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一下关于明思宗朱由检的主要功绩(好的功绩)~~~

如题!!

朱由检是个亡国之君,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他也是一个比较不挨骂的亡国皇帝,也可以说是一位有作为的皇帝,为什么这么说了?看看当时明朝的现状和朱由检的在位经历就可了解一二。 事实上,明朝早在朱由检即位之前的万历朝后期,就已名存实亡了。所以朱由检即位时,明朝已是风雨飘摇,机会已很渺茫,但是朱由检没有学他的前任,登基伊始,就体现了他的不同。 朱由检还在信王府时就已看到阉党的危害,继位伊始,首先就是清除阉党。天启七年(1627年)十一月,朱由检抓准时机果断出击,以魏忠贤为首的阉党二百六十余人,或被处死,或被遣戍,或被禁锢终身,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气焰嚣张的阉党受到致命打击。魏忠贤和客氏的势力被清除一空。朱由检以十七岁的小小年纪,干脆利落的整治了手段,表现的超乎机智,使群臣和百姓们仿佛看到了明朝的希望(朱由检后来又宠信宦官王承恩,但这都是后话了)。 朱由检在清除阉党的同时,整顿吏治和整饬边政是其革新朝政的重要举措,朱由检平反冤狱,起用天启年间被罢黜东林党人,全面考核官员,禁朋党,力戒廷臣交结宦官。起用袁崇焕为兵部尚书,并赐尚方剑,托付其收复全辽重任。 朱由检的勤政和反省在历史上都是有口皆碑的,《明史.本记第二十四》中记载:“然在位十有七年,不迩声色,忧劝惕励,殚心治理。”而且,从朱由检的诸多举措来看,他也是想有为的,面对危机四伏的政局,朱由检每逢经筵,恭听阐释经典,毫无倦意,召见廷臣,寻求治国方策,勤于政务,事必躬亲。朱由检在位十七年,不断反省,动辄下《罪已诏》来安抚民心,前后四次下诏罪己所用的都是极尽自责之言词,直到最后写给李自成的血书。 朱由检是个节俭主义和理想主义并存的皇帝。朱由检生活上简朴到近乎平民的生活方式,尽管身为帝王,无法随意出入于民间,但为了节约起见,他却常派人到宫外去从民间采买物品,然后仔细地询问价格,与此同时朱由检还减膳撤乐。可叹的是这种节俭却是一种守财奴式的节俭,他本身拥有丰厚的内帑,大谈节俭,同时也要求所有官员不但要节俭,而且要廉洁,这本来是一个明君应该具备的品德。但是,理想主者的误区往往就在于无视现实的可能性而急于想达到目标,急于求得完美,朱由检即是如此。众所周知,明朝官员薪水之低是历朝罕见的,官员们如果不集体贪污受贿,很难生存下去,官员们如何节俭呢?这种情况下各级官吏们和朱由检的关系就十分微妙了。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朱由检还是疑心病很重的皇帝,可以说是明朝皇帝中疑心病最大的一个。特别是到了统治的后期,不信任和怀疑所有大臣,朱由检一直处在对朝臣的刻毒怨恨和对自己怀疑、自责两种情绪中。两种情绪交替在他身上起作用,就表现为一会儿对朝臣痛下毒手,一会儿态度又相当温和谦虚。在崇祯朝的17年里,朱由检一共任用过50位内阁大学士,这在历朝历代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最高记录。六部和都察院的大臣更换也同样频繁:朱由检共用过吏部尚书13人,户部尚书8人,兵部尚书17人,刑部尚书16人,工部尚书13人,都察院左都御史132人,结果换来换去,仍然没有换出一个让朱由检满意的官员来。同时朱由检在位期间,死于他手下的高级官员共计有:辅臣(相当于总理)1人、尚书4人、总督和督师7人、巡抚11人、侍郎以下的官员更是难以计数。 朱由检对于前线领兵作战的高级将领,同样是怀疑加猜忌。朱由检先后用过的杨鹤、曹文诏、陈奇瑜、孙传庭、袁崇焕、杨嗣昌、卢象升、洪承畴、熊文灿等将领,这些将领在朱由检的信任下率兵分别同后金军以及农民起义军作战,但在朱由检的猜忌这些人却几乎没有一个得到了善终。尤其是一代名将袁崇焕的冤死,等于朱由检自毁长城,“自崇焕死,边事益无人,明亡征决矣”。 到了后来,为了支撑对内镇压各地农民叛乱,对外支持对金的战争,朱由检在不愿动用丰厚的内帑以及无法从皇亲国戚和文武百官中得到助饷的情况下,不得不大幅增加赋税,名曰“三饷”——辽饷、剿饷和练饷。国库中没有钱,皇帝有钱却不想出,朱由检的这种釜底抽薪自断生路的做法,引起更大的民变。当李自成攻占北京后,发现“皇库扃钥如故,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注:出自《明季北略》中的一段话“...旧有镇库金,积年不用者,三千七百万锭,锭皆五百两,镌有永乐字,每驮二锭,不用包裹...”作者在“锭”是五百两还是五十两都没弄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下个“...(则)须骡马一千八百五十万(头)方可载之...”此三千七百万锭,每锭就算是五十两,其数量也远远超过了明代白银数量的总和,这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如果考虑到当时存在的通货膨胀的问题,再加之明代后期海外大量白银的流入,“三千七百万锭”理解为“三千七百万两白银”是比较妥当的,我个人倾向于这种看法。)而“拷饷”则从北京城的王公大臣身上得到更多白银,大明朝岂有不亡之理! 1644年4月25日凌晨,在李自成大军隆隆的攻城炮声中,朱由检用衣带写好遗书,在煤山上吊自杀,时年34岁。李自成将其葬在昌平,后人又将他合葬在田贵妃墓中。满清入关后,将他移葬思陵,谥为怀宗,后改谥庄烈帝。南明政权谥他为思宗烈皇帝,后又改谥为毅宗。 朱由检在衣带书上写道:“朕自登极十七年,逆贼直逼京师。虽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之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去朕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总的来说朱由检是个性格相当复杂的皇帝,在他的身上,既有机智、胆略和高明之处,又有愚蠢、刚愎与昏暗的一面,后人对于朱由检普遍抱有同情的态度。史学家们说,崇祯是在为万历和天启两代皇帝充当亡国之君的替罪羊,历史学家孟森就曾经说过:“思宗而在万历以前,非亡国之君;在天启之后,则必亡而已矣!”他的敌人李自成在《登极诏》也说:“君非甚暗,孤立而炀灶恒多;臣尽行私,比党而公忠绝少。”连反了大明朝十几年的李自成都是这样想的,其他人就更不用说了,我们也只有说朱由检是“君非亡国之君,臣皆亡国之臣”!可悲!可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