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唱的指挥打节拍有什么技巧?

如题所述

作为合唱的指挥,在自身要求与技术要领等方面是非常严格的,以下结合我自己的多年指挥经验和《歌唱祖国》这首乐曲的要求给你提供一点参考,不足之处还请方家指教:
一、指挥的任务与要求:
1)要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指挥而且无可替代。
2)要有一定的读谱能力,熟知合唱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加以纠正。
3)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和较强的节奏感。
4)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和处理作品。
5)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于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
二、指挥基本动作及要求
指挥的动作应该准确、简洁、美观大方,易于被了解,富有表现力:
1)站立时,上身要挺直,两脚自然稍分,略成丁字形,左脚可稍上前一些,要站得稳而美观,指挥过程中忌身体大幅度摇摆。
2)面部表情要丰富,眼睛要能传神,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启发合唱队,协同一致地表达出作品内容,耳朵对音准就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及时纠正演唱发音不准的情况。
3)指挥时双臂抬起至胸前,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在上与眉齐、下不低于腰部这一活动范围,挥动手臂时,要自然有力、舒展大方;手指不要伸直,手心自然保持弓形,忌两手心平行向上或向下,注意动作的中心是手腕部。双手的动作要匀称,指挥时拍点和拍子方向要清楚,不可含糊。一般来说,双手的动作相同而挥动方向相反,右手是掌握速度和节拍的,左手是掌握表情、强弱等的,动作要灵活,富有表现力。
三、简单技巧
1)开始。《歌唱祖国》是二拍子型,其起始拍在第二拍,第一拍为预备拍,第一小节为弱起小节。合唱开始时,第一拍应打出空拍(提示拍,合唱队不演唱),即双手应从上往下至最低点,起唱时间应从该最低点上升时开始,此时为第二拍。注意双手上升时要清楚有力,以对合唱队作出明确的提示。
2)歌曲行进当中,双手和手臂的动作应依拍子的强、弱、快、慢、连音、断音等作出适当的提示,这些提示应体现在双手和手臂动作的轻、重、缓、急、柔和、平稳、果断以及动作的幅度大小当中,必要时可突破常规,以大幅动作来展现歌曲的激烈情绪。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动作节拍准确这一基础之上,注意在整个乐曲行进中,应始终坚持强拍动作由上往下,弱拍由下往上连贯进行这一紧要原则。
3)结束。乐曲的终结,往往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要指挥好乐曲的终结,使整个作品得到完整的表达。
在指挥结束乐句时,动作要果断、准确,使饱满的情绪贯穿到最后一个音符。《歌唱祖国》的结束音延长至三拍半,在指挥演唱该音时,应在前一拍的基础上,左手不向下落反向上,手心侧向右上方,手臂向上抬起,作“托住”手势,指挥合唱的延长音。右手指挥合唱队演唱最后三拍,至最后半拍(空拍)前稍顿后迅速猛力收回(两手同时收回至胸稍上位置),有力结束该曲。
四、几点注意事项
1)动作的准确性应为指挥的第一要则,但反对指挥动作单调而机械地重复,缺乏生机与活力。
2)即兴发挥应慎重,必须建立在扎实的动作练习基础之上,且忌过多。
3)指挥者的面部表情是调动演唱者情绪的有力工具,必须给予高度重视,但面部表情反映出来的必须是歌曲本身的情绪和力量,僵死、刻板的面部表情是指挥者最大的敌人,面部表情平和放松是指挥者的密友。
4)指挥者的自信心往往是成就一个合格指挥的主导因素,但盲目自信的结果可能会适得其反,所以指挥者必须在平时加以苦练,以从技术上给自信心以充分支持。
5)熟知和准确掌握乐曲旋律、节奏是指挥成败的关键,而这一切又离不开灵敏的听力和对乐曲思想深度的洞察力。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18
一、指挥的任务与要求:
1)要有充分的自信心,相信自己能够做好指挥而且无可替代。
2)要有一定的读谱能力,熟知合唱中可能出现的某些问题并加以纠正。
3)有较好的听觉、记忆力和较强的节奏感。
4)有一定的音乐理论知识,能够准确地理解、分析和处理作品。
5)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以便于随时号召大家服从指挥,调动演唱者的情绪。
二、指挥基本动作及要求
指挥的动作应该准确、简洁、美观大方,易于被了解,富有表现力:
1)站立时,上身要挺直,两脚自然稍分,略成丁字形,左脚可稍上前一些,要站得稳而美观,指挥过程中忌身体大幅度摇摆。
2)面部表情要丰富,眼睛要能传神,善于运用眼神和面部表情来启发合唱队,协同一致地表达出作品内容,耳朵对音准就有很强的辨别能力,及时纠正演唱发音不准的情况。
3)指挥时双臂抬起至胸前,不宜过高或过低,一般情况下应掌握在上与眉齐、下不低于腰部这一活动范围,挥动手臂时,要自然有力、舒展大方;手指不要伸直,手心自然保持弓形,忌两手心平行向上或向下,注意动作的中心是手腕部。双手的动作要匀称,指挥时拍点和拍子方向要清楚,不可含糊。一般来说,双手的动作相同而挥动方向相反,右手是掌握速度和节拍的,左手是掌握表情、强弱等的,动作要灵活,富有表现力。
三、简单技巧
1)开始。《歌唱祖国》是二拍子型,其起始拍在第二拍,第一拍为预备拍,第一小节为弱起小节。合唱开始时,第一拍应打出空拍(提示拍,合唱队不演唱),即双手应从上往下至最低点,起唱时间应从该最低点上升时开始,此时为第二拍。注意双手上升时要清楚有力,以对合唱队作出明确的提示。
2)歌曲行进当中,双手和手臂的动作应依拍子的强、弱、快、慢、连音、断音等作出适当的提示,这些提示应体现在双手和手臂动作的轻、重、缓、急、柔和、平稳、果断以及动作的幅度大小当中,必要时可突破常规,以大幅动作来展现歌曲的激烈情绪。当然这一切都必须建立在动作节拍准确这一基础之上,注意在整个乐曲行进中,应始终坚持强拍动作由上往下,弱拍由下往上连贯进行这一紧要原则。
3)结束。乐曲的终结,往往给人留下很深的印象,要指挥好乐曲的终结,使整个作品得到完整的表达。
在指挥结束乐句时,动作要果断、准确,使饱满的情绪贯穿到最后一个音符。《歌唱祖国》的结束音延长至三拍半,在指挥演唱该音时,应在前一拍的基础上,左手不向下落反向上,手心侧向右上方,手臂向上抬起,作“托住”手势,指挥合唱的延长音。右手指挥合唱队演唱最后三拍,至最后半拍(空拍)前稍顿后迅速猛力收回(两手同时收回至胸稍上位置),有力结束该曲。
第2个回答  2020-10-18
合唱(hé chàng)chorus指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门类,常有指挥,可有伴奏或无伴奏。它要求单一声部音的高度统一,要求声部之间旋律的和谐,是普及性最强、参与面最广的音乐演出形式之一。人声作为合唱艺术的表现工具,有着其独特的优越性,能够最直接地表达音乐作品中的思想情感,激发听众的情感共鸣。声部的数量没有规定,一般有四个声部。多为男高音区,男中低音区,女高音区,女中低音区。

