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之陆机文言文阅读

如题所述

1. 晋陆机典故

黄耳传书

典故

原 文

晋之陆机,蓄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

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

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解 释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亦作“黄犬书”、“黄犬寄书”、“黄犬传书”。

官:做官.

名:命名.

驰:奔.

出 处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筒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翻 译

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当京师在洛阳,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好的事情发生。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看起来很高兴,竟摇着尾巴,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狗的脖子上,狗经过驿道,日夜不息地赶路。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狗立即上路越过岭翻过山,跑向京城。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取名为“黄耳冢”。

2. 翻译文言文

1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过了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2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陆机在京城当官,一直没通家信,怀疑有不好的事情发生。 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看起来很高兴,竟摇摆着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狗的脖子上,狗经过驿道,日夜不息地赶路。家人见了书信,给陆机回了信,狗立即上路翻山越岭,跑向京城。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 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取名为“黄耳墓”。

3过去汉朝的时候,有一个叫黄香的孩子,是江夏人。正当他九岁时,但他已经懂得了服侍父母的道理.每次当炎炎夏日到来的时候,就给父母的蚊帐扇风,让枕头和席子清凉爽快,把吸人血的小虫和蚊子扇开,让父母好好睡;到了寒冷的冬天,就用自己的身体让父母的被子变得温暖,让父母睡得暖和.于是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4 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丞相萧何逃跑了。”汉王极为生气,就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高兴,骂道:“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的人。“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是韩信。”汉王又骂道:“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5 张溥小的时候就很好学,所读的书必然要手抄下来,抄完了,朗诵过了,就焚烧掉,然后又抄,像这样六、七次才算完。右手拿笔的地方,手指和手掌都磨出了老茧。冬天手的皮肤都冻皱裂了,每天把手放在热水里浸好几次。后来把他读书的房间称为“七录”……张溥写诗作文思路敏捷,各方人士问他索取诗文,他不起草,当着客人面写作,一会儿就立刻完成。所以他在当时名声很响。

6 顾荣在洛阳时,曾经应别人的宴邀赶赴宴席。(在宴席上)他发觉做烤肉的人脸上显露出对烤肉渴求的神色,很想吃几块。于是他拿起自己的那份烤肉,让做烤肉的人吃。同席的人都耻笑他有失身份。顾荣说:“怎么会有整天做烤肉而不知道烤肉味道的人呢?” 后来战乱四起,晋朝大批人渡长江南流,每当(顾荣)遇到危难,经常有一个人帮助自己,于是顾荣感激地问他原因,才知道他就是当年做烤肉的人。

从百科里找的 挺累的饿

上面的那位 第4个找错了哦~~~~~~~~~

3. 文言文翻译

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有一个人到山里射鹿,忽然掉进一个坑里,看到有几头小熊。一会儿,有只大熊进入坑里,那人以为它要伤害自己。一会儿,大熊把食物分给几个孩子,最后给了那人一份。那人饿了很久,冒着生命危险吃了。大熊似乎很同情他。每次母熊觅食回来,都会分给他一份,这个人就这样活了下来。后来,肖雄长大了,母熊把它们一一背出坑。小熊全走了,那人估计自己必死在坑中,但母熊又回来了,坐在人身边。人明白了它的意思,便抱着熊的腿,熊立即跳出,就死不了了。唉,都说禽兽没有情义,但看这熊,怎么能说它没有情义呢?

晕啊,这两篇偶也要翻译~

4. 古文《"黄耳"传书》译文

原文: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大意:

晋朝的诗人陆机,养了一只汤宗元种狗,叫“黄耳”。陆机在京城(洛阳)当官,好久没收到家里寄来的信,担心家发生了什么事。 一天,陆机开玩笑地对他的狗说:“你能带书信跑回家乡取消息回来吗?”狗很开心,摇摆它的尾巴。陆机立即写了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狗经过专门给马车通行的道路,日夜不休息赶路。家人看到陆机的信,又回信给陆机。狗立即上路,一路翻山越岭,直奔京城。家乡和洛阳之间相隔几千里远,人走路来回需五十天,而狗只用了二十多天。 后来狗死了,陆机在家乡埋葬了它,取碑文名为“黄耳冢”。

5. 文言文启蒙读本37、38原文

1、《文言文启蒙读本》第37篇《黄耳传书》原文: 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

机官京师,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

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

家人见书,又反书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

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第38篇《报应》原文: 平望人王均,好食蛙,制一铁针,长二尺许。每捕得一蛙,则以针穿其颈,针满,始携之归,以充馔焉。

如是者多年矣。 一日,至亲戚家,见盘中无蛙,甚憾。

日暮,亲戚留其宿。是夜,远处失火,王均登屋望之,其火熊熊。

亲戚家临河而居,惧盗贼由水攀援登屋,故于水边植铁条数十,末端皆锐,如锋刃状。 王均远望火光,幸灾乐祸,失足而坠,铁条适贯其颈,呼号甚惨,救之者无法可施,后竖一长梯水中,众人缘梯而上,始将其解下,而气已绝矣。

其死状宛然铁针穿蛙,盖杀生之报应也。 2、《文言文启蒙读本》简介:该书由上海辞书出版社,编者为杨振中。

书 *** 收录有文言文340篇,每篇中都含有原文、文言知识、启发与借鉴和思考与练习,书的结尾含有参考答案。是一本适合文言启蒙学习的值得欣赏的文言文读物。

3、原文出处: 1)第37篇《黄耳传书》取自《述异记》,是南朝梁代著名文学家任昉编写。任昉,字彦升。

乐安博昌(今山东寿光)人,他擅长写表奏书及应用散文; 2)第38篇《报应》出自《俞曲园笔记》,原作者不详。俞曲园:俞樾(1821一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县乌中山阳南埭村人,清道光三十年进士,以“花落春仍在”一句,得主考官曾国藩赏识而入翰林院,授庶居士。

