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后期为什么无法彻底解决河北几个藩镇割据的问题?

如题所述

引言:

“藩镇割据”一直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所面临的一个大问题,哪怕是是中国历史上最鼎盛的朝代唐朝也存在着一问题。

天宝十四年年安史之乱,唐朝的统治由盛转衰,虽然经过八年战乱后被平定,但仍有大部分安史余党盘踞于河朔一带,也就是现今的河北一带,发展壮大,割据一方,正是这个原因导致了河北地区的藩镇割据直到唐朝灭亡一直难以被解决。

一、唐朝藩镇问题形成的背景 首先唐朝时期的“安史之乱”虽然是藩镇问题的直接原因,但藩镇割据其实是多个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从根本原因来看,唐朝的“藩镇割据”与土地制度的变化是离不开的,唐朝前期实行“均田制”,不过随着统治的加深,社会上土地兼并问题日益严重,“均田制”也因此崩溃,随之而来,在土地制度基础上所实行的征兵制度“府兵制”也渐渐被瓦解。

“府兵制”是唐朝一种独特的军事制度,兵农结合,在战争时,府兵前往战场征战,其余时间在家居家种田。因为土地制度的变化导致很多百姓失去了自己的土地,军队在打仗时也无法招募足够的士兵。很多土地被兼并的百姓选择逃亡,在逃亡路上,有很多成为了山贼为祸一方。

君主的无能也是导致“藩镇割据”的重要原因之一。天宝元年,中央设立了九个节度使在西北边境地区。这导致了当时国内的军力布局形成了外强中干的结果,所以“安史之乱”发生时,中央措手不及只得向外逃窜。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中央对于李怀仙,张忠志,这些投降将领的处理也并不完善,唐朝后期整个军队元气大伤,可以说现在整个唐朝绝对经不起又一次的伤害,所以这些投降的将领理应纳入京城,这样一方面彰显了国威,另一方面更容易控制这些人。

可惜唐肃宗昏庸无能,将这些人放归地方,可以说这样做无异于“放虎归山”为唐朝留下了巨大的祸患。

除此之外朝堂之内,奸佞之人,霍乱朝纲。唐玄宗后期宠爱杨贵妃,喜好奢靡,国库花费巨大。并且亲近李林甫,杨国忠等人,二人皆无才小人,自大专权,据记载,杨国忠一人除了担任宰相的重任以外,还兼任着40多个职位。在这些小人的霍乱下,唐朝政治昏暗。

唐玄宗之后的唐肃宗宠爱张良娣,和唐玄宗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这一时期又出现了皇后与宦官勾结,霍乱朝纲的问题。唐太宗时期宦官的权利增加,甚至可以出使藩镇公开敛财。

二、唐朝时期藩镇发展壮大的条件

(1)从政治上来说:

藩镇虽然表面依附于中央朝廷,但其实独立性极大,并且还可以父子相承。

藩镇还拥有不同于中央的官爵制度,法令制度。简单来说,地方藩镇就相当于一个小朝廷。加上中央君主无能小人霍乱朝纲,地方政治一直保持着平稳发展的趋势。并且很多地方节度使拥有着很强的政治能力,在管理地方是他们注重政权建设,发展生产,整个藩镇内部政治稳定。

对于当地的百姓来说,节度史在他们心中的地位甚至要高过皇帝。到了唐朝后期,中央甚至要依托藩镇节度使来统治天下。这也是藩镇问题一直延续到唐朝灭亡的重要原因。

(2)从经济上来说:

“安史之乱”时期,唐朝中央规定军事类藩镇赋税不必上交,税务独自承担军事费用,这也就是说藩镇收入归于本镇财政,不必向中央上缴,在财政上各藩镇拥有了有自己的独立权。这也为之后的“藩镇割据”提供了物质条件。并且藩镇节度使是本身代表着的士当地大地主阶级的利益,他们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纷纷组织百姓开田扩土种植粮实。因此地方经济发展十分繁荣。


(3)从军事上来说:

各方阵都拥有着实力强大的军队,一些节度使的藩镇内,甚至出现了“壮者皆为兵”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唐朝时期发展军力就达到了49万,而京师和内地地区加起来也不过8万。

根据当时的军队制度,藩镇里的将士全部听令于节度使,加上地方经济的高速发展,将士待遇优厚,他们和节度使之间形成了强有力的军事联系,因此中央难以根除。在某些藩镇还形成了由豪强地主子嗣形成的“牙军”,这种军队作战力极强,坚决维护藩镇割据。

三、针对藩镇问题唐朝所采取的措施

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导致唐王朝统治摇摇欲坠,但仍然维持了一个半世纪,其实中央也采取了一定的政治制度对此控制。

首先就是监军制度,这一制度在唐玄宗时期被确立。为了解决藩镇林立的问题,中央在各地设置了“建军”。只要地方有士兵调动的活动,中央一定会以皇帝的名义向此地派“监军史”来监督军队的调动。

“监军史”一般是皇帝亲信的太监,地位和节度使的相当。为了能够及时发现军队调动,各个藩镇内设有监军机关,机关内有着完善的官员制度,为了维护这一制度的顺利运行,监军史下还有着一支实力相当的军队。这对于消除地方兵乱,稳定藩镇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也导致了宦官权力膨胀,威胁皇权,加大地方与中央矛盾的问题。

其次唐中央所采取的措施还有“进奏院”,地方进京办事的人员,居住于“进奏院”,在此处反映地方情况,并且“进奏院”还负责向藩镇传递中央指令。

总的来说,这个机构是中央和地方联系的纽带。这个机构的设立,一方面彰显了中央统治,另一方面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三、中央政府没有铲除河北藩镇的原因

唐朝时期藩镇林立,中央政府一直没有产出“藩镇割据”的情况,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就这样僵持了下去,其实这是各种原因,综合的结果。

(1)从中央内部来说:

王室统治无力,即使中央地区有着实力强劲的“神策军”,但被宦官首领所统治,对王权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威胁。

中央力量微弱,军事储备不足,因此在与地方权力对抗中处于被动的局面。并且面对外敌威胁,中央只能依靠藩镇重兵来抵抗。另外,由于藩镇不必向中央上缴赋税,唐朝时期中央唯一的赋税来源是两税法和东南藩镇,所以中央没有办法支撑军事活动的进行。

(2)从地方情况上来说:

河朔地区的发展势力过于强大,这一地区是唐王朝最重要的军事要地,阻挡着外敌的入侵。这一地区经济繁荣,手工业发达,有着强大的经济支撑。此地也是唯一与唐朝中央割据的藩镇,之后中原发展的设立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为了牵制河朔藩镇。

最后,当时的国家政局形成了各藩镇相互对抗互相牵制的关系,任何一方挑起战争,都会对自身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对于唐朝政府来说,没有绝对的必要铲除翻整割据的状况,对于地方来说也没有足够的实力去推翻唐王朝。

总结:

唐朝一直没有解决河北地区藩镇割据的原因,除了中央懦弱,藩镇强大以外,还有各大藩镇之间权力的制衡,加上中央与地方之间并没有触犯对方根本利益的行为,因此才可以相安无事,直到唐朝的结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