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承庐陵文脉为题的初中作文

如题所述

立足“文化庐陵、山水吉安”推进城镇化建设
  吉安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立足“文化庐陵、山水吉安”的发展定位,在加大生态建设的同时,十分重视文化的镌刻。对旧城改造不搞简单的大拆大建,而是注重把历史的东西、有文化价值的遗迹保留下来,按照“修旧如旧”、“建新如旧”的原则,对白鹭洲书院进行修缮保护,启动了吉州窑遗址公园建设,大力度推进吉安最老的危房区、最破的棚户区、最多困难群众的集聚区、市民最有记忆的老街区——仓口棚户区改造工程,打造一条老字号品牌店集聚的庐陵特色古街区,努力留下城市发展的历史足迹。在城镇规划建设中,注重历史风貌和特色文化的保存与再现,城市建筑注重传承“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风格。
  基于此,在庐陵文化生态园建设了体现地方文化特色的“一县一景”景观群,将螺子山上的文塔古迹修葺一新,并专门建设了庐陵民俗园,再现“庐陵人家”的风情韵味。启动建设后河“金腰带”绿廊工程,在大手笔绿化的同时融入庐陵文化元素,打造“后河十景”为代表的有着深刻文化印记的城市精品。
  庐陵文化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
  如何保护和延续庐陵农村的美好家园,吉安各级政府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中,创造性地总结出“八不”、“八多”的建设原则。
  “八不”即不推山、不填塘、不砍树、不等靠要、不占用农田建房、不沿马路搞建设、村庄不搞宽马路、民居门前屋后不搞过度硬化。“八多”,即多依山就势、多因地制宜、多搞庐陵风格的坡屋顶、多搞庭院绿地、多搞村庄绿化、多发展产业、多保留古迹、多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对古村落的保护与开发。不断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保护状况,“十一五”期间全市共投入古村落保护维修经费约9312万元,组织实施了165处的文物维修工程,其中约70%为古村落、古民居维修项目。注重政府引导,将庐陵文化元素融入村镇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中。同时,在建立科学的保护机制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村民保护古村落、坚守自己家园的积极性。比如,将“庐陵文化第一村”渼陂古村打造成为国家4A级景区,年接待游客65万人次,带动村民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目前,全市共有这样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5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13个,特色历史文化名村12个。
  让文化植根于广大人民群众中
  一个城市没有精神就没有凝聚力,为了留住吉安城市文化的“根”与“魂”,吉安在广泛组织社会参与和各界充分酝酿的基础上,隆重推出了既传承庐陵优秀文化精髓、又体现新时代新吉安发展最强音的“吉安城市精神”——“崇文、正气、开放、图强”。“崇文”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形象气质,是吉安深厚人文底蕴和悠久历史文化的体现与传承,又与当今倡导科教兴市、文化立市一脉相承;“正气”代表吉安人精神的品格内涵,历经庐陵正气和井冈山精神的浸润,体现了新一代吉安人一腔正气、胸怀天下、忧国忧民、正义正直、不屈不挠,经受挫折依旧勇往直前;“开放”代表吉安人精神的胆魄与胸襟,体现了处于全球化今天的吉安人应有的自信豁达的态度、雍容大气的气魄、天下一家的胸怀;“图强”代表吉安人精神的目标追求,寄托着对未来发展的热切期盼,展示了吉安昂然奋进的身姿,更凝结了吉安人顽强拼搏、永不言败的雄心壮志。
  吉安城市精神出炉以后,进一步激发了吉安市民建设家乡的激情和主人翁精神。吉安市采茶歌舞剧院演员及井冈山大学附属艺术学校师生共同打造了一台大型情景主题歌舞剧《记忆庐陵》,以舞台艺术的表现形式,运用本土音乐融合现代元素,配以情景舞蹈的表现手法,以强烈的艺术张力和浓郁的人文情怀,艺术地演绎和再现庐陵文章节义,传承庐陵风骨正气,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庐陵记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