腰板,神态毅然,满怀深情地唱着家乡小调。

在不可一世的西方人面前,李鸿章从来没有卑躬屈膝,而是不断地捍卫尊严。他得到了西方人的尊重,西方人称他为“东方的俾斯麦”

1901年,李鸿章生命的最后一年。这年,他78岁,油灯将枯,可是,又被派去和八国联军商讨议和之事。弱国无外交,哪里有商讨一说,不过是签字罢了。是偌大的中国,不派李鸿章去,又能派谁呢?这一年,李鸿章和庆王爱新觉罗·奕欣出席《辛丑条约》签字仪式,庆王作为当时中国的最高代表,按理说应该他来签字。庆王正准备签字,老人说了一句:“天下最难写的字,就是自己的名字。你以后的路还长,这卖国条约,还是让老臣来签吧。”那年,李鸿章78岁。(在我看到这句话时心情简直不能用复杂来形容,前人最惜羽毛,但中堂大人却让自己的名字放在一个风口浪尖之中)

李鸿章的一生是可悲的,可悲的是背负那么多却还要被辱骂,李鸿章的一生都在和这个国家威武,少年从戎,老年还有一步一步拖着他走。我从不认为李鸿章是一个卖国贼,他只是将自己的所有都给了国家,做了无法选择的决定。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0

我看过很多版本的关于李鸿章的评价,争议很大,其中好多都是人云亦云的。事实上李鸿章生活的年代距今并不远,反映他人生情况的资料并不少,我们完全应该能给他一个比较客观中肯的评价。

李鸿章科考出道后的人生主要集中在军事、洋务、外交、政斗等几方面。纵观他的人生,可以从以下几点加以概括评价:

第一,李鸿章的才能和见识是值得肯定的,属于能臣的范畴。李鸿章自幼聪颖,年轻即中进士,可见其自身的文化才识是较高的。其后他抓住当时国内太平天国作乱这个机会,毅然回乡办团练,加入到镇压太平天国起义的行列。最终他不仅取得了军功,而且还组建了实力雄厚的淮军,这个过程虽然离不开曾国藩的指点,但其自身的能力也是成功的关键。后来的组建北洋水师、倡导洋务运动等事件在推动国家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积极的意义,这些事都能看出李鸿章的国际视野开阔,对晚清国力以及国内外差距具有深刻的见识。

第二,李鸿章不是清官。从许多文献中都能看出李鸿章在为清政府服务的同时,也在积极为自己谋利。李鸿章在担任直隶总督时因为看不上北方的螃蟹,专门从南方购买阳澄湖大闸蟹吃,而且一次就买几千只。诸如这类反映李家生活作风奢侈的例子还有一些,总之就是可以反映出李鸿章此人比较奢侈。其次,从李鸿章死后留下来的巨额遗产来看,他也不可能是一位清官。此外,李鸿章积极靠拢慈禧太后,提拔安插自己的人马,而且与左宗棠、翁同龢等人是政敌,投身朝廷政斗之中,这样一个善于为己谋利的人也不可能是清官。

第三,李鸿章只是晚清朝廷的忠臣,不是民族的伟人。李鸿章作为一个汉臣之所以能爬上高位,除了能力和军功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他积极为腐朽的晚清朝廷做事,积极靠拢腐败的晚清统治者。李鸿章对当时的清政府以及统治者的情况肯定是很知情的,但他做的只是通过议和停战让清王朝多延续几十年。他的做法对清王朝而言是一个合格的忠臣,但对于民族的发展进程以及水深火热之中的人民来说,那就决定不是伟人了。许多人骂李鸿章是历史的罪人,我想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此。

第四,关于签订不平等条约。李鸿章在晚清与列强的战争中主要是主张议和停战的,这点没有争议。虽然李鸿章代表清廷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但他只是被迫代表晚清统治者去签约的,并不是他自己乐于去签约。值得一提的是,也有一些外国人点名要李鸿章去签约,因为李鸿章搞过洋务,负责过外交,许多外国人熟悉他,了解他的风格。从李鸿章耻以在条约上直接写自己的名字,以及签约后郁愤成疾这些事来看,李鸿章自己对这些条约都是感到不满和耻辱的。所以在签订不平等条约这件事上,李鸿章只是晚清政府的背锅侠而已。

第2个回答  2019-03-19

甲午一战,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呕心沥血数十年的洋务运动毁于一旦;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辽东半岛,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丧权辱国至极。

自此,李鸿章成了腐朽的清政府的代言人、卖国贼的代言人,成了中华历史上的大罪人!

