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唯一因为书信被载入史册的百姓是哪个人?

如题所述

历史上有名的、被载入史册的书信很多,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诸葛亮的《出师表》,之所以书信出名不仅仅是书信的内容还有写信的人,他们几乎都是历朝历代的文学大家或者朝廷重臣,被载入史册也是无可厚非的。历史毕竟是有血有肉的真实过去,不只有王侯将相,还有平头老百姓,推动历史发展的最终还是这些默默无闻的平凡人,历史也因为这些平凡人而更精彩。


除却历史名人、王侯将相的书信,最引人注意的应该就是一个老百姓的书信,他也因此被载入史册,他就是郑士利。郑士利是明朝洪武(朱元璋年号)年间人士,生卒年不详,即便是对于他的记载简单,但也是被历史记住之人,《明史》中有关于他单独的一篇文章记叙,对他来说已经不枉此生了。

很多人可能好奇,郑士利一个老百姓写了一封什么样的书信会被载入史册呢?

洪武年间,朱元璋为惩治贪污和巩固皇权大肆杀害官员,很多官员惶惶不可终日,早晨上朝要和家人诀别,因为这有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见到自己家人。对于朱元璋来说,只要你敢贪污受贿或者影响他皇权统治,不管牵扯多少人都会被杀。明朝初期也因为这样的环境,很多无辜之人被错杀。时间来到洪武九年(1376年),这一年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洪武四大案的空印案。


空印案大家可以去百度一下,当时各地派人到户部审核账目,每个省份的官员都会带空印册,这已经成为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朝廷上下甚至连平头老百姓都知道,唯独朱元璋不知道。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这个不成文的规定(应该说是秘密更为恰当)被朱元璋发现了。朱元璋大发雷霆,为什么瞒着我?这其中必有“奸情”。皇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朱元璋派出官员彻查此事。


事情的来龙去脉很快就被查清楚了,但是各部高官深知朱元璋脾气,同时也害怕被指为同党,眼见一批批无辜的官吏被投入大牢。不管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怕得罪朱元璋影响前程或者被杀头,满朝文武无人敢上书辩解。


对于郑士利来说,这也许是最好的结局,毕竟当时朱元璋正在气头上。郑士利上书的目的其实很单纯,不用怀疑,他绝对没有蹭热度趁机出名以及哗众取宠的想法(如果发生在现代社会那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他的动机了),他只是想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个人觉得他上书朱元璋阐明事情的经过有点多余,因为这个事情很简单,朱元璋派人一查就很清楚空印出现的缘由。如果朱元璋手底下的特务这点问题都查不清楚,那他们就别叫锦衣卫了。也就是说,朱元璋很清楚当时事情的缘由,他就是为了杀人来确立自己的权威。有人敢轻视朱元璋的权力、权威,不向他请示就私自盖章,这虽然只是各级府衙的印章,任由事情发展下去,岂不是有人也敢私自盖皇帝的大印。


最终因为空印案被杀者达到1000多人,其中也包括千古忠臣方孝孺的父亲方克勤。方克勤一生为政清廉,就这样稀里糊涂被杀了。历史有时候就是这样残酷,方克勤被朱元璋稀里糊涂杀掉,他儿子方孝孺是被朱元璋儿子朱棣杀的,历史有些戏谑方家。


对于郑士利,我还是比较佩服他的,没有任何背景、靠山,只凭借自己的勇气,勇敢的向朱元璋说出真相,这一点很多人都做不到。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又有多少人有这样的勇气呢?

郑士利在历史的长河里就这样一闪而过,一刹那的瞬间,照亮过很多人的内心。我们很敬佩这样的人物,不顾个人安危,为了心中一个信念。岳飞为了收复大宋失地,精忠报国,虽死犹荣。文天祥宁死不屈,不向元朝政府低头,铁骨铮铮,气节和尊严后人犹记。比起这两位,郑士利可能差一些,却也完成了一个历史壮举,也因为他的勇气,不怕杀头的勇气,凭借一封书信被载入史册。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