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11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的神童谢彦波,为什么堕落了?

如题所述

  在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李政道等人的支持和推动下,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开始招收少年班。百废俱兴时期,科大少年班的成立在当时引起了强烈关注。人们期待着少年班能够培养出中国科技领域出类拔萃的拔尖人才,也期望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能够从这里走出来。那时候一些神童的名字响彻大江南北,有一位叫谢彦波的神童更是被一些人认为最有望得诺贝尔奖。

  谢彦波是1978年入学的第一届少年班学生,相传当年只有小学文凭的谢彦波参加某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获得了第二名。他从小学直接跨过整个中学,11岁就进入中科大少年班。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读硕士,18岁又跟周光召读博士,之后又到美国跟随大名鼎鼎的安德森读博士。但是没能拿到博士学位,传闻搞不好和导师的关系。有信息显示,谢彦波目前是中科大的一名普通教师,工作多年并没有什么突出的研究成果,离一些人期待的诺贝尔奖差得太远。

  谢彦波有一张广为流传的照片:小小个头站在凳子上的他在黑板旁向别人讲解数学题。这是那个时期“神童”的一般形象。不可否认谢彦波聪慧过人,但他并不神。那个时代里教育资源普遍比较紧缺,他的聪慧很可能是因为他比很多同龄人有更多的机会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父亲是医学院的物理教师),也有能力较那个时期的同龄人更早地接受高年级的课程。翻看40多年前的高考数学试卷就会发现,那些题目要比现在的高考数学题简单很多,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为何只有小学毕业的谢彦波可以在高二数学竞赛中获得第二名。

  当初谢彦波被捧为天才,他未必真的是天才。伟大的科学家只有做出伟大的成就后才能称为伟大科学家,被视为天才时的谢彦波有过什么成就?难道就是因为11岁进入中科大,因为能够解高年级的数学题?如果这是天才,那么现在的奥数班里能够抓出一大把这样的天才。虽然奥数班里的这些学生现在不能11岁考上中科大,可若将他们放在40年前,他们也会被视为神童。难道这些解题解得很溜的青涩少年都要被寄希望拿诺贝尔奖?

  谢彦波并非是陨落,也许现在的他展现出来的才是真实自我。他没有做出能够拿诺贝尔奖的成就,这是正常。拿诺贝尔奖与聪明才智有关,但即使绝顶聪明的人也并不一定能够拿到诺贝尔奖。爱因斯坦够伟大,也够聪明,同时期的科学家中找不出谁的科学成就比他高。可是同时期的科学家中有很多比爱因斯坦聪明,包括很多没有拿到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拿诺贝尔奖靠的不是一个人的聪明才智,还需要把握时代机遇,还需要有适合种子发芽抽枝的合适土壤。如果觉得谢彦波的经历值得讨论,更应该讨论的不是他的“堕落”,而是我们发现人才、培养人才、为人才创造便利的种种机制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6-16

自由英雄出少年,古代也有不少神童的出现,但是大部分后天都不尽如人意。

古有方仲永、曹冲。伤仲永在没有接触过纸笔的情况下,五岁就可以提笔写诗作词,名噪一时。

不过好景不长,可方仲永在十三四岁之后就失去了此种才能,因为他后来没好好读书,而是被父亲带着到处显摆,以换取钱财。

与方仲永不同,谢彦波可以说是被所谓的导师废了。


谢彦波的经历

谢彦波小时候家住在湖南医学院的家属大院里,父亲是湖南医学院物理教师。

一岁那年,他被送到乡下跟奶奶一块儿生活,快到入学年龄,才从乡下回到城里。谢彦波回到城里,对一切都感到既新鲜又陌生。他平时也不爱讲话,即使开口,连个第一人称的“我”也不会用。饿了就说:“彦波要吃饭!”渴了就喊:“彦波要喝水!”妈妈叹气说:“这孩子,像个榆木疙瘩,长大准没出息!”爸爸不同意妈妈的看法,说:“彦波是外浊内清,引导得好,出息不会小呢!”

