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打仗时,分前 中后左 右军,为什么他们把全军称三军?

如题所述

左中右是主力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后军是辎重部队 春秋时,大国通常都设三军,但各国称谓有所区别,如晋国称中军、上军、下军;楚国称中军、左军、右军;齐国、鲁国和吴国都称上、中、下三军。三军各设将、佐等军衔,而中军将则是三军统帅。随着时代演进,上、下、中军渐渐被前军、中军、后军所代替。到了唐、宋代以后,这样的编制已成为军队的固定建制。这时三军的主要标志是担任不同作战任务的各种部队。前军是先锋部队;中军是主将统率的部队,也是主力;后军主要担任掩护和警戒任务。 在中国古代的军队中,最大的编制单位就是军。军的编制,历代沿袭,但人数多少不一样。汉代实行5人一伍,2伍为火,5火为队,2 队为官,2官为曲,2曲为部,2部为校,2校为裨,2 裨为军的编制。今天,前军、中军、后军编制已完全消亡,而被现代的陆、海、空三军所替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7-09
在古代,三军通常指前、中、后三个军种。其中,前军主要是指先锋部队,负责侦察、地形和敌情;中军则是指主将所在的军队,负责指挥和调度全军;后军则是指殿后的军队,负责保护全军的侧翼和撤退。左军和右军分别指左侧和右侧的军队,主要负责侧翼的防御和攻击。
三军这个概念在古代战争中非常常见,但具体称谓和编制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地区也有所差异。例如,在中国古代历史上,三军有时也被用来指代步兵、车兵和骑兵三个兵种。
总的来说,古代打仗时将全军称三军可能是因为前、中、后三个位置是最基本的战斗编组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提高战斗效率,同时也方便指挥和调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