中文名
合唱
外文名
chorus
拼音
hé chàng
含义
集体演唱多声部声乐作品的艺术
快速
导航
国内发展

合唱教育

形式

特点

声音要求
释义
(1).音乐用语。两组以上的歌唱者,各按本组所担任的声部演唱同一乐曲。分同声与混声两种:同声的由男声或女声单独组成;混声的由男声和女声混合组成。按声部的多少,可分二部合唱、三部合唱、四部合唱等。王西彦《古屋》第三部七:“在继续而来的歌咏上,他们合唱的声音是那样雄壮而宏大。”
(2).音乐用语。指单声部的齐唱。朱自清《中国歌谣·歌谣的起源与发展》:“只在唱和曲时,才大家合唱。”李一氓《<阿英文集>序》:“独唱,二重唱,四重唱,合唱,场上一片寂静,只是听.”

(3).有时可以专指流行歌曲的两人(男男或女女或男女)对唱,一般多指或者是特指港台流行歌曲的男女对唱.
国内发展
中国的合唱艺术可以说是音乐领地中最年轻的家族。黄自先生于1933年写的清唱剧《长恨歌》是最早的大型合唱作品之一。作曲家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后很快传遍了全中国。他的《生产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和《牺盟大合唱》都是各具特色的合唱作品。新中国成立以后,合唱事业蓬勃发展,建立了许多专业性的合唱团体,业余合唱也十分活跃。1958年上海音乐学院肖白、王久芳、王强、张英民等创作的《幸福河大合唱》,荣获第七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音乐比赛一等奖,60年代初期问世的《长征组歌》主题鲜明,形式新颖,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瞿希贤等作曲家们改编的民歌《半个月亮爬上来》、《牧歌》、《阿拉木汗》、《乌苏里船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等,都成为我国合唱经典之品,深受人们喜爱,同时还有大量创作合唱歌曲和套曲。

黄河大合唱资料图
大学校园从来就是合唱的摇篮,历史上的革命学生运动几乎都伴随着歌咏活动。现代的学校音乐生活中,合唱更是一种最受欢迎、最活跃的形式。
中国地区与外国不同,有些是民间固有的:少数民族地区有偶然性的多声部组合音乐,大部分都是合唱音乐雏形,有支声复调,与音乐的汪洋大海比起来,还显得不够丰富。但作为研究很有价值。中国合唱应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清朝末年从西方传入,是第一期。第二期是学堂乐歌时期。沈心工、李叔同的《春游》、《送别》、赵元任的《海韵》(1927年,中国专业合唱作品第一部)、第三期,30年代初到40年代末抗战时期聂耳、冼星海(既有革命的一面,又有西方专业技法)的《救国军歌》、《在太行山上》、及《黄河大合唱》等可称为合唱之魂。也还有学院派的一些合唱歌曲。第四期是新中国建立以来,50―60年代是辉煌期,50年代的《祖国颂》、《祖国万岁》;60年代的《长征组歌》;70年代有政治合唱。瞿希贤的无伴奏合唱《牧歌》,《乌苏里船歌》等许多作品。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