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伐吴时为啥不见好就收?拿下荆州,斩杀吕蒙后就修约示好呢?

如题所述

受演义和影视剧的影响,在很多人印象中,刘备东征孙权时,曾一度大败孙权并夺回荆州,以至于孙权不得不多次向刘备求和,但刘备因为要为关羽报仇,所以直接拒绝,结果最终被陆逊击败于夷陵。

因为类似的原因,很多人就不免感慨,总而言之,如果刘备在夺回荆州后见好就收,又或让孙权将吕蒙的脑袋送给自己,然后再答应孙权的求和,这样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惨败和饮恨而终。

类似的说法咋看似乎有道理,但其实呢,它就是典型的扯淡。因为,历史上的刘备在东征孙权时,自始至终都没有夺回荆州,从某种意义上说,他前脚刚跨进了荆州的西大门,后脚就被陆逊给揍得鼻青脸肿。

我们通常总认为,刘备是为关羽报仇而激情用兵,但其实呢,刘备东征时,那是非常谨慎的。谨慎的,和诸葛亮北伐曹魏时一样。表面上,都是一副气吞山河的样子;实际上,那是小心谨慎的,时刻想着如何逃跑。

根据史书上记载,刘备在公元221年7月就开始东征了,与此同时,孙权也让陆逊率军迎战。但是,直到公元222年2月,刘备的军队才推进到秭归!其实,我们都不用看别的,仅看刘备这种进军速度,就可以知道,刘备当时那是谨慎到了极点。

对于秭归这个地方,我们只要看一下历史地图,就会发现,这个地方很容易夺取;如果再看一下地形图,就更会发现,陆逊绝不会与刘备全力争的。

因为这个地方,只是孙权西部队线的前哨。这个地方,距江陵太远了,距益州太近了,而且全是山地,无论陆路、水路,东吴想派兵到这里,都是非常困难的。

在这种背景下,陆逊就主动放弃了秭归这个据点,而这也是刘备东征取得的最大胜利。问题是,此时刘备大军本质上不过刚迈进荆州的西大门而已,距离他夺回荆州还相差十万八千里。

接下来,刘备还敢继续向前推进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基于刘备的意思,自然是希望陆逊和自己争夺秭归这种地方。

问题是,当时的陆逊,就和后来的司马懿一样。总而言之,你如果只要在这种地方和我决战,你还是省省吧。你有种,就再前推进一下。没种,你就退回去,你退回去,我兵不血刃的,就可以把它收回来了。

而刘备呢,显然不敢贸然越过秭归一线,因为一旦越过秭归,那就是夷陵山区,这片地区有多难走,相信去过的朋友都很清楚。换而言之,这段地区走水路,那是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问题是,如果想往回走,那可是逆流而上,走陆路,那是断崖壁立的西陵峡谷,难度之大,可谓惊人。

更关键是,陆逊大军就夷陵虎视耽耽,在这种背景下,刘备大军稍有风吹草动,恐怕就会引发灾难性的后果。也正因此,当刘备大军抵达秭归一线,终于不敢再继续向前推进了。

其实,事情发展到此,这场战争就胜负已分出了;如果刘备识相,就应该退回去了,而且孙权也一再表示向刘备求和,如果刘备是诸葛亮,肯定会知难而退,至少回去还可以吹一番,总而言之,我把陆逊打得不敢出门!我想给关羽报仇,可是孙权不敢和我打,我也没办法。

问题是,在刘备看来,孙权是一点诚意也没有。因为,你孙权有诚意,赶紧把相关地区吐出来啊。你一再表示想和解,却是只字不提归还相关地区,你这不是逗刘备玩吗?所以,刘备终于忍不住赌一把。这一赌,可不要紧,直接输得,差点把自己的命也搭进去。

从这层意义上说,刘备唯一能够见好就收的机会,就是占据秭归以后,问题是,此时刘备不过刚跨进荆州的西大门,如果刘备就此见好就收,就意味着荆州将彻底成为孙权的地盘。

而且,如果刘备就此撤军,陆逊随时可以再次收复秭归,这也就意味着刘备耗费巨大人力物力和财力搞的东征,最后啥好处也没捞到,这让刘备如何咽得下这口气!

