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和中国签订的北京条约是哪一次战争

英国和中国签订的北京条约是哪一次战争

英国和中国签订的北京条约是鸦片战争。

【附】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联军随即撤出北京。

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

中英北京条约
清政府与英国于1860年10月24日签订条约,英方代表为额尔金伯爵。约文中英文共10页,条文主要内容如下:
清朝确认中英《天津条约》有效性;
清朝割让广东新安县(今香港界限街以南)的九龙半岛给英国;
清朝增开天津为商埠;
增加中英《天津条约》的赔款至800万两;
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
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苦力);
中英北京条约中割让的九龙半岛部分
根据1985年《中英联合声明》,英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零时将香港地区(包含香港岛,九龙半岛及新界)交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国政府于同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6-07-05
是第二次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语:Second Opium War;法语:Seconde guerre de l'opium)是1856年10月至1860年10月间发生于中国本土,英国与法国趁中国太平天国暴乱之际,以亚罗号事件及西林教案事件为由,联手进攻清朝政府的战争,又被英国人称为“亚罗号战争”(Arrow War)、“英法对华远征”(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英中战争”(Second Anglo-Chinese War)。因为这场战争被中国方面看作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延续,所以也称“第二次鸦片战争”。战争中,沙俄没有动用一兵一卒就得到了比其他国家更大的利益,强迫清政府割让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至今没有归还,从而成为最大的赢家。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先后签订中英、中法《天津条约》、中英、中法、中俄、中美《北京条约》、中俄《瑷珲条约》等条约,中国因此而丧失了东北及西北共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战争结束后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镇压了太平天国,维持统治,清史称同治中兴。(第一次)
第2个回答  2016-07-04
1856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清政府于1858年签订了不平等的《天津条约》,进一步攫取了大量的特权。1859年,英、法、美三国分别派遣驻华公使,率领舰队来华换约。清政府加强了天津、大沽的防务,准备在上海与英、法公使换约,以阻止公使入京。英、法拒绝在上海换约,于1859年6月北上天津大沽口外,不走清方指定的入京换约路线,强行突入大沽,结果被清军击败。英、法决定再次组织联军发动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1860年8月,英法联军17000余人到达天津附近海面,攻克大沽,占领天津,在通县击败清军主力。9月22日,咸丰皇帝逃往热河,任命恭亲王奕䜣为全权议和大臣,留京求和议约。在谈判时,清政府毫无抗争,完全接受了英、法的条件。
1860年10月2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英国全权代表额尔金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中英《天津条约》,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
1860年10月25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法国全权代表葛罗在北京礼部大堂,交换了《天津条约》,并签订了中法《北京条约》。英法联军随即撤出北京。
1860年11月14日,清政府全权议和大臣奕䜣与俄国驻华公使伊格那提也夫在北京签订了中俄《北京条约》 ,承认了一直拒绝批准的中俄《瑷珲条约》。
第3个回答  2016-07-05

    英国与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签定《北京条约》(时间:1860年)

    中国被侵略的原因:自身的闭关锁国政策;英国想要打开中国市场大门等

    英国侵略成功的原因:英国当时已完成改革,并成为当时最强的国家之一;清政府的腐败无能等等

    中国被侵略的导火索:林则徐虎门硝烟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