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古时的游侠

如何看待古时的游侠

 “言必信,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阸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司马迁的这段话一直是游侠精神的正宗描述。
  通俗一点就是:“说出的话一定要做到;为了挽救危难中的人,不考虑自己的安危;事情成功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
  第一条和第三条是要件,第二条则是核心,所谓“士为知己者死”是也,是游侠最鲜明的特征。
  中国的游侠自产生之初就是君权的附属物,所谓“知己”,不过是对自己有恩的君主。所以脍炙人口的四大刺客,背后都有一个施与恩惠的主人。
  反过来说,为了平民百姓而发出的“布衣之怒”,必然被归纳于“私怨仇杀”之类默默湮没,断不会大书特书以至流芳百世。
  游侠和骑士的最鲜明区别在于,游侠是完全被君权所压制的,君权利用游侠又视游侠为不稳定因素;而骑士则是一个独立的阶层,是君权所拉拢和依靠的对象,是社会稳定的重要组成部分。
  游侠从来都不是一个独立的阶层,门客、将军、布衣、商人、鸡鸣狗盗之辈......凡是具有游侠精神的都可称为游侠。
  但游侠精神是隐晦的,存在于人心,但不能甄别。偶有绽现,也一逝而过。“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凡称侠者本身已违背了侠的原则。
  
  通常认为,游侠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后逐渐没落,至郭解以后几近绝迹。
  可是屈服于君权后的游侠精神就不是游侠精神了吗?未必。
  侠的种子播在西方的土壤产生出了骑士,播在东方产生出了游侠,播在日本则产生出了武士道。
  东方的君权需要的是一个稳定的体系,各种因素需各安其位,不稳定因素如果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会被打击排斥,于是游侠精神和开疆辟土、保家卫国的理念融合了。
  金庸书云“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是存在时期更长的有别于原始的游侠精神。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相对于纯粹报答知己之恩的刺客们,不是更值得赞赏吗?
  
  此刻,侠的精神已经以一种更隐晦的方式存在着,以至于数千年来,我们都找不出一个确定的代表。
  反过来想,在一个数千年都没有侠客出现的民族,至今却仍对游侠精神追思缅怀不已,这又说明什么?
  游侠精神自产生之初就以一种虚无缥缈的方式存在着,并在隐晦、压制、进化之中绵延至今。
  
  什么是游侠精神?“道可道,非常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01-03
游侠游侠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然而游侠精神并不单单属于他们,我想写的不是侠,而是游侠精神,这样题目就广的多了,涉及的各种观念也更加复杂.
  游侠精神决不等同于侠义精神,前者比后者有更加丰富的内涵和文化意义,可以说两千多年来,这种精神一直流在我们民族的血脉里,一直与正统的文化道德观念相对抗
  可以说,游侠精神是中国传统民间文化的代表.
第2个回答  2014-01-03
中国古代的游侠,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墨家,创始人墨翟,是战国时期重要的学派之一。
墨家有严密的组织,成员多数是社会下层的人士,以自苦励志,习武修身。门人中分为两类管理:一类称“墨辨”,从事谈辨与论战;一类称“墨侠”,从事武艺与格斗且纪律严明。
墨翟死后,墨家曾分裂成三个派别,到战国后期又汇合成二支。一支是注重自然知识类的文士,通过各种渠道谋取官职;一支却转化成各路小股式到处行侠仗义的游侠。故此,也就有了“游侠”的称谓,但受到儒家和法家的责备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