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经脉简介

如题所述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十二经脉的分类
5 十二经脉的分布
5.1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
5.2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6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7 十二经脉详述
7.1 手太阴肺经
7.2 手阳明大肠经
7.3 足阳明胃经
7.4 足太阴脾经
7.5 手少阴心经
7.6 手太阳小肠经
7.7 足太阳膀胱经
7.8 足少阴肾经
7.9 手厥阴心包经
7.10 手少阳三焦经
7.11 足少阳胆经
7.12 足厥阴肝经
8 十二经穴
8.1 十二经穴起止表
8.2 十二经穴起止歌
9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十二经脉
1 拼音
十二经脉的拼音为shí èr jīng mài。
2 英文参考
elve meridians or elve channels [中国针灸学词典]
elve regular channel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lve regular meridians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
十二经脉是人体手、足三阴三阳十二条主要经脉的合称,为经络系统的主体,故又称十二正经。每一经脉内部属络于一定的脏腑,外部则分布于四肢、躯干和头面。十二经脉按阴阳属性分布于人体,四肢部阳经在外侧,阴经在内侧;太阴、阳明在前(外),少阴、太阳在后(内),厥阴、少阳在中。手足三阳经脉皆会于头部,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胸腹部分布着手足三阴经脉及足阳明经,腰背部为足太阳所过,侧胸腹为足少阳所过。十二经脉的流注顺序是: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4 十二经脉的分类
十二经脉对称分布于人体的两侧,分别循行于上肢或下肢的内侧或外侧,每一经脉分别属于一个脏或一个腑,因此,十二经脉中每一经脉的名称,都包括手足、阴阳、脏腑三个部分。
5 十二经脉的分布
5.1 十二经脉在头面部的分布
手三阳经止于头面部,足三阳经起于头面部,手足三阳经在头面部相交接,所以说“头为诸阳之会”。其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额部;太阳经分布于面颊、头顶及枕项部;少阳经分布于耳颞部。另外,足厥阴经也循行至巅顶部。其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少阳在侧,太阳在后,厥阴在巅顶。
5.2 十二经脉在躯干部的分布
手三阳经行于肩胛部;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足三阳经则阳明经行于前(胸腹前),太阳经行于后(背后),少阴经行于侧面;足三阴经均行于腹面。行于腹面的经脉自内向外的顺序为:足少阴、足阳明、足太阴、足厥阴。
6 十二经脉流注顺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肝经。
7 十二经脉详述
7.1 手太阴肺经
手太阴肺经共有11个穴位,可主治呼吸系统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7.2 手阳明大肠经
手阳明大肠经共有20穴,可主治眼、耳、口、牙、鼻、咽喉等器官病症,胃肠等腹部疾病,热病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7.3 足阳明胃经
足阳明胃经共有45个穴位,可治疗胃肠等消化系统,神经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头、眼、鼻、口、齿等器官病症和本经脉所经过部位的病症。
7.4 足太阴脾经
足太阴脾经共有21个穴位,可治疗脾、胃等消化系统病症。
7.5 手少阴心经
手少阴心经共9个穴位,可治疗胸、心、循环系统病症、神经精神系统病症以及经脉循行所过部位的病症。
7.6 手太阳小肠经
手太阳小肠经可治疗咽痛,颌肿,耳聋,目黄和肩部,上肢后边内侧本经脉过处疼痛等。
7.7 足太阳膀胱经
足太阳膀胱经可治疗头痛,牙痛,咽喉肿痛,各种鼻病,泄泻,便秘,痢疾,腹痛,上肢屈侧外缘疼痛等。
7.8 足少阴肾经
足少阴肾经可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