谢彦波上学后仍不喜欢开口讲话,老师问他问题,他也不回答,这个老师感到头疼了,把彦波的表现告诉了他爸妈。后来在他爸爸的开导下,才开始活泼起来。

有天晚上,爸爸检查到谢彦波的作业,发现这个小学二年级的学生,竟做起高年级的数学题来,彦波说:”五年级班里上课,我在一旁听了一遍就会了!“爸爸发现他接受能力强,求知欲也很旺盛,便指导他自学起来。谢彦波给自己安排了一个严格的作息时间表:每天清晨6:15起床,经过十多分钟的体育锻炼,然后开始学习。


放学回家,完成学校布置的作业。晚饭后玩一小会儿,即开始超前自学数学1小时。晚上8:30睡觉。天天如此。每天坚持5个多小时的看书学习。学累了就去滚滚铁环。就这样,他在小学三年级就把初中的数学攻下来了,四年级就学完了高中数、理、化,到五年级时已开始钻研大学的解析几何和微积分,解答了数以千计的习题。

只有小学毕业文凭的谢彦波,参加湖南医学院子弟中学高二年级的数学竞赛,获得了第二名。参加长沙市高中生数理化竞赛,又获得了好成绩。彦波出名了。中国科技大学派专人来对他进行面试,结果发现他的数学相当于大学一年级水平,其他各门功课也都达到高中毕业水平。科大录取他进了少年班。谢彦波大学毕业提前一年考取了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的研究生,成为国内年龄最小的15岁的研究生,1987年12月获博士学位。现中国科大作研究工作。

谢彦波年龄小,自理能力差,自视甚高,尤其不懂如何与人交往。入学时他刚刚11岁,此前只有小学5年级的人生经验。但这并不影响他的发挥,第一个学年过去后,打牢了基础的谢彦波选择了物理系。从此,这个系着红领巾的大学生的潜在天资得到了充分表现,一路成绩骄人,直到毕业。

1982年,谢彦波提前一年大学毕业,15岁在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跟随于渌院士读硕士,18岁又跟随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院士读博士,被看好在20岁前获得博士学位。但是谢彦波在心理成长方面是缺失的。


“他没能处理好和导师的关系,博士拿不下来,”汪惠迪说,“于是转而去美国读博士。”

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谢彦波可谓因祸得福,得以跟随大名鼎鼎的菲利普·安德森教授学习,后者在1977年因为在凝聚态物理研究方面取得突破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奖。在沃德罗普的著作《复杂》中,这位教授被描述为一个深邃而傲气的人。

对安德森来说,谢彦波的性格中有着令人无法容忍之处,那就是比他本人还要傲气。

“我的论文不讨他的喜欢,”谢彦波说,“写的是他的理论的不对。”

在普林斯顿的中国同学圈子里,谢彦波与导师不睦,渐渐成为公开的秘密。

本来,事情并非毫无转机,可是恰在这时,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北大留学生杀死美国教授事件。当人们意识到应该避免类似事件的再次发生时,谢彦波被怀疑为潜在的危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位副校长决定让谢彦波回国,这意味着后者的留学生涯的结束。这件事情后来在中科大内部争议颇多。

回国后,谢彦波也被打回了原形,很快他结了婚,没有什么积蓄,分到了一套楼下总是有人打牌的小房子。在持续不断的烦恼中,用了将近10年的时间,“未来的诺贝尔奖得主”才结束了往日的梦想。


天才陨落的原因

从上面所述,其实谢彦波的陨落可以说是必然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不健康的成长

在其成长方面,实在是太快了。人毕竟是社会的动物,如果只有所谓的天才,而不会在这个社会中生存及发展,那么这样的人成长起来,迟早也会被社会所淘汰。造神、应试、舍本逐末、拔苗助长、本本主义都会害了天才。

二、起点太高,再往上太难

虽说谢彦波确实有天才之能,但所谓的天才能力有一部分是人们给赋予的。就算他确实有强大的计算和分析能力,但谁也不知道这种能力能维持多久,或者这样的能力的基础稳不稳固。怎么更好的引导这种能力向好的方面发展也是个大难题。

三、内心脆弱,经不起风雨

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哪里有那么容易呢?虽然谢彦波被冠以神童的称谓,甚至说有机会拿到诺贝尔奖,但终归,这只是人们的理想而已。就算是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以及爱因斯坦也会有失败的时候。谢彦波只是一两次失败,已经没有斗志了,一个奋发图强的人怎么有机会成功呢?

人的成长是需要付出努力的,当然一个人成功后遇到挫折也是必然的。只有经过努力—成功—挫折—再努力—再成功的过程才能不断的成熟。一个人要全面发现,不光在专业领域有所建树,在人文、地理、历史、文学、艺术领域都要有所涉及,以开阔眼界,拓宽思路,触发灵感,达到心智成熟。

第2个回答  2021-03-18
我觉得还是因为他年纪太小了,他无法适应和成年人在一起生活,所以最后慢慢的就堕落了,我觉得确实也挺可惜的。
第3个回答  2021-03-18
主要还是因为性格问题,他不喜欢和人交流,也不会与人沟通。而且为人非常高傲,觉得和任何人都不一样,也接受不了别人对他的批评。
第4个回答  2021-03-18
因为他年纪太小,而且又不懂得如何处理人际关系,所以造成了他性格缺陷。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