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课堂,源于“分享”] 我的小学数学三年级课堂精彩分享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3-02-17
  《数学课程标准》要求数学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轻松地学习,让学生真正地享受数学,这也是新课程的价值取向!?但反观我们的数学教学,却发现我们的数学教学存在很多的问题,教师在上课前做了大量的准备,设计了精美的课件,准备了很多实例让学生讨论互动,谈他们的感受。可是不知为什么,课堂的气氛十分的沉闷,教师无法激活,学生谈感受也是瘙痒挠头,套话居多,找不到真情的感觉。而课后,这些数学老师总是抱怨:这个班级的学生反应不够快,活跃的学生太少。的确如此吗?
  教师虽然做了精心预设,可是到了学生面前无法激起回应,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教师准备的实例看起来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也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题目,但由于空洞,脱离了生活实际,学生缺乏情感上的共鸣,自然也就无法见到“分享”的盛会。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数学的学习的呢?
  笔者认为缺乏的是真正的分享,学生的思维得不到碰撞,无法擦出耀眼的火花。可能有些数学老师认为,课堂结束时也让学生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收获,但是很多学生只是干巴巴的说出本节课的知识点。其实这也不是真正的分享。新课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说话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机会表达、分享观点、思想,让学生亲自去经历、感受数学课堂的内涵,这样才能提升数学课堂的实效。因此,如何让分享深入数学课堂,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抓起:
  一、生活——学生分享的源泉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指出,“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强调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而且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活动经验以及原有的生活背景。找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二、情境——学生分享的乐园
  有效的教学情境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既有经验,使学生充满兴趣,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借助情境提出问题,通过问题的思考与讨论展开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让每个学生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体验。因此我们要鼓励学生经历数学的学习过程,从具体的情境中提出自己的想法,并用自己的方法去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
  比如在学习《中心对称与中心对称图形》时,当学生发现“过平行四边形对称中心任意画一直线将其分成两部分,这两部分面积相等”后我们设置了这样一道情境题:张老汉有一块田地如图所示,他想田分给两个儿子,儿子提出:⑴分割的面积应相等;⑵最好把分割线做成一条水渠,便于灌溉,你能帮助张老汉画出这条分割线吗?由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交流的热情高涨,分享的氛围自然出现。
  三、活动——学生分享的法宝
  《数学课堂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与同伴一起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和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了认知过程、情感过程,让学生获得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分享成功和喜悦。
  比如在教学《梯形的面积》时,课前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梯形,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动手拼一拼,看能不能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学生在活动中通过动手拼摆,很快他们“热闹非凡”。有的同学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发现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就是原梯形的高,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就是原梯形上底与下底的和。还有的同学发现把梯形分割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和一个三角形也可以推导出公式。可见学习在动手的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的能力,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分享他们的体验。使得所学的知识真正地转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有利于锻炼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展示——学生分享的T型舞台
  分享不仅仅在活动、情境、生活中进行,它还是学生展示的T型舞台。在这个舞台上,作为一名教师应关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生的心理需求,以积极的眼光,去审视学生,抓住学生数学学习中的闪光点给予表扬。给他们的潜能和优势,经常提供表现的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自信地表现,使之获得“我能行”的情感体验,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得成长。我们不能只是关注优秀生,更应该关注那些学困生。
  当然,我们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希望学生能够自由的进行分享,希望学生能够充分体验数学的魅力,但是要让学生深层的分享,我们也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抓住“分享的范围”展开。“一个苹果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交换一种思想,将是两种思想”,可见分享一旦扩大了范围,学生的发现和快乐肯定也会扩大范围。这就需要我们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思想和学生分享交流。
  2.抓住“分享的对象”展开。要让数学课堂中出现分享的高潮,我们需要把握分享的对象,也就是要分享他人的经验、思想和快乐;也可以将自己的感悟主动与他人交流,以求得共同进步。
  3.抓住“分享的主体”展开。新课程要求我们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数学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以实现“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所以我们要意识到分享的主体是全体学生。所以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
  总之,新课程要求我们要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分享中凸现主体、张扬个性。对数学教学而言,分享意味着互动,意味着参与,意味着相互建构,只要我们关注了分享的本质,抓住来心灵的交换,情感的传递,就一定能让数学课堂充满生机。
  (作者单位:浙江省乐清石帆第二中学)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