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太后为什么不让朱祁钰还位朱祁镇,而是将郕王扶上帝位?

如题所述

如果不是朱祁钰重用于谦,打赢北京保卫战,大明王朝可能真的会断送在朱祁镇的手中,所以即使朱祁镇被瓦剌人放回,孙太后根本没有理由让朱祁钰还位,而且朱祁钰力挽狂澜拯救了大明,在大臣们的心中威信也有了,此时的孙太后又如何能够动得了朱祁钰的根基?再说,孙太后虽然贵为太后,毕竟是一个女人,权力也是非常有限的,对于朝堂之事,她根本也过问不了。

一、“土木堡事件”让朱祁镇威信尽失,所让孙太后没理由让朱祁钰还位

“土木堡事件”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它不但将大明王朝差点推向了灭亡的边缘,而且因为大明的天子被敌人俘虏了去,让大明丢尽了脸面,从大明一些臣子主张迎立郕王朱祁钰为帝之时,其实朱祁镇就被大明王朝给抛弃了,甚至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明知朱祁镇在敌营中,但是火炮毫不忌讳,仍然扔向敌营中就可以看出这点,所以当朱祁镇被瓦剌人送回的时候,别说孙太后没有理由提出让朱祁钰还位,就是朱祁钰主动提出还位,朱祁镇估计也没有脸接受吧?

 

二、打赢北京保卫战,让朱祁钰站稳脚根,孙太后也对朱祁钰无可奈何

力挽狂澜打赢北京保卫战,绝对是朱祁钰一大功绩,朱祁钰凭借这一点足以在大臣的心目中立下了威信,这就代表朱祁钰已经坐稳了皇位,如果朱祁钰不是因为没有儿子,无论是朱祁镇也罢还是孙太后也好,根本就不可能动摇朱祁钰的根基,所以朱祁镇被放回时被朱祁钰囚禁,并且单方面撕毁早前和孙太后的约定,废了朱见深的太子之位,孙太后也只能选择隐忍,甚至连发泄不满的权力都没有。

 

三、朱祁钰还不还位,那是朝堂之事,孙太后无权干政

虽然当初大是孙太后将郕王扶上帝位的,但是大家心中都明白,这根本不是孙太后的主观意愿,那是被一帮大臣所逼的,大臣们请求孙太后同意,也不过出于皇家的礼仪,孙太后能有多少权力拥立君王?同样,没有大臣们的附议,孙太后也不是无权要求朱祁钰还位朱祁镇,因为明王朝的祖训就明确要求后宫不得干政,孙太后如果非要朱祁钰还位,直接一个后宫干政的大帽子扣在她的头上了,她自己可能都翻不了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8-31

朱祁镇的母亲是孙太后。正统十四年,当朱祁镇亲自征收瓦刺部落时,土木要塞发生变化,被瓦刺部落攻占,使得都城一片匆忙,明朝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当时在当时朝臣的建议下,孙太后解除了郕王朱祁玉的皇位,朱祁钰继承了皇位,然后朱祁镇继承了皇位。孙太后为何不在朱祁镇归来后,让朱祁珏还政给朱祁镇?

情势所迫,孙太后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

在经历了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镇在国外生活了一年多。回到家乡后,被弟弟朱祁钰软禁。当时,他多么想夺回自己的王位。但是朱祁镇对大明是有罪的。大明的50万精锐和军队中的许多精锐将领,加上一半以上的朝廷官员,都因为他而被消灭。这个时候,面对老朝廷的老将,他应该是有罪的!无论他反映什么,评论什么,都没有写史料,但当时没有人站出来为始皇帝美言,包括于谦。

此时的孙太后现在政治经验丰富,深知儿子给大明造成的损失。朱祁镇,像一张网,没有骨气,愿意被俘虏,让人看不起三分!当时他一脸羞涩的回来,正在被大众训斥。有些人甚至在反面诅咒他。聪明的孙太后哪里敢强攻天下帮助害群之马?2.作为皇帝,朱祁玥的化身让孙太后无法找茬。

而且,朱祁钰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得到了孙太后的支持。他上台后,与朝臣联手,成功保卫了北京。众所周知,他为保护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这时候的朱祁钰正是民心所向,要动他,无异于自绝于全国人民。

孙太后明面上没张罗儿子复辟,不代表私下没做工作。

朱祁钰优柔寡断的欢迎哥哥回来。继位三年,废侄朱见深为太子,立子朱建基为楚军,由于这些表现,他逐渐失去了信心。

后宫不得干政

朱祁镇初登皇位时,由于年龄还小,加上又有明宣宗的遗诏,大臣们恳求张太侯听政。但是,张太侯说:“不要毁了祖法。我知道一切都不紧急。”她口中的祖传方法,意味着后宫未必能

因此,按照张太后的规则,一切都要经过“三阳”协商,才能做出最终决定。张太侯的做法无疑受到大臣们的称赞。已经,张太厚开始主动无所事事,所以现在孙太后自然不能无所事事。

