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学心理学有用吗?

如题所述

普通人学心理学当然有用处,普通人不需要做心理学研究,只需要活学活用心理学家总结的心理学理论或定律,理解透了,照样让你在商场或情场如鱼得水,不信我随便抛出几个成熟的增加影响力的心理学定律,让你看看心理学理论的杀伤力。
图片
01
影响力武器之一:对比原理——混淆你的知觉
图片
对比原理就是两样东西一前一后地展示出来,但是这两样东西的差别很大,展示的顺序会影响你的感觉。比如第一次提轻的东西,再提重的东西,会觉得很重。第一次提重的东西,再提轻的东西,觉得更轻。
在知觉领域也是如此,经常看《花花公子》《花花公主》这类性感杂志的人,会觉得约会对象魅力欠佳。
对比原理是一个影响力武器,广泛运用在销售领域,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上了当,甚至都无法察觉,运用这个原理的人赚得杯满钵满。
比如在服装领域,你猜导购小姐是先对顾客展示贵的衣服还是便宜的衣服呢?根据对比原理,售货员肯定会选择展示贵的衣服,因为先展示贵的,会显得便宜的衣服更加便宜。如果先展示便宜的衣服,会让顾客觉得昂贵的衣服更加昂贵,对销售不利。
比如,导购员会先推销一件昂贵的西服,如果顾客愿意采购,他们会接着推销领带、皮带、衬衣、手帕、皮鞋等配饰,在昂贵的西服面前,这些显得更便宜,更容易让人接受,结果顾客不知不觉采购了超过预算的商品。
在房地产领域,售楼员也广泛采用对比原理来销售房产,房地产公司会留几套比较差的房子,标上虚高的价格,称之为“垫底货”。每次带客户来看房,先让客户看这几套垫底货,当然客户肯定不会买这些垫底货,只是为了对比用。然后再带客户看真正想卖的房子,有了垃圾房的对比,客户看到房产公司真正想卖的房子会眼前一亮,成交的几率大增。
在汽车销售领域,销售员会故意放低整车的价格,吸引客户签单,然后趁机推销贴膜服务、保养服务、倒车影像、CD播放器、汽车轮胎、真皮座椅等配件,在几十万的车面前,这些显得特别便宜,容易被接受,结果一样样算下来,整车的价格超出预算好多,经销商偷着乐,留给客户的只有懊悔和自责。
2
影响力武器之二:互惠原理——先给予,再索取
图片
生活中的互惠原理比比皆是:自己生日时,别人送了生日礼物,别人过生日时,自己会想法还礼。因为欠别人人情,买了别人推销的高价保险。
这种想还别人人情的亏欠感就是互惠原理的发生机制。不管在哪个文化价值系统,都提倡这种礼尚往来、知恩图报的互惠机制。社会学家认为,正是由于祖先在“有债必还”的信用网里分享食物和技巧,我们才得以实现劳动分工和商品交换,进而形成高效的相互依赖的人类互惠体系。
在各个文化系统里,如果不践行互惠原理、不回报他人善举的人,就会被社会所不容,会被其他人认为是“忘恩负义”和“吝啬鬼”等等,就会被排除在人类社会之外,所以,互惠原理也是一个自动化的固定行为反应模式,一旦激发,就会自动播放,而且没有人能抵抗它的威力。
有一个例子能体现出互惠原理的威力。克利须那协会是一个古老的宗教,数百年前发源于加尔各答。它的主要收入来源是社会的募捐,刚开始的时候,一大群光头教徒,穿着不合体的袍子,在城市的街道上向行人吟唱、行礼、请求募捐。可以想象,效果肯定不理想,人们见到他们都远远地躲开。
这个宗教即将面临着经济危机,不知道谁给他们出了一个天才的新策略,依然是公开募捐,但是他们改革了募捐方式,教徒穿着打扮更加时尚,在提出募捐之前,先向目标对象赠送“礼物”,通常是协会出的经书、杂志、一朵价格低廉的鲜花。一不留神,鲜花就塞进了没有防备的行人手里,即使行人不想要,也没法还回去,教徒们也坚决不肯收回,然后用互惠原理进行道德绑架,要求募捐。
这一招“先施恩再乞讨”的策略很奏效,20世纪70年代,这个教派蓬勃发展,经济收益和筹款数额大幅增长,他们在美国和海外的321处地点拥有了庙宇、商号、住宅和庄园。
在商业中,商家早把这个互惠原理用的炉火纯青了。比如在超市里,漂亮的导购小姐递给你免费的饮料或烤肉,让你品尝,热情给你讲解,等你品尝后,还她们牙签和杯子的时候,如果不买她们的产品觉得自己可内疚,因为享受了他们的免费产品和服务,在互惠机制的作用下,我们采购了她们推销的产品。互惠机制下导致的是不等价交换,给予的远小于索取的。
商家最常用的一种互惠顺从策略是“拒绝——后撤”术,也叫留面子法。先提出一个大请求,通常是被拒绝的,然后再提出一个真实的小请求,第二个请求是对第一个请求的让步,对方根据互惠原理,也会做出让步,达到了顺从的目标。
比如商家卖产品的时候会针对产品卖出1-3年的质保服务,顾客都不想买长期的质保服务,商家故意先对顾客推销3年期的质保服务,通常顾客都是拒绝的,然后他们接着让步,让顾客买1年期的质保服务,由于互惠机制,顾客也会本能地对商家的“让步”而让步,答应购买1年期的质保服务,其实质保服务可以不买的。这其中也有知觉对比的作用,在大请求面前,小请求更容易得到满足。
如前所说,互惠策略简直无往而不胜,如何破解这种顺从策略而不上当受骗呢?我们可以正确界定互惠策略,如果是朋友间的礼尚往来,这种人情可以笑纳,因为我们有还的机会,不必在意。如果这种互惠是一种销售策略,那么对不起,你给的恩惠只是销售的诱饵,我们就不再内疚,全当是你的销售手段,也犯不着掏腰包去还这人情,互惠机制就不能再发生作用了。
金句:违背互惠原理,接受而不试图回报他人善举的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