至于说斩杀吕蒙,显然是更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刘备东征孙权时,吕蒙一直呆在南京,他又如何能斩杀吕蒙呢?除非他能逼孙权杀掉吕蒙,问题是,孙权为什么要杀吕蒙呢?

很多人认为,吕蒙擅自杀掉关羽,从而引起刘备的报复,所以孙权有理由杀掉吕蒙。但其实,斩杀关羽,并不是吕蒙擅自做主,而是孙权下令杀的。因为,孙权抢了刘备那样一大块地盘,不论他怎么善后,刘备也会和他玩命的。

在这种背景下,孙权自然是一作不二休,直接下令把关羽杀了。总而言之,既然战争无法避免,还不如先把刘备的爪牙先砍掉一只再说。因为类似的原因,孙权又怎么可能杀掉自己的得力助手吕蒙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9
刘备伐吴时为啥不见好就收?拿下荆州,斩杀吕蒙后就修约示好呢?

01、百里联营

受《三国演义》的影响,很多人认为刘备之所以在夷陵之战中失败,是因为他连营百里,不懂兵法。

在《三国演义》年,这个观点首先由曹丕提出,曹丕用一句话决定了刘备的失败:“苟原隐能否险阻扎营,继续扎营700里,排斥敌人?”

但是,这个锅的曹丕背负着冤屈呢。 因为历史上刘备没有露营的七百里那么夸张,曹丕绝对不能说那种话。

事实上,这句话可能是误读了曹丕在《三国志文帝纪》上说的“木栅栏联营七百多里”的话,曹丕说的只是意味着刘备在数百里的战线上,用木栅栏联营的方法各自刺伤了阵营。

在《三国志》年,不仅有曹丕方面的记录,也有刘备营寨的记录。 《三国志陆逊传》年,“从巫峡、建平包围到夷陵界,准备立几十屯。 ”。 刘备的堡垒范围从巫峡到夷陵,意味着堡垒的数量有大约几十个村。

打开地图,现在从巫山县到宜昌,距离约100公里,相当于汉代的300里。 即使这条路充满堡垒,也不可能出现营地700里的盛况。

再者,刘备也只有数万军队,打算在纵横数百里的战线上部署,但采用的方法不是营地,而是分散的。

所以,传说中的七百里联营并不是刘备失败的理由。 那么,刘备失败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吴之战,刘备为什么先胜而败? 真的理由在这里吗!

02、人才凋零

刘备的东征军看起来很强,但实际上是“纸老虎”。 因为刘备军队已经没有多少优秀的人才了。

在跟随刘备打天下的五虎将中,关羽被东吴杀死,张飞被部下杀死,黄忠去世,剩下的赵云和马超,反对刘备伐吴,为了保卫江州,另一个不得不驻扎在北方,以防西羌猛。

因此,刘备兵力旺盛,但名将很少。 五虎大将不仅没有一人参战,甚至连后来加入刘备阵营的魏延也留下刘备作为镇北将军保卫曹魏。

武将方面凋零了,刘备这次剪吴带来的文臣顾问方面怎么样?

答案是文臣比武将还缺。 蜀国第一位策士诸葛亮,为了帮助刘备保卫成都大本营,没能参加截吴之战,和诸葛亮并肩参加了有名的庞津人,已经战死,没能参加这场战斗。

除此之外,能够说服刘备的法正也去世了。 最终跟随刘备伐吴的顾问,只有陈震、程畿、马良等寥寥数人。

文武方面没有足够的人才,早年跟随刘备的核心成员更是人迹罕至,这样的兵团虽然总人数不少于吴军,但综合战力远不及吴军,自然容易导致失败。吴之战,刘备为什么先胜而败? 真的理由在这里吗!

03、利益博弈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刘备军团真正的战力不及吴军,一开始为什么要击退敌人?

