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我想说”为题的手抄报(a3)

如题所述

题目:我想说说心里话
①“你看看人家这次考试总分297分,平均每一门科目是99分,你这么考了这么低!”从舅舅家回来到今天早上,就把这句话重重复复讲了有几十遍了,就是在抱怨我这次考试考得这么差!
  每次回老家就是我妈妈那边的亲戚聚在一起一起吃饭聊天,而我们这群孩子的爸爸妈妈呢?就开始攀比我们的成绩,好的呢,夸几句,差的呢,回家就等着听爸爸妈妈“念经”,在严重点,挨打!
  “琳琳,你这次考试考了好不好?总分多少?”爱攀比成绩的爸爸又在问我表妹的成绩了!我朝我老爸瞪了瞪眼,但被他直接忽略了,一脸期望的看着表妹,表妹头也不抬的说:“还好,总分299分。”说总分的时候头抬了抬,似乎很骄傲!老爸似乎瞟了我一眼。“萍萍,你这次考试考了好不好?总分多少?”又来了!每次老爸来不把在场的说有的,与我同龄的人的成绩问一遍,他是不会“罢休”的!“这次考砸了,总分287分。”萍萍回答。这次完了,两个表妹的总分都比我高。一回到家就开始说教了!“你想想两个表妹的总分都比你高你好意思吗?……”老爸说教了一个小时后对我说“你多背两篇单词,明天就可以少背两篇了。”
  “什么?”我叫到,但也没办法便只好拿起那一本我已经看了不知多少遍的英语书了。
  拿起英语书,我心不在焉地看着,爸爸又走过来对我说:“谁不好好学习,现在没有工作;某某没有考上大学,现在捡破烂啦!……一直说到‘小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业精于勤荒于嬉’;‘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我的天呀!上帝呀!你救救我吧!
  今天我在这里想说说我的心里话,成绩固然重要,但有时请给我们自由,也请不要把我们与其他人攀比。
②我,今年十六岁,和同龄人一样,坐在中考的考场上,但我又和他们不一样!
  小时候,爸爸妈妈带我出门,很多人都会投来疑惑的目光,不是源于我,而是源于我的父亲、母亲,但我却毫不知情,还总是不懂事的喊着:“爸爸,快背我,我要骑大马,骑大马…。。”
  渐渐的,我长大了,也逐渐发现了我的爸爸妈妈和同龄父母的不同:他们的头发更加花白,皱纹更加明显;背要更加驼;手更加粗糙……渐渐的,一种疑虑涌上心头。
  我开始觉得家不再温暖,父母不再可亲,开始埋怨母亲做的菜不好吃,开始嫌弃父亲不够魁梧,开始对母亲善意的提醒嗤之以鼻,开始对父亲的谆谆教诲敷衍冷漠。我的变化引起了父母的注意,但他们并不知道原因,以为是自己的关爱不够,所以,他们更加宠爱我,那爱盈地满满的。
  一个周五,我像往常一样回家,刚一进门,就看到父亲满脸笑容迎上来,指了指客厅说:“孩子,你看!”我顺着父亲手指的方向看去,只见客厅里布满了一条条红毛线,织成了一个大网,就像博物馆中布满的红色射线一样。在客厅正中间的桌子上,摆放着一个包装精美的小盒子……还没等我看完,父亲牵起我的手说:“孩子,还记得小时候和爸爸一起玩的游戏吗?每次玩这个游戏的时候你都很开心,今天再陪爸爸玩一次好吗?”我本想拒绝,但看着父亲那一脸的期盼,我硬着头皮答应了。
  “开始!”父亲一声令下,我和他分别从屋子的两头开始“穿越这红色警戒线”。但我心理只是玩玩,应付差事罢了,希望这样的“闹剧”早些收场。但猛然间,我抬头看见对面的父亲,神情专注,猫着腰,稀疏的头发斜到一边,额头渗出汗水,微笑着冲我眨眼,小心翼翼的穿越那一根根红线……霎时,儿时的记忆被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唤醒了,也是那个月朗星稀的夜晚,也是那个对面的父亲,同样的姿势,同样的笑容,同样的爱--只为了让我能够快乐幸福,变着法儿的讨我欢心。渐渐地,我的视线变得模糊,窗外忽然下起了雨,和着这雨声,心开始滴答,滴答……
  爸爸妈妈啊,我多少次因为你们比与我同龄的父母年老而怀疑自己是捡来的,我多少次因为你们比与我同龄的父母年老而觉得自卑,我多少次因为你们比与我同龄的父母年老而渐渐疏远你们……可是,你们从来没有埋怨过我,责怪过我。
  今天,我想说:对,我的父母是已经要到花甲之年了,但是他们对我的爱没有老,他们对我的情没有老,今天,我想说:爸爸妈妈,儿子不孝,让你们受苦了,下辈子我还要做你们的儿子,一定!