首先,孙太后找不到任何理由再执政。其次,郕王不是她亲生儿子。如果她要求她重返政坛,朱祁钰听不到,但也可以贴上“后宫当道”的标签。毕竟在文官集团眼里,孙太后只是需要被尊重的皇帝母亲,不方便她参与政治事务。所以一开始大臣们建议持有朱祁钰,这只是一个过程,说孙太后会助郕王助神,其实是形势所迫。

第2个回答  2021-08-31

明宣宗朱瞻基去世的时候,年仅36岁,皇太子朱祁镇年仅9岁。由于过早去世,导致明宣宗没有机会好好培养儿子。为了让朱祁镇早日成为合格的帝王,朱瞻基在临终前,嘱托母亲张太后、妻子孙皇后,以及“三杨”共同辅政。

张太后和“三杨”逐渐年迈,在正统年间相继去世,就只剩下孙皇后教导朱祁镇了。为了维护国家稳定,安抚人心,于谦等大臣便向孙氏建议,拥立郕王朱祁钰为帝。孙太后深知自己无法说服群臣,只好答应他们的请求,同时提出要立朱见深为太子,就是为了保住朱祁镇一脉的皇位。一年之后,朱祁镇被瓦剌放了回来,但朱祁钰不甘心,便将皇兄一家幽禁起来。既然儿子已经回来了,那么孙太后为何不要求朱祁钰,还政于朱祁镇呢?毕竟当初是孙太后将郕王扶上帝位的。

孙太后不够魄力

当初明宣宗驾崩,朱祁镇只有9岁,那时群臣就很担心主少国疑,甚至还传出要拥立襄王的谣言。襄王是明宣宗的亲弟弟朱瞻墡。当时明宣宗母亲张太后得知,便指着朱祁镇说:“此乃新天子也。”张太后的魄力让群众折服,众人随即高呼万岁,就这样,朱祁镇得以顺利登基。可是孙太后远不如婆婆有魄力,她无法站出来指着朱见深说:“这就是新天子。”即使她站出来说了,也起不到当初张太后的作用。

孙太后不够威望

明宣宗遗诏中写道:“凡国家重务,皆上白皇太后、皇后,然后施行。”其中皇太后是指宣宗母亲张太后,皇后就是指朱祁镇的母亲孙太后。即使这样,孙太后在朝中的威望也不够。张太后是明仁宗朱高炽的妻子,在永乐年间,就帮助已是太子的丈夫处理事务。后来明宣宗登基,张太后也不忘时时教导儿子,要做个仁君。在群臣心中,张太后才是真的德高望重。

而孙太后是明宣宗的继后,她没当几年皇后,丈夫就去世了,儿子也小小年纪就即位了。对她来说,还没有多少辅政的经验,再说上面还有婆婆坐镇,孙太后的威望就少了很多。

后宫不得干政

朱祁镇刚登基时,由于年龄还小,加上又有明宣宗的遗诏,于是群臣都请求张太后垂帘听政。而张太后却说:“毋坏祖宗法。第悉罢一切不急务。”她口中的祖宗法,就是指后宫不得干政。于是张太后规定,凡事都要经过“三杨”商议,才能做出最后的裁决。张太后这样的做法,无疑是能获得群臣赞扬的。既然张太后当初都主动不干政,那如今孙太后自然不能干政。

首先朱祁镇已经亲政,孙太后也找不到理由再干政了。其次郕王又不是她亲儿子,她如果提出让其还政,朱祁钰是不可能听的,反而还能扣她个“后宫干政”的帽子。最后在文官集团眼中,孙太后只是必须要尊敬的天子之母,而对于政事,她一个女子是不便参与的。所以当初群臣建议拥立朱祁钰,只不过是走个流程,说是孙太后将郕王扶上帝位,实则是形势所逼。

因此,就算朱祁镇被放了回来,孙太后也没法要求朱祁钰,还政于儿子。包括后来朱祁钰要易储,孙太后也是无能为力。但毕竟是自己的亲儿子,孙太后没法帮助他复位,就只好常常去探望他,为儿子送些鼕天的衣物什么的。只能说孙太后运气还是挺好的,她活到了儿子复位的时候,虽然中间没起过什么作用,但活得久了,就什么都有可能发生。

第3个回答  2020-02-02
作为政治老手的孙太后,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朱祁镇早已失去了人心,而朱祁钰又是自己一手扶上来的,加之护国有功,这时候的朱祁钰正是民心所向,谁想动他都是死路一条,包括孙太后。
不过孙太后也是玩了一辈子心机的,她不能扶持亲儿子朱祁镇,只能曲线救国,先让郕王朱祁钰监国,再立孙子朱见深为皇太子,最后才在于谦等人的建议下让郕王继位,这就等于告知了世人:朱祁钰只是代理皇位,到时候皇位还是得回到英宗皇帝朱祁镇一脉。
第4个回答  2020-02-02
孙太后将郕王朱祁钰扶上帝位,是因为当时的皇帝朱镇镇“北狩”,被人家捉了俘虏。这时帝国的权力中心,出现了空白。为了稳定局面、抵御外虏,最好的办法是拥立一位成年的新皇帝。而当时的皇子朱见深年仅四岁,远不足当此大任。拥立郕王,是国家的需要,是朝臣们的共同决议。而孙太后,不过是顺应局势,出面走个过场。她的作用,比一个傀儡强不了太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