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现代文阅读题解做技巧、

如题所述

一、阅读步骤和要求 :1、纵观全篇 把握主旨小说、戏剧、传记阅读都可以视为“小说类”阅读:A、把握小说的三要素,环境——情节——人物形象,从情节与人物形象的分析中,去把握小说的中心主旨,了解小说反映或讽刺或赞美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什么问题、什么是非或美丑等;B、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①从情节入手,分析情节的过程与结果,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②从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外貌、情态等,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③从环境入手,分析人物所处的景物环境或社会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二、审题的步骤与方法1、由“原句”的位置落实好答题信息区间——顺藤摸瓜(句间关系:解说、因果、总分、指代、条件、递进等2、由题干的暗示信息确定答题内容——对号入座(切忌“答非所问”)3、由它题信息区间推出此题答题信息区间——由此知彼4、由赋分推测答题点数——分点答题三、组织语言1、照抄照搬摘取原文 2、改头换面仿写原文 3、联想中心不离原文四、考点训练,示例分析(一)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与理解文中重要的句子的含义首先要看准该句在文中的位置 , 确定解决问题的阅读空间。其次 , 从辨析句间关系入手 , 看该句与上下文之间的关系 : 指代 ( 复指 ) 、总分 ( 分总 ) 、说明、扩展 ( 含阐述、解说 ) 、比 较、因果、转折等。再次 , 要从理解修辞入手 , 分析语句 的表现形式 , 从而透视其深层含义。有时 , 句子的含义仅靠上下文难以理解 , 还必须结合文章的时代背景、主题等内容。(二)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方法指津:分析概括的方法(1)、摘取法:需要概括的内容往往是文章中或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镶嵌在主要语句之中,重 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段的首或尾或中间,概括时,只要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概括的任务也就基 本上完成了,这种方法,就叫做摘取法。(2)、归纳法:要求在对原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概括,一定要思路清晰、用语准确、抓住要点。例1,2004年北京春招《雁阵》文中表现了“驼爷”哪些优秀的品质?(结合具体描写,分点说明)(6分)(《名师导学》P19-20页)相关语句:A、五年前倒下的松林,至今还在他的心头滴血。“呐,我又栽上了。”驼爷喃喃着。驼爷是个护林员。 (信息A、他是个尽责的护林员) B、眯起眼,驼爷读狗娃脸上的那道月牙疤。 (信息B、面对威胁时的表现 )C、嗬嗬嗬,驼爷笑了,笑得极坦然。 (信息C、坦然) D、驼爷仿佛什么也没听见一样,款款地卷好一支烟,款款地抽。“狗娃不是人?狗娃一点人味也没有?我不信!”说罢,驼爷又哑哑地笑,竟一脸的灿烂。 (信息D、想说服狗娃 )E、你就忍心不回家看看爹妈娘?这几年,他们想你快想疯了! (信息E、关心狗娃的父母) 参考答案: ①忠于职守 ②面对威胁不退缩 ③坦荡、自信 ④对像狗娃这样犯过罪的人也并不丧失信心 ⑤关心他人 (赋分6分,3-6个答题点)(三)探究题、点评题、赏析题的答题步骤与方法:(总-分-总)①总:总提自己的观点,让人一目了然;(总评)②分:结合原文具体分析(举例分析),分论点最好有2—3个,使文章不显单薄;(叙+析)③总:总结上文,再重申自己的观点。(总评)(提示:力求具有思辨意味,恰到好处地使用一些文学鉴赏的术语,增浓短文的文学鉴赏意味)1、 探究小说的主题:概括故事情节或人物形象→揭示其主题或中心思想(《名师导学》P209页)例如:4、作者在小说的结尾借老板的口提出这样一个疑问:“为什么几十年拿假酒骗人,却相安无事,都喝得挺美,可一旦认真起来反倒毁了?”联系文本和现实,谈谈它的艺术价值。《酒婆》答案:结尾写老板的疑问,意在点明主旨——对社会中“假”与“骗”的揭示与批判。因为人们对“假酒”习惯,表明“假”“骗”文化深重,而酒馆是社会的缩影。