这是因为孙权在刘备拼命攻击自己的第一次,没有了解刘备的意图,所以不敢轻举妄动。

从三国局势来说,孙权最大的敌人,一直是曹魏。 这一点吴蜀两国都很清楚。

所以,孙权不想用有限的力量和刘备流血。 从游戏的角度看,孙权输了当然不行,但赢了也元气大伤,无力对抗曹魏了。

国君的想法必然是从对自己最有利的角度出发,目前对孙权最有利的局面是吴蜀的两句话和语言,共同对抗曹魏。

孙权敏锐的发现是,刘备这次讨伐吴国与其说是杀弟报仇,不如说是想夺取荆州。

关羽被害前,吴蜀两家隔江治疗,共享荆州,其中南郡、零陵、武陵三郡回归蜀汉。 那么,如果在荆州的故乡满足刘备的愿望结束这场战争,对孙权来说确实是合算的生意。

因此,刘备一开始像疯子一样攻击时,吴国并不怎么反抗。 刘备顺风到达夷陵后,迎来了吴军真正的防守。

夷陵在江陵入口,江陵是南郡的首府。 换言之,此时刘备的疆土在关羽被害前基本恢复,这也是孙权能够容忍的底线。

如果没有事故,吴军会坚守,蜀很可能无法长期在外作战,在这里形成新的边境,吴蜀和平共处。

但是出乎意料的是,突然发生了。 夷陵之战前,陆逊对孙权写道:“虽然担心刘备水陆并进,但知道刘备弃舟而行,看起来没有什么奇怪的地方。”

说者无心,听者有心。 孙权马上意识到,如果刘备要拼命寻找自己,就不能放弃水军。 那么,刘备现在只有陆军了。 这表明刘备不打算进入东方。

起初,孙权放弃荆州的一半,是因为他不希望两场火战带来更大的损失。 现在他摆出刘备打火仗的姿势,却发现那是瓷器。 他怎么能放弃轻易得到的领土呢?

于是夷陵之战发生,吴军的综合实力在蜀军之上,蜀军自然被打败。 刘备狼狈逃回白帝城,荆州再次回到吴国手中。

其实,蜀汉一直不是吴的敌人。 这只能让刘备用自己的表演来达到目的,但很遗憾,冥冥中有自己的天意。 刘备辛苦发动的伐吴之战,最终成为白帝城中不可磨灭的悲伤。

第2个回答  2021-03-19

刘备已经丧失了理智,而且他也不认为自己会输。

01、刘备已经丧失了理智。

先来说说刘备伐吴这件事,刘备伐吴在前期确实是拿下了荆州,但他没有斩杀吕蒙,吕蒙是自己病死的,跟刘备没有多大关系,与刘备交战的是东吴的陆逊。

我们再来说说刘备在前期取得优势后,不与东吴重修于好的原因。首先那个时候其实东吴与蜀汉已经水火不容了,即便是刘备想与东吴重修于好,东吴也未必肯,从东吴角度来看你蜀汉打赢了,夺得了一些东西,现在就想和好了?

再则那个时候的刘备已经失去了理智,但凡刘备还有些理智的话,就不会去伐吴,当时蜀汉需要的不是战争而是休养生息,但刘备为了给关羽张飞报仇为了夺回荆州执意伐吴。

虽然那个时候刘备夺得了荆州,偷袭荆州的吕蒙也病逝了,但是对于刘备来说让关羽身死偷袭荆州的是整个东吴,而不是吕蒙单单一人。

只是夺回了荆州,还不能让刘备平息怒火,这个时候的刘备是不可能考虑和东吴重修于好,再说回来了,即使刘备想重修于好,他也不能提出,这事原本就是东吴的错,东吴背叛了盟约,没道理让刘备去求和的,更别说那个时候刘备还是优势呢。

02、刘备不认为自己会输。

我个人认为刘备在那个时候也不会认为他会输,刘备伐吴的战争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夷陵之战,夷陵之战前期陆逊选择退守的策略,所以刘备在前期获得了很大的优势,几乎每战必胜。

从刘备的角度来看,他的兵力远胜于陆逊,当时蜀汉的兵马是八万,而东吴只有五万,加上他连连告捷,这样的成绩他怎么会怀疑自己在未来失败呢?

