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词中月的意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如题所述

中国古诗中的月亮有着思乡、思亲、思友的独特内涵。月亮高悬天空,光明柔和不聒噪,安静宁谧不咄咄逼人,正符合中国人“和为贵”的审美心理。再者月亮能跨越时空的界限,即使远隔万里,节气不同,亦可天涯共此时共此景。这对于幅员辽阔,交通不便的古中国来说,甚为可贵。客居他乡的游子,科举失意的士子、分离却不知聚期的友人,月亮都是他们仰望的对象,是他们精神慰藉的媒介。特别是在离别诗中,月亮意象最为凸显,渗透着士人浓重的情感宣泄。中唐诗人严维与刘长卿友善,故友别离,刘长卿作诗送别《蛇浦桥下重送严维》,道“明月行人已远,空馀泪滴回潮”[2]。刘长卿酬和《答刘长卿蛇浦桥月下重送》,诉说离别之不舍,“月色今宵最明,庭闲夜久天清。寂寞多年老臣,殷勤远别深情。[3]”“月亮”意象在这一组酬和诗中都有出现,这或许与有月亮的唯一性、共享性有关。“月亮”意象改变了时空观念,消除了千山万水的阻隔,彼此间的心灵距离被拉近,安慰着孤寂的心灵。月下怀人,表现的是与朋友离别后的不舍相思、孤单愁苦的境遇,也蕴含着渴望他日再重逢,共赏明月的期盼。在中国古诗中“月亮”意象是清晰地、静态的。来源:青年文学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