③
“请问,你的梦想是什么?”
  这本应该是再普通不过的一个问题,我本应该自信满满,流利地完整答出它。可一时间心头思绪万千,喉中更像有一团棉絮涩涩地堵着。我愣愣地站在那儿,最后只能含糊不清地吐出几个字:“我……我没有梦想。”
  其实心中早已有一个明确的答案;其实比谁都迫切地希望能亲手实现这个答案;其实家中收藏的,那几百张印有不同异国风光的明信片中的每一处风景都已牢牢地记在心中……
  可是还是没有勇气说出来。它太庞大,太难以实现了。不,甚至可以说是基本没有实现的可能。它之于我,就是一簇冰火,一簇在绽放至极臻时被冻住的冰火,美丽、寒冷又炽热,可永远只可远视,不可亵玩。
  改变了我这种想法的,是一部电影。影片的主角是一个“傻子”,一个低能儿,一个被所有人嘲笑欺辱的孩子。可正因为他“傻”,他才比常人更乐观,更善良,更坚持执著于自己的梦想,更为之不懈努力,哪怕被世人所嘲笑;正因为他“呆”,他才不畏艰难,不惧挫折,不怕阻挠,更是从没有,哪怕是一秒,放弃过自己最初的梦想。他叫阿甘,一个从没长大的孩子,一位称职的父亲,一个越战归来的战士,更是一位成功的商人。
  他让我看到,梦想没有难易之分,没有贵贱之分,更没有成败之分;而所有你坚持的梦想,总有一天,如破茧成蝶,会成为现实。
  纵使时间不可以倒流,我仍然希望能回到那一刻,回到老师询问我梦想的那一刻。倘若今天,乃至今后人生的道路上,再次与这种问题不期而遇,我一定不会胆怯。我一定不会退缩。我一定不会将那个答案深深地埋藏在心中。我一定会堂堂正正地,昂首挺胸地大声将心中答案说出:“我的梦想是周游世界!是用自己的双脚走一遍丝绸之路;是用自己的双手触摸尼罗河畔久经风沙的金字塔;是用自己的双眼品味卢浮宫中的历史沉淀;是用自己的双耳聆听多瑙河边潺潺流动的圆舞曲!这,就是我的梦想!”
④老师,今天,我想说说心里话!九年义务教育到今天将画上句号,九载寒暑,我们接受了无数知识的灌输,但素质教育似乎被归到了忽略不计的地位,身为非区市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生中的一员,对学校与其他市区实验性示范性中学从硬件到软件、从师资到生源、从校风到学习氛围的巨大差距深有体会,但中考我们却使用同一张卷子,我们的竞争在同一个平台上却不在同一个水平上!
无休无止的题海战术,一本又一本教参题库,无情的掠走了我们宝贵的时间,盲目引进的计算机阅卷,把语文学习也弄得和仅有唯一标准答案的数理化学科一样。设计标准化答案,原是为减轻阅卷老师的工作量,但却使学生无所适从,出题老师用他一个人的喜好,按他一个人的思路,设计出的标准答案和所谓的知识点,让学生在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完全丧失对语文学习的兴致和乐趣,必须按照他的思路才能拿满全分,所有经典的美文都被机械地切割成支离破碎的碎片,每个碎片的前后被老师们随心所欲地加上无数有道理的没道理的有出典的或杜撰的定义或各种名堂的前缀后缀,例如课文《晋祠》,作者梁衡原是写的游记类散文,不料入选教材就被编成了说明文的典范,且还被加上了以实体事例为说明对象的文艺性说明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另一类以实例为说明对象的平实性说明文如《苏州园林》,这是否误导了我们的语文学习?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