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古代消暑

如题所述

两千多年前的周代时便有贮水抵御溽暑之法。
《周礼·天宫》中有:“鉴如瓶,大口,以盛水,置食其中,以避瘟气”的记载。在湖北的曾侯乙陵墓中,考古学者发掘出的青铜器中就有一个带夹层的冰酒的方形壶。唐宋代后,皇帝还有举行冷宴和赐冰给大臣的礼俗,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的记载。清《燕京岁时记》也有“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的记载。
古时用的冰是天然冰,要先藏冰。自古以来各皇朝都建有“凌阴”——藏冰井、藏冰库。《诗经》载“二之日凿冰冲冲,三之日纳于凌阴。”二之日、三之日即相当于农历十二月,凿冰之声咚咚,正月时藏冰于冰库。据《元和县志》载,“古时姑苏葑门外曾有座大冰库,内设窖24座,以按二十四节气。每遇严寒,戽水蓄于荡田,冰既坚,贮之于窖,盛夏需以护鱼鲜,并以涤暑。”
明清时的老北京,就在什刹海等地建有雪池冰窖等以贮冰,宫内并设有管冰事的官员,谓之“凌人”,专管斩冰藏冰用冰等事宜。清代时的冰窖分为官窖、府窖(八大帽子王府自己的冰窖)和民窖。民国初时一些官府冰窖也由商家经营,从此天然冰向民间四合院、医院、饭庄、冷饮店供应,用于
抵御暑热。同时,街市上也出现了冷饮食品。
冷饮,古称冰食,约起源于三千多年前的商代。春秋末期时冰的用途已更广泛,诸侯喜爱在宴席上饮用冰镇米酒,在《楚辞》中就有赞赏冰镇的糯米酒,喝起来既醇香又清凉的记述,可见当时冷饮已流行,制作水平也很高。唐宋时,“冰食”品种更日益丰富,已有雪泡梅花酒、凉水荔枝膏、冰镇珍珠汁、冰调雪藕丝等品种。宋代时冰食更丰富,据古籍载,宋皇帝徽宗即因炎夏贪吃冰食,吃伤了脾胃,久治方愈。元代时,宫廷内已有冰酪等美味冰食。相传清末代皇帝溥仪酷爱吃西餐,他每餐都必食冰淇淋。
清末民国时老北京街市上已有很多冷食店,已有雪花酪、刨冰、酸梅汤、汽水等物美价廉的消夏冰食向市民出售。“京都夏日,宴客之筵必有四冰果,以冰拌食,凉沁心脾。”据《燕京岁时记》载:“那时的四大冰食佳品,一是酸梅汤,二是西瓜汁,三是杏仁豆腐,四是什锦盘,均以冰镇之。”
旧京时什刹海荷花市场是最大的冰食市场,什刹海会贤堂饭庄的什锦冰盘则闻名京城。“帝城六月日停午,市人如炊汗如雨。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诗人杨万里的诗,正咏出夏日里御热溽暑喜用冰的情景。
早先在立夏这一天,要在户外悬秤于大树下,为小孩及老人称量体重,以检验一年身体是壮实了还是消瘦了,俗称“验一年肥瘠”。而妇女们则将秤悬于屋梁,以称量“品肥论瘦”,并相互嘻哈逗趣,似闺中嬉戏。蔡云的《吴觎》有诗曰:“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称人之习俗相传起源于三国时期,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刘备之子阿斗交给赵子龙送往江东,拜托阿斗的后妈孙夫人好好扶养,那一天正是立夏日。孙夫人当着赵子龙的面用秤给阿斗称了体重,并待来年立夏时再称,看增加体重多少。这称人之法后来传入民间成为立夏称人之习俗。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