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传德是谁

如题所述


徐传德
徐传德,男,汉族,1955年6月生,江苏南京人,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1983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5年3月参加工作。现任南京市副市级干部(正厅级)、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青奥组委副秘书长,亚青组委常务副秘书长。
中文名:徐传德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苏南京
出生日期:1955年6月
职业:公务员
毕业院校:原南京师范学院,东南大学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南京市副市级干部(正厅级)
代表作品:《南京教育史》,《教育转型期的抉择与行动》
简介
徐传德,男,1978年进入南京师范学院(今南京师范大学)学习,1995年获东南大学EMBA学位,研究员、南京师范大学硕士生导师,兼任教育部中小学师德教育专家指导组成员。历任中学教师、共青团南京市委副书记、南京市青年联合会主席、南京市玄武区副区长、区委副书记、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1999年任南京市教育局局长,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2003年任全国校长发展学校首任校长。2010年5月任青奥组委副秘书长,亚青组委常务副秘书长,南京市委教育工委书记。2012年7月15日拟明确为南京市副市级干部。
2012年7月,苏委〔2012〕467号文通知,省委同意明确徐传德同志为南京市副市级。
工作分工
主持市委教育工委全面工作;兼管工委办公室(合署)、组织处、人事处。
相关
著作
《走出心理迷宫——来自青少年心理咨询服务中心的报告》,江苏人民出版社,1992.
《跨越与创新》,中国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南京市教育系统领导干部公选实录》,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涉世之初》,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他山之石:南京教师海外学习与反思》,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南京教育史》,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教育转型期的抉择与行动》,商务印书馆,2007.
《向着太阳歌唱——青少年美德天地》(修订版),商务印书馆,2009.其中《走出心理迷宫》1993年获第四届全国优秀青年读物二等奖,《向着太阳歌唱》2004年入选由中宣部、教育部等联合推荐的“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图书”。
领导思想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徐传德大学毕业后走进了中学课堂,此后,他都或直接或间接从事着教育工作。1999年6月,他从市政府副秘书长的岗位走进了市教育局局长的角色。走马上任的第一件事是“寻求教育发展的大智慧”——重大教育科研课题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个人丰富的阅历、不懈的求索,加上善于借助“外脑”,徐传德此后的教育实践在不断的创新中展现出独具魅力的理性光辉。“十年磨一剑”,徐传德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带领南京教育走向一个个新辉煌。2008年,南京被300多家媒体和7000多万网民推选为“中国最具教育幸福感城市”,2009年,南京又荣膺“中国大陆最具教育发展力城市”。
一种清醒:坚定实施素质教育。
1999年召开的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恰恰让这一年履新的徐传德有了全面、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责任担当。为此,徐传德进行了“关于实施素质教育的再思考”,提出了“树立正确教育质量观”的命题,推出了“学校素质教育实践指导30条(案例)”。在他的倡导、组织和践行下,南京坚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创造了一大批实施素质教育的鲜活经验。《中国教育报》对此发表评论认为,南京素质教育创造了“有益全国的标本意义”。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曾评价说:“要让徐传德同志在南京搞应试教育,不搞素质教育是不可能的,因为他已经有了比较完整的素质教育理念的体系。他有了这样的理念,一定会产生这样的行为。有了正确的教育理念才会有正确的教育行为。”
一股韧劲:抓住队伍建设不放松。
从他担任教育局长的第一天开始,他就紧紧扭住了师资队伍这个“牛鼻子”。“宁可少盖一座楼,也要拿出钱来提升教师队伍”,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他较早推行教育干部“公选”制度,在落实教师全员培训的基础上,率先实行新教师“凡进必考”和农村教师“优岗计划”,大力鼓励在职教师攻读教育硕士,积极选送骨干教师赴境外培训,与中央教科所联合创办“全国校长发展学校”,初步构筑起南京教育的“人才高地”。2008年,南京被评为首批“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示范市”。
一种远见:推进“小班化”教育。
当一些人还在争论素质教育究竟该如何入手时,徐传德就提出,优秀的教师加上“小班化”的教育,素质教育就在其中。为此,他在本世纪初开始进行中小学“小班化”教育试点。几年过去,因生源增长回落形成的教育富余资源,为进一步推进“小班化”教育创造了条件,也反证了徐传德的远见。现在,“小班化”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基础教育的大趋势,当年令一些市民观望犹疑的“小班化”教育,在南京正成为令人追捧的又一类优质教育资源。
一种机敏:善于发现机会,及时把握机会。
