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武将的官职排名

如题所述

1、大将军:武将之首,其官职位比三公,有时在三公之上,有时在三公之下。
2、骠骑将军:位在大将军之下,比三公。
3、车骑将军:位在骠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4、卫将军:位在车骑将军之下,比三公。
5、中郎将:汉朝武官的级别分:将军、中郎将、校尉三级。由于将军并不常置,有战事时才冠以统兵者将军之称,所以平时一般武官所能获得的最高官职为中郎将,品秩为“比二千石”,掌管皇家卫队,属光禄勋管辖。
6、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
7、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手世模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声校尉、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东汉时,省中垒校尉、胡骑校尉、虎贲校尉。到三国时期,八校尉的职权越来越小,最后沦为低级官员。
8、四军将军:即前将军、左将军、右将军、后将军。周末始有,汉朝时并不常置,汉末群雄迭起,四军将军才以重号将军(即高级军官)的名号屡屡出现。
9、四征将军(四征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征东将军、征南将军、征西将军、征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卫将军之下。
10、四镇将军(四镇大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镇东将军、镇南将军、镇西将军、镇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征将军之下。
11、四安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安东将军、安南将军、安西将军、安北将军。东汉时有此名号,位次三公,在四镇将军之下。
12、四平将军:重号将军名称,即平东将军、平南将军、平西将军、平北将军。汉魏间始置,位次三公,在四安将军之下。
13、大都督: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14、都督:东汉末年始置。因各杂号将军之间并无隶属关系,故设都督一职,督管几路军队,为军事统帅。后以“都督某州军事”,掌管驻扎在该州的所有军队,并兼管该州民政,权力非常大。
15、上大将军:孙权封陆逊为上大将军。后吕岱亦任此职。
16、杂号将军:汉魏时期,有军功者比比皆是,授予官职的难度加大。因此常在“将军”前冠以某个名号以作为他的官职,这种名号并无一定,名号之间也无上下级关系,因此称为杂号将军。
古代官职知识:
1、开府(开府仪同三司):汉代仅太傅、大将军、三公可以开幕府。三国时期由于开府的官员逐渐增多,故有“开府仪同三司”的名号,即可以按照三公的官制,开府招揽自己的幕府属官。
2、假节钺(假节):节(就是苏武牧羊时手里拿的那个东西)、钺(类似于斧子一样的东西)都是皇帝的信物。“假黄钺”代表了皇帝出征,比如“帝征孙权,以(曹)休为征东大将军,假黄钺”。“使持节”则可以在地方上自行诛杀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持节”可以自行诛杀无官职之人,若在军事中,则可以诛杀官员。“假返局节”可以杀犯军令之人。
3、使君:州长官之尊称,比如曹操称呼豫州牧刘备为“使君”。
4、府君:郡守的尊称。
5、品秩:以俸禄作为官员品级的标准。依次为上公、公、中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月俸一百二十斛谷)、千石、比千石、六百石、比六百石、四百石、比四百石、三百石、比三百石、二百石、比二百石、一百石等。
6、录尚书事:录为总领之意毕缓,录尚书事就是总管全国一切事务,无所不管,往往是公卿权重者任之,比如诸葛亮。
7、方正(贤良方正):汉代的选举科目之一,被举方正即意味着可以做官了。有时候方正和贤良并在一起,称为贤良方正。
8、茂才:汉代选拔官员的科目之一,原为“秀才”,意为才之秀者也。后避刘秀讳,更为“茂才”。
9、孝廉:汉代选官科目之一,各郡国举孝子、廉吏各一人,为“举孝廉”。
10、高第:汉代选举科目之一。
11、行:官缺未补,暂由其他官员摄行。可以是低级官职摄行高一级官职,可以是同级官职相互摄行,也可以是高级官职摄行低级官职。
12、假:假为代理之意。
13、除:拜官授职。
14、迁:升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三国演义中武将的官职排名
6、校尉:校尉是比中郎将略低一级的武官官职,品秩为“比二千石”。在汉代设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到三国时期,有军功者越来越多,大量被封为将军,校尉反而成为了低级军官的职位。7、八校尉:汉武帝起所置京师的屯兵八校尉,分掌中央军队。分别是长水校尉、屯手世模骑校尉、越骑校尉、步兵校尉、射...

三国演义中所有官职名称是什么及排名表格?
三国演义中所有官职名称及排名如下:文官:1、丞相 2、太尉 3、光禄勋 4、大司农 5、廷尉 6、卫尉 7、尚书令 8、大鸿胪 9、太仆 10、太常 11、御史中丞 12、执金吾 13、少府 14、侍中 15、散骑常侍 武将:1、大将军 2、骠骑将军 3、车骑将军 4、卫将军 5、四征将军(征东、征南、征...

三国演义中所有官职名称是什么及排名表格?
具体如下:文官:1、丞相 2、太尉 3、光禄勋 4、大司农 5、廷尉 6、卫尉 7、尚书令 8、大鸿胪 9、太仆 10、太常 11、御史中丞 12、执金吾 13、少府 14、侍中 15、散骑常侍。武将:1、大将军 2、骠骑将军 3、车骑将军 4、卫将军 5、四征将军(征东 征南 征西 征北) 6、四镇将军...

关于三国时文官武将的官职大小排列
大将军,右将军,赵文将军,皇帝

三国时期的武将官职名称和品级大小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大小是怎样分的
1、四大将军,四军将军,四征将军,四镇将军,四安将军,四平将军,杂号将军等;2、军司马,牙门将军,裨将军,偏将军,都尉,校尉等;3、禁卫军中领军,中护军,都督,司法安全军,中郎将等;4、司法安全,八大中郎将,虎贲中郎将,军事中郎将,中垒中郎将,典农中郎将等;5、丞相,太尉,...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大小是怎样分的
军司马、牙门将军、裨将军、偏将军:他们是军队里的中层干部,负责指挥和管理小规模的军队。都尉、校尉:这些将领们则是更低一级的军官,但仍然是军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禁卫军和司法安全的大佬们:中领军、中护军:他们是皇帝的贴身保镖,负责保护皇帝的安全。都督:这个官职可厉害了,是负责统领...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大小是怎样分的??
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

知解三国⑨官名词典:三国演义中的官名和级别科普?
中央行政长官:九卿,包括太常、太傅等,各司其职,共同维护中央行政的运转。 地方官职:刺史、州牧、太守等,他们的职责范围广泛,从监察到地方治理,无所不包,是地方行政的重要力量。三、总结 《三国演义》中的官名体系既严谨又富有层次,不仅反映了古代官场的等级秩序,也揭示了三国时期政治与军事的紧...

蜀汉有五虎上将,按军职高低来排,排名是怎样的?
三国演义是家喻户晓的四大名著之一,三国演义之中刘备的手下有五虎上将,分别是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但在历史上其实并没有什么五虎上将之说,那么在历史上这五位蜀汉的大将按其官职来排名应该是如何排的了。赵云排在五虎上将最后,恐怕是很多人都想不到的,在很多人的心目中赵云是常胜将军...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