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说明什么道理

如题所述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明的道理是:兄弟之间要团结。

出处:三国时期魏国诗人曹植的一首诗《七步诗》

原诗: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煮豆来做豆羹,想把豆子的残渣过滤出去,留下豆汁来作羹。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创作背景

黄初元年(220年)正月,六十六岁的曹操病死,曹丕由世子荣升魏王;同年十月,汉献帝被迫禅让帝位,曹丕上位,称帝为魏文帝。由于争封太子这段经历让曹丕无法释怀,在他称帝后,他仍对曹植耿耿于怀。他担心这个有学识又有政治志向的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着法子要除掉他。曹植知道哥哥存心陷害自己,可自己无法开脱,只好在极度悲愤中七步之内应声成诗。

《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文帝(曹丕)尝令东阿王(曹植)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杀),应声便为诗……帝深有惭色。”

这首诗最早就被记录在《世说新语》之中,后来流传的仅有四句,即:“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大概是因为在传播过程中为它是否真出于曹植之手尚难肯定。

然《世说新语》的作者去曹魏之世未远,所述自然有一定的依据,而且据《世说新语》中引《魏志》中了也说曹植“出言为论,下笔成章”,曹操曾试之以《登铜雀台赋》,植援笔立成,而且斐然可观,所以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这样一首好诗也完全是可能的。

《七步诗》的真伪存在很大争议。余秋雨认为,以曹丕的智商,不大可能在宫殿上做这样残暴而又儿戏式的恶作剧。况且曹丕深知曹植才思敏捷,要刁难他也不会做得这么笨。余秋雨认为这首诗比喻得体,有乐府风味,很可能确实是曹植的手笔,但创作时的戏剧场面,大约就是后人虚构的了。“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系罗贯中伪作,不是七步诗的原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8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意思是:既然是两兄弟,又何必手足相残啊!

说明的道理: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民胞物与”(爱一切人如爱同胞一样),何况在兄弟之间.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0-11-19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第3个回答  2020-12-08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此诗表达了作者当时怎样的心情!

第4个回答  2020-10-03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说明既然是两兄弟,又何必手足相残啊。矛盾双方的斗争性不能脱离同一性。“民胞物与”(爱一切人如爱同胞一样),何况在兄弟之间。

煮豆持作羹, 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说起这首《七步诗》,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说的是曹丕和曹植兄弟之间斗争的事。公元220年,曹操死后,曹丕登基,没有了曹操的庇护,曹植的命运开始发生重大改变,曹丕对这个曾经的王位竞争对手,自己的亲弟弟虽没有杀死,但采取了一系列迫害和防范措施。



扩展资料:

故事后续

曹植每被改封到一个地方,给他的随身亲兵都不超过二百人,而且这二百人还都是一些老弱残兵。

其次以各种理由不断除掉曹植身边谋士。曹植身边有三个重要谋士,杨修、丁仪、丁廙,杨修早年被曹操赐死,丁仪、丁廙被曹丕以各种理由打入大牢,最后斩首,株连三族,余下的随身的官吏都是一些庸俗之辈。

曹丕不管是变换封地,还是诛杀谋士,曹丕目的只有一个:不让曹植再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