(3分)小说对当今存在“假”、“失真”的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深刻的讽刺和批判,如盛行的“假酒”、“假文凭”等现象,已成为司空见惯的事情,人们也习以为常了。故此,这篇小说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3分)2、探究小说的人物形象:①从情节入手,分析情节的过程与结果,表现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②从人物的描写方法入手,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行为、心理、外貌、情态等,概括出人物的性格品质;③从环境入手,分析人物所处的景物环境或社会生活环境,反映了人物什么性格思想。④评价这个人物形象表现了小说的什么主题,反映或讽刺或赞美了社会生活中的什么现象、什么问题、什么是非或美丑等。(1)例题:请结合阅读材料,简要分析文中“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名师导学》P186页《黄土》)方法指津: 根据赋分,确定答题点第一步,首先要概括人物的典范意义。(人物的身份) (2分)答案:①父亲是中国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依据文章首段作概括)第二步,其次要分析、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 (6分) (简要分析,要有文中的具体内容)答案:②勤劳:直到临终念念不忘的还是锄头、庄稼、收割;(依据第三段)③节俭:对自己十分悭吝,舍不得花一分钱;(依据第二段)④善良:与世无争,惟一的祈求是过上安稳的日子;⑤精神的贫困:关心却弄不明白国家大事。(第二至五段后面的一句话便是“简单分析”)(2)例题:请扼要评价赛艾姆这一人物形象。(《名师导学》P187页《认识自我》)方法指津:评价==概括人物形象→评价人物的意义答案:赛艾姆是一个耽于幻想、缺乏行动力、在虚幻中求得精神满足的人物形象。(概括)作者通过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揭示了人性中普遍存在的弱点,从而引发人们的思考。(评价)3、探究小说的构思或表达技巧法:a) 运用什么写法(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b) 结合情节具体分析是如何运用这种写法的(举例+分析)c) 扣题总评附注鉴赏术语:(1)运用某种表达方式的技巧①叙述的技巧,如顺序、倒叙、插叙、补叙; ②描写的技巧,如人物描写、事件描写、环境描写; ③抒情技巧,如直接抒情、间接抒情;④议论、说明的技巧。(2)文中运用的一些表现手法:如象征、对比、烘托、反衬以及人称的变化等。(3)布局谋篇的技巧(写作特色):线索设置、过渡、详略安排、埋伏笔、设悬念、铺垫、照应等(4)修辞的技巧: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等例如:16、访谈能否收到预期的效果,通常取决于提问的质量。你认为本访谈提问的质量如何?请就其中一点谈谈你的看法。(《广州一模》选考题·访谈《中国天然气之父》——访戴金星院士)答案:①紧扣主题,不枝不蔓。记者的提问,紧扣“天然气之父”这一中心。“您最大的成果是什么?”“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等,是探讨被誉为“天然气之父”的原因。 “您的成长道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您还时常怀念当年的学生生活吗?”等,是探讨成为“天然气之父”的诸因素。而“如何看待中学毕业生报考地质专业问题”,则是“天然气之父”的理想的延续。所有这些提问和回答,都解答了这样一个问题:当代青年应该如何使自己成为一名成功的人士。②善于引导,环环相扣。当戴金星院士没有明确回答“最大成果是什么”时,记者及时用两个提问——“怎么会想到研究这一课题?”“在实践中取得了些什么效果?”最终让被访者明确地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并且,引导转换非常得体、自然。戴院士第一个问题的结束语是“现在回想起来,其实也是很简单的,但在此之前没有想到而已……”记者于是用“真理往往就是这样,看似简单……”给予连接过渡。③适时应和,便于沟通。适时应和,能够拉近与被访者的感情距离,自然延续话题。这是访谈的一种提问艺术。如:如当戴院士谈到他因小学地理老师,而萌发了为祖国找矿藏的想法时,记者适时地应和说:“人的一生中遇到一位好老师是一生的荣幸。”[5分。以上几个答案中,答对一个可得满分。其中:观点明确,1分;理由恰当2分;紧扣文本、分析合理2分。如超出参考答案,只要恰当,亦可酌情给分。]初三语文期末试卷现代文阅读题解做技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