学识渊博,经学、史学精深,在诗词、音韵、训诂、文字、书法、佛学、传记、小说、戏曲、杂文等方面也很有造诣,多年执教于西湖诂经精舍,著有《春在堂全集》五百余卷。

6. 求文言文陆机传的完整翻译

陆机,字士衡,吴郡人。身高七尺,声如洪钟。年轻就有奇才,文章当代无双,信奉儒家学说,举动都合乎礼仪。到太康末年,和弟弟陆云都到了洛阳,吴王晏出京镇守淮南,用陆机作郎中令,调任尚书中兵郎,转任殿中郎。

当初陆机有条很好的狗名叫黄耳,陆机很喜爱它。不久陆机停留寄住在京城,长时间没有家里的消息,他笑着对黄犬说:“我家没有书信,你能带信汇去打听消息吗?”黄犬摇着尾巴叫。陆机就写了信用竹筒盛着系在黄犬脖子上,黄犬寻着路向南跑了,最后到了陆机家,得了回信回到洛阳。当时成都王颖不居功,能够慰劳和谦恭地对待别人。陆机感念他的周全和帮助,又看到朝廷屡次发生变乱,认为王颖必能兴盛晋朝统治,于是投身于王颖。王颖用陆机参与大将军军事,表奏陆机为平原内史。王颖的左长史卢志嫉妒陆机的才能,对王颖说:“陆机自比管仲、乐毅,自比君主使将军无光,自古以来任命将军派遣军队,没有臣子凌驾于君主而可以帮助办成事情的。” 王颖没有说话。陆机刚当上将军,他的牙旗旗杆折断,心里非常厌恶。陆机列队出征从朝歌到洛河桥,军鼓声闻数百里,出兵的盛况,汉、魏以来从没有过。长沙王乂奉天子与陆机在鹿苑作战,陆机军队大败,掉到七里涧中死的人就像堆积起来一样,涧水因此都不流了。将军贾棱都死在这次战斗中。

当初,宦官孟玖的弟弟孟超都被王颖宠爱,就在王颖面前说陆机的坏话,说他有造反的心。将军王阐、郝昌、公师籓等都是孟玖重用的,和牵秀一起作证。王颖大怒,派牵秀秘密逮捕陆机。天明时牵秀的军队到了,陆机脱下军装,穿着白单衣,和牵秀相见,神色自若。陆机就给王颖一封信,措词非常凄惨,于是,陆机在军中被害,当时四十三岁。他的两个儿子陆蔚、陆夏也同时被害。陆机既然没有犯死罪而被害,士卒都为他痛心,没有不落泪的。这天昏黄的雾气白天合拢,大风吹断树木,平地下了一尺深的雪,议论的人认为这表明陆机冤枉。

陆机天才出众,文采魅力,张华曾经对他说:“别人写文章,经常担心才华少,而你担心才华太多。”他的弟弟陆云曾经给他写信说:“君苗见到兄长的文章,就想把自己的笔砚烧掉。”后来葛洪著书,称“陆机的文章就像玄圃中积累的美玉,全都是夜光美玉,五河喷吐流水,源泉是一个。文章恢宏富丽,清新飘逸,也是一代的顶峰。”他这样被人们推重叹服。然而他喜欢交游权贵,和贾谧亲善,因为进趣被人讥笑。陆机所著文章一共三百多篇,都在世上流行。

7. < >

【原文】晋之陆机,畜一犬,曰“黄耳”。机官京师(京城),久无家信,疑有不测。一日,戏语犬曰:“汝能携书驰取消息否?”犬喜,摇尾。机遂作书,盛以竹筒,系犬颈。犬经驿路,昼夜不息。家人见书,又反书(回信)陆机。犬即上路,越岭翻山,驰往京师。其间千里之遥,人行往返五旬,而犬才二旬余。后犬死,机葬之,名之曰“黄耳冢”。

【译文】晋初大诗人陆机养了一只狗,名叫黄耳,甚受主人喜爱。陆机久寓京师洛阳,十分想念江南的家乡,有一天便对黄耳开玩笑说:我很久不能和家里通信,你能帮忙传递消息吗?不想这只狗竟摇着尾巴,连连发出声音,似乎表示答应。陆机大为惊诧,立即写了一封信,装入竹筒,绑在黄耳的颈上,放它出门。黄耳不仅把信送到了陆机的家里,还把家人的回信带了回来。家乡和洛阳相隔千里,人往返需五十天,而黄耳只用了二十天。后来,黄耳就经常在南北两地奔跑,为陆机传递书信,成了狗信使。为了感谢“黄耳”传书之功,它死后,陆机把它埋葬在家乡,村人呼之为“黄耳冢”。

8. 古诗泰山吟的注释 晋 陆机

泰山吟

[晋] 陆机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

峻极周一远,层云郁冥冥。

梁父亦有馆,蒿里亦有亭。

幽岑延万鬼,神房集百灵。

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泰山吟行》,今不歌。”《乐府解题》曰:“《泰山吟》,言人死精魄归於泰山,亦《薤露》《蒿里》之类也。”

泰山一何高,迢迢造天庭。峻极周已远,层云郁冥冥。梁甫亦有馆,蒿里亦有亭。幽涂延万鬼,神房集百灵。长吟泰山侧,慷慨激楚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