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皇帝的权力是怎样不断加强的

如题所述

1.秦始皇废分封,设郡县,建立了三公九卿制为代表的中央官制。秦始皇将国家的司法、行政和立法、军事等大权总揽于一人之手。
2.汉武帝设内朝、外朝,架空丞相。并且采取权术削弱诸侯国的势力。
3.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
4.宋太祖为加强皇权,杯酒释兵权,把实力最强大的禁军分归“三衙”统领,但发兵权归枢密院。从而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同时他削弱了地方节度使、州郡长官和武将 的权力。最后他又通过政令掌握了地方上的钱谷,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加强了皇权。
5.宋代之后,,中央与地方分权的斗争已处于绝对上风,政治制度上体现出新的特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变得突出了。明太祖朱元璋以“图谋不轨”知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至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
6.到清雍正年间,在皇宫隆宗门内设立军机处,提高了清王朝的行政效率,军机处完全听命于皇帝。军机处 的设立时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10-03
秦 汉 隋唐 北宋 元
(三公九卿)(中朝、外朝)(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一省二院)
1.汉初承袭秦朝的皇帝制度和三公九卿制“汉承秦制”;
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决策机构和“外朝”执行机构,且起用布衣为相;
东汉时“虽置三公,事归台阁”(尚书台成为决策和发号施令的中枢机构)。
2.隋唐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保证了君权的独尊。)
设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核)——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3.宋“二府三司”:中书门下(行政)、枢密院(军政)合称“二府”,后以增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三司使管理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
4.元“一省二院”:指在中央设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和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管宗教和西藏)。
5、明太祖调整中央和地方官制,加强中央集权:
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加强中央集权)
地方:(实行三司分权,大权统归中央)
6、清朝君主制度达到顶峰——从议政王大臣会议到军机处
(1)皇太极:议政王大臣会议(军国机要) 设内阁,置六部(奏章票拟) 皇权(受限制)
(2)康熙:设南书房(参与机务,起草谕旨)—— 中枢机构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南书房) 皇帝(集权)
(3)雍正:军机处的设置(上传下达)——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第2个回答  2010-10-03
朱元璋废丞相后皇帝权力达到顶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