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阅读题

1、作者为什么要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从中可以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本文语言尖锐泼辣,富有讽刺意味,试任选一例进行分析。
3、作者通过分析批驳,得出了怎样的结论?应如何理解这一结论?

1.《且介亭杂文》 鲁迅 周树人 豫才 《藤野先生》或《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社戏》或《故乡》或《孔乙己》或《一件小事》 驳论 敌论证 直接反驳 间接反驳
2.“总”字表示自夸、夜郎自大是由来已久;“只”字表示唯洋是崇,不相信自己;“一味”表示愚昧成习,顽固不化。这些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3.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①总自夸地大物博。 ②只希望着国联。③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
4.不行。前半句“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为后半句的结句规定了特指的范围。用上这半句,使说理更具有严密性。
5.D
6.“他信力”“自欺力”。仿词的修辞格,一字之差,将论敌自欺欺人、自我麻醉的嘴脸刻化得入木三分,显示了语言艺术的魅力。
7.“新生路”指相信自己的力量,号召全国人民起来抗日救亡。
8.“有人”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第一个“中国人”指所有的中国人;第二个“中国人”是指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及反动文人。
9.论点: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论据: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10.“埋头苦干的人”指广大劳动人民;“拼命硬干的人”是指反对国内剥削阶级和外来侵略的革命志士、民族英雄,如郑成功、林则徐等;“为民请命的人”指的是同情人民、伸张正义的正直的官员,如海瑞等;“舍身求法的人”指英勇献身、追求真理的人,如谭嗣同等。
11.以论敌的论证为突破口,论敌的论证存在以偏概全的致命弱点,所以作者抓住其要害,驳倒论敌的论点。
12.(1)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不足为据,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2)有骨气、有自信力的中坚力量,就是党领导下的革命力量 ;指国民党反动政客及其御用文人
13.反复强调“中国的脊梁”,目的在于赞颂那些有自信力的中国人,强调他们才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中坚力量,才是我们民族的真正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怀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11-23
1
貌似是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2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作者为什么认为它的观点是错误的
就是课文中“不为在表面的粉粉所什么什么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那一句”
4作者既然承认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
指国民党那些人
5.文章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除这段文字,这说明了什么
这些话说到了那些人的痛楚 是他们自吹地大物博 洋洋得意的丑恶嘴脸被人揭发
6.文章6-8段,作者是如何立论的
=。=这个6-8断是什么
7."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不屈不挠啊什么什么的)人 什么埋头苦干的人 什么什么的人那一段, 因为有哪些反革命的人在抹杀
8.文章的第9段“自信力的有无......去看地底下”这一句话中,“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状元宰相:是指为那些当官的人写文章的人(欺骗老百姓自欺欺人的文章) 地底下是指 真正不起去自信力的中国人(就是地下共产党)
第9个=。=就结合他说的是谁 有的是讽刺 有的是赞美就可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0-09-12
最佳答案1.速读课文,找出正确的论点
貌似是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
2 对方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3.作者为什么认为它的观点是错误的
就是课文中“不为在表面的粉粉所什么什么 要自己去看地底下那一句”
4作者既然承认对方的观点是错误的,为什么还要承认对方说的是事实
指国民党那些人
5.文章第4段有一部分加点的文字,国民党检察官曾删除这段文字,这说明了什么
这些话说到了那些人的痛楚 是他们自吹地大物博 洋洋得意的丑恶嘴脸被人揭发
6.文章6-8段,作者是如何立论的
=。=这个6-8断是什么
7."中国的脊梁“是指什么人?为什么他们的牺牲不能为"大家"所知道?
是指在中国历史上传承中华民族精神 (不屈不挠啊什么什么的)人 什么埋头苦干的人 什么什么的人那一段, 因为有哪些反革命的人在抹杀
8.文章的第9段“自信力的有无......去看地底下”这一句话中,“状元宰相”“地底下”分别指什么
状元宰相:是指为那些当官的人写文章的人(欺骗老百姓自欺欺人的文章) 地底下是指 真正不起去自信力的中国人(就是地下共产党)
第9个=。=就结合他说的是谁 有的是讽刺 有的是赞美就可以咯
第3个回答  2012-12-07
1. “中国的脊梁”是指踏踏实实地为国家进步而奋斗的人们,他们是使中国挺立起来的“脊梁”,他们代表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者为当时有些人散布中国人对抗日前途失去信心而感到悲哀,表现了作者具有一颗爱国赤心。
2.例句: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分析:下文的“自欺力”与此处的“他信力”是作者的新造词,由“自”和“他”、“信”和“欺”两组反义词演义造成,与“自信力”对照,表现出极其深刻的讽刺意味。
3.得出了中国人没有失掉自信力的结论。面对精神幻灭的论调,作者大声喊出:我们从古以来,就有中国的脊梁!这无疑是一声惊雷,振奋了名族精神!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