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是怎样取得井陉之战的胜利的?

如题所述

项羽分封诸侯时,封张耳为常山王,赵歇为代王。陈余因为没有被封为王,便赶走了张耳,仍迎赵歇为赵王,自己为代王。后来,张耳投奔了刘邦。韩信攻下魏地后,刘邦就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北上进攻投靠项羽的赵王和代王。

韩信首先在阏与(今山西和顺西北)大败代军,俘虏了代的相国夏说,然后东进出赵。陈余虽然为代王,但他一直在赵国帮助赵歇治理王地。听到夏说战败被俘的消息后,陈余、赵王歇就在井陉口(今河北井陉)集中二十万兵力,严阵以待韩信的军队。井陉口是太行山的险要关隘,易守难攻,这里是攻打赵国的必经之地。韩信下魏破代之后,刘邦已将其精兵调往荥阳以抗击项羽的主力,韩信手下的军队虽然号称数万,实际上只有几千人能够上阵作战。赵国的谋臣李左车向陈余献策说:“韩信的军队击败了魏,接着又击败了代,现在乘胜攻打赵国,其锋不可挡。但是现在韩信的军队远离后方,后勤供应肯定十分艰难。而且井陉口这个关隘,并排行不了两辆车,骑马也不能成列,韩信的军队要通过这么狭窄的山路,粮食辎重必然跟不上来。恳请给我三万人马,从小道绕过去,袭击韩信的辎重,切断他的后援;你则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守不战。如此一来,韩信的军队就前不能进,后不能退,粮饷的供应又被切断,附近的荒野找不到粮草,不出十天,必败无疑。”但是陈余书生气十足,断然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他认为,正义在自己一方,用不着搞什么计谋。他引经据典地说:“兵法上都写着,十倍于敌人,就要采取包围的战术;二倍于敌人,就要与敌人决战。现在韩信军队虽然号称数万,实际只有几千人,又经过长途跋涉,将士已经疲倦不堪。对这么少的军队,都不敢去攻击,以后遇到大的军队,又怎么办呢!那样,人家就会耻笑我是个胆小鬼,谁都敢来欺负我们了。”

韩信接到密探向他报告的上述情报后,非常高兴,便率军继续前进,在井陉口以西三十里的地方安营扎寨。半夜时分,韩信选派轻装骑兵两千人,让他们每人带一面红旗,从小道上山,埋伏在赵军附近,嘱咐他们说:“赵军见到我退却,一定会倾巢而出,追击我们。这时你们赶快进入赵军的兵营,拔掉赵旗,换上红旗。”接着,韩信又向部将发令,让他们给将士们发点干粮,说:“大家先垫点肚子,等击败赵军后会食。”韩信又对将领们说:“赵军已经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形,他们不见到我的大将旗鼓,认为我还在军队后边压阵,是不会先攻击先头部队的,因为他们担心我一遇到阻击,就会撤出战斗。”为了把赵军从营垒中都引诱出来,韩信就先派出一支人马,面向赵军,背水列阵。赵军见到韩信军队背水列阵,都大笑不止,以为韩信不懂兵法。

韩信做完上述安排后,天已经亮了。这时他才率领大队人马,打着大将的旗帜,擂着战鼓,杀向井陉口。陈余见韩信的主力来战,马上指挥军队出击。激战一会儿后,韩信假装不敌,扔掉旗鼓,退入背水为阵的军队。陈余见韩信的军队已进入死地,倾巢出动,想一举击溃韩信。但是韩信的军队因为是背水为阵,没有退路,所以大家都拼命与赵军殊死搏杀。埋伏在赵国军营附近的两千汉军轻骑,趁机攻入赵营,很快拔掉赵旗,换上红色的汉军旗帜。进攻韩信背水阵的赵军,因为遇到强烈的反抗,一时还不易取胜,想回到军营再研究对策,可是一看军营里到处都是汉军的红旗,以为韩信的军队已经占领了自己的营垒,赵王已经变成汉军的俘虏,顿时乱作一团,赵军将领再也无法加以指挥了。韩信率领军队和进入赵军营垒的两千骑兵,里外夹击,很快大破赵军,斩杀陈余俘虏了赵王歇。赵、代各地被迅速平定。

井陉口之战结束后,韩信的部将在祝贺胜利的宴会上问韩信:“兵法上明明写着背水为阵是兵家大忌,而将军却让我们背水为阵,并且还说击败赵军后会食,当时我们都不服气。但现在竟然取得了胜利,这是什么战术呀?”韩信解释说:“我的这种战法在兵书上也有记载,不过大家没有注意罢了。兵书上不是有‘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的战术吗?我们这支军队是临时组建起来的,一些将领我不太了解,士卒也缺少训练。率领这样的一支军队去打大仗,如果把他们布置在有退路的地方,遇到危险就会都逃跑了;只有把他们放在有进无退,绝处求生的地方,他们才会勇猛奋战,以求得生路。”诸将听了韩信的分析,大家都心服口服,很敬佩韩信高超的军事才干和战术素养。

井陉之战要图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