2001年前后,南京展开了以“一城三区”为框架的新一轮城市布局规划调整和大规模城市建设。徐传德敏感地认识到,此中蕴含着南京教育发展的重大机遇。他和班子同志经过快速、高效的调研,决定在三个雏形的新区实施“名校放大”计划。经过两年时间的精心运作,在不要政府投入的前提下,南京师大附中、金陵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依靠1亿多元的借贷,向社会融资6亿多元,在三个新区分别建成三所现代化的学校,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所分校现已接纳学生1万余人,大大缓解了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三所分校每年还为政府分担教育经费6000多万元,其自身的资产总值业已增长到15亿元。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评价说,这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很了不起,思想一解放,天地就宽阔。
一个基点:抓管理重常规。
坚持从教育系统的基础管理、基本制度和基层落实抓起,不图虚名,不做虚功,抓常规、抓反复、抓细节,精耕细作,扎扎实实。近几年来,在徐传德的主持下,南京市先后实施了三轮教育布局调整,教育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实施“农村小学提升工程”“振兴初中行动计划”“教育跨江发展工程”“职业教育双十工程”,力推城乡教育“高位均衡”;率先全国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创新“助学券”制度,构建起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15年面向各类困难家庭的政府扶困助学体系,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义务教育提供“三同教育”;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坚持实施“中小学生才艺拓展计划”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启动实施“星光计划”加快创新拔尖后备人才培养,制定了体现新课改精神的“教学常规管理手册”,努力建立教育教学的基本规范,积极推行“系统动力学”“模拟联合国”“做中学”“公民实践活动”等国际先进课程的本土化,开设“陶老师热线”,为中小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的心理援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方位维护、发展人民群众的教育利益,让学生从中享受更多的教育实惠。
一个机制:抓评价重绩效。
力图通过正确有效地评价,凸显那些“想干事、真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者的价值,并不断提高工作的合理性、准确性和有效性。2004年开始,南京市推出了以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学校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绩效评估办法,旨在对不同生源、不同发展起点的学校进行科学、客观的评价,引导学校树立正确的教育质量观,公平合理展开竞争,引导学生多元化、多样化发展。这个评价体系虽然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但它在调动各类学校办学积极性和师生工作、学习积极性方面,已经产生了令人鼓舞的作用。
一个原则:以诚立德,以勤立业;诚实勤奋,立命之本。
人的选择大多是利益的选择,追求利益无可厚非,但必须凭借自己的智慧与诚实劳动,而不得凭借此外的任何手段。
一种策略:做好“可以”,抓住“可能”,
追求“应当”。
不同个体、不同群体、不同发展阶段,都会对教育发展提出不同的要求,但是,事业发展是有重点、有层次的,一定的阶段会有“应当”而“不可能”的,也有“可能”却“不可以”的。开展教育工作,必须把“可以做的”做实做精,把“可能做的”抓稳抓劳,把“应当做的”积极向前推进。
一种风格:实践第一。
任何一项教育工作,都可以分为理念、制度和落实三个层面。推进教育发展,必须对三个层面进行完整把握,有序推进,重在实践,贵在创新,本在落实,尽可能防止和避免热于理念、疏于制度、怠于落实的做法,这样,教育事业才能真正迈开步伐。有人称徐传德为“清醒的教育理想主义者”,也有人称之为“充满激情的教育现实主义者”。徐传德自称是一名理性的教育实践者。
一种争议:做好有“依据”的事是本分,做好无“依据”的事是本领。
这是徐传德常说的一句话,也是较有争议的一句话。有人批评徐传德所做的一些事情缺少“上级的依据”,他辩道,上级的依据从哪儿来呢?往往来自基层群众的首创实践!“事业发展”、“学生利益”,就是教育实践最大的“依据”。在争议中前行,不仅需要干劲,还需要智慧,更需要胆略。
著作之一
《教育转型期的抉择与行动》目录
让教育行动更富理性(代序)
一、理想的理念与“不理想”的实践
仰望理想的天空走实脚下每一步
当前教育发展的四个制度性问题
教育问题与社会问题
教育必须追求功利之上的超越
二、城市发展与教育创新
一南京教育的实践分析与发展思考
建一流教育创教育名城
学在南京
打造全国教育名城
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教育
加入WTO对南京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世纪之交的教育谋划
寻求推进教育发展的大智慧
走近世界前沿对话国际教育
职业教育的八个关系
三、教育质量与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
关于素质教育的再思考
新时代呼唤教育质量的新追求
从全面普及走向全面优质
全面、优质、纵深推进素质教育
用实践为素质教育求解
实践作答,我们这样推进素质教育
构建南京人才成长立交桥
生命的幸运
以特色赢得发展
向着太阳歌唱
四、教育行政与教育经营
一个教育实践者的理性思考
全球化进程中的中学教育
完善评估标准扩大优质资源
实施“教育券”制度的可行性
努力推进教育公平
公共教育投人应该坚持同等享受
谈谈地方教育理财
教育行政必须关注的若干问题
常规管理不会过时
以管理的精度谋求教育现代化的高度
五、队伍建设与教育行风
教育系统“公选”干部的运作模式研究
创新工作机制加快教育人才队伍建设
构建干部激励平台
围绕中心责任共担
新时期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做有正气、有追求、有作为的教育领导者
当政府形象的代表做全体教师的表率
好教师应具备的三种力
童心母爱,做斯霞式人民教师
结语
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大家正在搜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