但是,历史上的李鸿章真的如此不堪么?

关于李鸿章的一生,梁启超或许给出了最客观的评价:“吾敬李鸿章之才,吾惜李鸿章之遇。”简单来说,就是李鸿章确有才华,只可惜时运不济没赶上好年代。

至于李鸿章之才,来看看旁人给出的评价便可窥得一二。

作为晚清肱骨之臣,他与曾国藩、左宗棠等人齐名,最早发起洋务运动自强求富;

作为淮军指挥,他以刚刚组建不久的九千士兵大败十万太平天国军,被称为东方俾斯麦;

作为日本人的对手,他被日本首相伊藤博文称为“清朝唯一有能耐与列强一争长短的人”。

把这些评价放在一起来看,李鸿章简直就是个“圣人”!

那么,李鸿章又为什么沦落到千古罪人的下场呢?这就要说一说时代背景了。

一方面,作为贵族官僚的李鸿章,有着自己难以克服的缺陷,维护清朝统治、捍卫地主利益等等都限制了他的眼光,所以洋务运动终究没有摆脱腐朽的本质,经济改革终究没有民富国富的实效,军事改革也没有达到练兵强国的目的。

另一方面,封建王朝的腐朽是一个积重难返的过程,清王朝在列强压迫之下早就走上了不归路,任凭李鸿章有天大的本事,也无法扭转一个时代,他能做的,只是修修补补和背黑锅而已。

当然了,除了这些之外,他身上也存在诸多封建地主阶级的通病:贪财、贪权……

总而言之,李鸿章的形象需要我们辩证地看待,单纯在今天看来,他是个无用之人,但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下,他却是个能人。

第3个回答  2019-03-19

至于说李鸿章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这个我们必须从好的一方面和不好的一方面来说。

这好的一方面就是李鸿章是洋务运动的领导者,他心怀爱国之心,积极抵抗外国侵略,推动中国的复兴和发展。他一心想通过洋务运动来挽救危亡的国家,可最终抵不过列强的侵略,毕竟那时的中国国力很弱,这也是没办法。但是李鸿章为国家做出的努力是值得我们肯定的。

说起不好的一方面就是李鸿章代表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越南条约》《马关条约》《中法简明条约》《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真的是让中国人痛不欲生,国力简直马上更加衰弱了,毕竟前面国力本来就不强。还有就是李鸿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杀了许多有心挽救中国的人,这一点让我们对他也有些许偏见。

总之李鸿章这个人有他好的一面,也有他糟糕的一面。说起来我感觉他还是功大于过的,还算是比较正义之人。

第4个回答  2019-03-23

李鸿章是一个忠贞的爱国志士,他并不是历史流传下来的卖国贼,李鸿章尽力维护中国的利益,洋务图强,然后却无法改变中国落后的现实。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挪用海军经费建造颐和园这些并不是李鸿章的过错,那些满清贵族想出在颐和园给八旗子弟建立海军训练基地的方法挪用海军经费。我想只是历史将李鸿章“黑化”吧。

首先从晚清的时局来说,清廷是积贫积弱,实力与西方有着较大的差距,在战场上更是节节败退。所以签不平等条约是因为我们打不赢人家,没有什么能力反抗,这才派出代表谈判,签订不平等条约。再者皇上是绝不可能代表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的,作为清国最高元首,皇上自然知道签订不平等条约的厉害关系,所以肯定是找一个替罪羊的。李鸿章就是最合适的人选,李鸿章既懂西方礼节,又有外交手腕,在谈判桌上能最大限度的止损,所以纵观整个清朝也只有李鸿章能当此大任了。更何况李鸿章签订不平等条约是因为当时和他一起去的还有一个王爷,他对王爷说,你年纪还小不应该背负这样的骂名,我已经半截身子入土了,这样的事就有我来做吧。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