哪怕在陆逊火烧刘营前,刘备也不会认为自己会输,顶多就是觉得有点苦,天气太热了,对于士兵不怎么友好,但只要那段时间过去了,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而且那个时候的刘备自信心正处于爆棚的阶段,那个时候的刘备刚刚在汉中击败了曹操,那是刘备头一次在正面击败了曹操,那个时候的刘备对于是非常有信心的。

而东吴当时的名将吕蒙已经病逝了,换上的是陆逊,那个时候的陆逊还不算太有名,完全不算名将哪类范畴内,在刘备眼里自己占据全方面优势,没有输的道理。这也是刘备没有雨东吴重修于好的原因之一。

但实际上刘备最后在夷陵之战中遭受了大败,被陆逊一把火烧个精光,自己侥幸逃到白帝城,但没多久就去世了。在刘备去世后,诸葛亮主动与东吴求和,而代价就是荆州之地,等于说夷陵之战不仅蜀汉元气大伤,刘备也死了,就连荆州最后还是归于东吴了。

第3个回答  2021-03-20

吕蒙在关羽死后不久也跟着死了,在孙权宴请吕蒙的庆功宴会上突然死去,不需要刘备去杀吕蒙。

刘备前期胜利,孙权求和,要送还荆州,送还孙夫人,送还杀害张飞的范疆张达,送还张飞的头。只要刘备能冷静下来,他随时可以重新拥有荆州,还可以得到孙夫人。刘备已经有老婆,可能他并不在乎孙夫人。

说句实话,关羽和张飞不在了,连关羽都守不住荆州,就算荆州回来了,只要东吴没有被打败,只要东吴还强势,谁能镇守荆州?

前期胜利让刘备产生骄傲心理,一个荆州加上孙夫人满足不了他的胃口,他很有信心地认为他可以灭了东吴。没想到东吴冒出一个陆逊,跟他拖,耗着他,从春天拖到夏天,找准时机给刘备联营来一把大火,把刘备烧得大败而归。

夷陵之战的时候,刘备有六十多岁了,刘备死的时候六十三岁,是夷陵之战一年之后。古人活到六十岁,可能就要考虑将来的事了。刘备最大的心愿是恢复汉室,六十多岁的老人,没有时间等待,他肯定希望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成功恢复汉室,过了这个年龄,就算时机再怎么成熟,再怎么有利,他可能就上不了战场了。假如刘备再年轻几岁,哪怕再年轻五六岁,他可能也不会如此焦躁,如此失策。毕竟不可能人人都是姜子牙,八十多岁还能上战场。

他的五虎上将也年龄很大了,黄忠跟着刘备伐吴,死的时候七十五岁,很不容易了。再过几年,夷陵之战之后,五虎上将只剩赵云、马超,马超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前就已经死了,赵云跟着诸葛亮南征,七擒孟获,第二北伐之前,赵云死去。马超和赵云都是在夷陵之战几年之后死去。蜀汉的后起之秀,除了关兴和张苞,其他人表现并不是十分突出。如果刘备还要再等几年再去伐吴、伐魏,可能形势不见得会好多少。

第4个回答  2020-11-29

公元219年,关羽发动了襄樊之战。虽然在襄樊之战中,关羽水淹七军,俘获于禁,斩杀庞德,但是,因为吕蒙偷袭荆州,关羽最终兵败被杀。因为孙权斩杀关羽,攻占荆州,所以孙刘联盟走向破裂。公元220年,曹丕篡汉自立,是为魏文帝。公元221年,刘备于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在刘备称帝后,为夺回荆州,也为关羽报仇,亲率大军攻打东吴。

孙权得知刘备即将要来讨伐东吴,遣使求和,刘备不同意。吴南郡太守诸葛瑾给备来笺说:“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荆州大小,熟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若审此数,易于反掌”。来自吴人的议论,只能引起刘备的更大反感,而不会有何效果。同年,蜀汉猛将张飞率兵万人,从阆中至于江州,与刘备会师,但在出发前,被部下张达、范强(史书中为“范强”,罗贯中《三国演义》将其写成了“范疆”)所杀,这更加坚定了刘备讨伐东吴的决心。那么,问题来了,刘备伐吴打到夷陵,收复数百里土地,为何不能见好就收呢?

一首先,公元221年7月,刘备亲率数万大军,对吴国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当时,因为关羽大意失荆州,蜀汉和东吴的交界之处已西移到巫山附近,长江三峡成为两国之间的主要通道。陆逊认为刘备兵势强大居高守险,锐气正盛,求胜心切,吴军应暂时避开蜀军的锋芒,再伺机破敌,耐心说服了吴军诸将放弃立即决战的要求。果断地实施战略退却,一直后撤到夷道(今湖北宜都)、猇亭(今湖北宜都北古老背)一线。公元222年正月,蜀汉吴班、陈式的水军进入夷陵地区,屯兵长江两岸。二月,刘备亲率主力从秭归进抵猇亭,建立了大营。这时,蜀军已深入吴境二三百公里,由于开始遭到吴军的扼阻抵御,其东进的势头停顿了下来。

因此,非常明显的是,在夷陵之战初期,刘备一方可谓收复了数百里的土地,也即将蜀汉和东吴的交界之处,向东移动到夷陵一带。换而言之,在夷陵之战的初期,刘备已经获得了比较丰厚的战果了。可是,刘备却不愿意见好就收,而是继续留下来和东吴大军决战,从而遭到了惨重的失败。

二对此,在笔者看来,刘备之所以不愿意见好就收,原因主要分为以下几点。一方面,在夷陵之战的初期,刘备已经轻松推进了数百里,所以,前期战事的相对容易,自然让刘备产生了轻敌和大意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刘备认为可以一鼓作气,拿下关羽丢掉的荆州三郡。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夷陵之地距离荆州的腹地,已经是非常接近了。进一步来说,一旦突破了东吴在夷陵一带布置的防线,那么接下来的荆州,几乎就是无险可守了,这也是陆逊选择在夷陵一带和蜀军决战的重要原因。

因此,前期的胜利,加上荆州已经近在眼前了,这促使刘备不愿意见好就收,而是希望扩大己方的战果。换而言之,如果换做其他将领来指挥的话,也很难做到见好就收。另一方面,在夷陵之战中,刘备之所以要和东吴死磕到底,是因为在夷陵之战爆发时,曹魏进攻东吴比较容易,进攻蜀汉在比较困难,也即刘备不担心曹魏趁势偷袭蜀汉,反而愿意拖延下去,等到曹丕讨伐东吴这一机会。如果刘备能够等到这一机会的话,那么腹背受敌,两线作战的东吴,很可能要面临灭顶之灾了。

三因为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曹操将众多精锐士卒都调到了襄樊一带。比如曹魏五子良将中,于禁、徐晃先后参加了襄樊之战,而张辽更是做好了支援襄樊的准备。因此,等到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曹魏的主力,依然布置在荆州、扬州等地,所以想要攻打东吴的话,无疑是比较方便的。但是,自汉中之战后,曹操主要留下部分兵力镇守关中,没有继续和蜀汉交战,再加上巴蜀之地拥有山川之险,魏延更是在镇守汉中,这都增加了曹魏在夷陵之战中偷袭蜀汉的难度。

在此基础上,刘备更愿意夷陵之战持续下去,因为刘备相信伴随着战事的胶着,曹魏很可能要派兵打破僵局。对于曹魏来说,一旦派兵偷袭东吴的话,那么刘备在夷陵之战中的胜算,无疑会显著提高。如果事情朝着这一方向发展的话,那么,不仅夺回荆州不会是奢望了,甚至蜀汉会联手曹魏消灭东吴。因此,在如此巨大的利益诱惑下,刘备自然不愿意在夷陵之战中见好就收了。在夷陵之战中,虽然眼前的利益已经是不错了,可是,对于年事已高的刘备,显然想为蜀汉谋取更多的利益。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