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杀伐果断性格是怎样养成的?

是因为年少时在别国做质子的原因吗?

秦始皇的杀伐果断性格是从小的恶劣成长环境和当时变革的社会环境影响形成的。首先就是秦始皇年少的时候,他和母亲被扣押在赵国当做人质。当时的背景是秦始皇的父亲异人,他要回国继承王位,得到了吕不韦的经济援助和势力支持,通过了吕不韦用全部身家来收买秦国皇宫的主要人员,让秦始皇的父亲异人当上了秦庄襄王。但是在异人逃跑的时候,秦始皇才刚刚3岁,年少无知,就要面临着各种威胁和恐吓,也面临着死亡的风险,虽然当时战国的规定是不能杀别国的人质,但是嬴政仍然存在着很多危险,这些巨大的死亡危险压力,让他的童年产生了阴影,也影响到了他幼小的心灵,为以后的暴虐性格和杀伐果断埋下了种子。之后在秦国的重压之下,赵国送嬴政和他的母亲赵姬两个人回到了秦国。

接着就是异人在位几年便不幸去世,年轻的秦始皇开始继位了,他深受法家“以君为本”的思想影响,造成了他狂妄自大、杀伐果断的思想和性格,后来在吕不韦的教导下也让秦始皇的思想产生了一定的改变,让他形成了慎思、远虑的为人处世方式。

接着他支持的“商鞅变法”是成功的,他修建补齐的万里长城也是利在千秋,也正是因为他的杀伐果断,善于用人,让七国一统天下归一,书同文、车同轨极大的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

在他身上既有促使其成功的性格特质,又有危害社会的心理缺陷,但是总体来说,他仍然是千古一帝,历史第一个皇帝,是我们值得敬仰的伟大人物。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7-03
赵(嬴)政出世的时候,正是长平大战结束后的第一个年头。当时秦赵两国依然战争不断,关系十分紧张。
在坑杀赵国降卒四十万之后,秦军前线总指挥武安君白起挟雷霆万钧之力,亲率主力向邯郸方向快速推进,意欲一举攻灭赵国,加快统一战争的进程。赵国此时正沉浸在长平惨败的哀痛之中,举国上下哭声震天,自然难以抵挡秦国大军的新一轮攻势,便联合韩国派遣使者苏代携重金入秦,贿赂游说相国应侯范雎,请求割地言和,以获得喘息的机会。范雎亦嫉妒白起威名远扬,功高过己,于是请昭王下令撤军。白起见痛失灭赵良机,心中怏怏不乐,托病闭门不出。秦国自此将相不和。
赵、韩两国求和的条件是,韩献垠雍一地,赵割六城之地,但秦国退兵之后,只有韩国按约献地,赵国不仅不割六城之地,相反在国内安抚民众,整顿甲兵,修缮城池,外结齐国为强援,准备与秦国决一死战。秦昭王派大夫王陵领兵再次攻伐赵国,于四十九年(前258)正月推进至邯郸城下,双方大战数月,不分胜负,而王陵属下接连损失了五个校尉。昭王无奈,亲自到武安君府上请求白起带兵出征,前往邯郸城下取代王陵为秦军统帅。白起审时度势,认为灭赵的大好机会已经错过,此时赵国外结诸侯,内部同仇敌忾,重兵攻打不但无功,抑且有败,拒绝统兵。昭王又派范雎前去请求武安君遵从王命,更是碰了一鼻子灰。昭王以为白起有意使自己难堪,更加震怒,于五十年(前257)改派王齕为主将,发誓要攻下邯郸,击灭赵国。
第2个回答  2019-07-03
在那个时代背景下,弱肉强食,要想成就伟业就必须心狠,这跟他个人的志向有关系的,年少做质子的经历也有影响。
第3个回答  2019-07-03
秦始皇从小生活在充满敌意的环境里,丧失了享受无忧无虑的权利,没有丰衣足食的日子,没有良好的师传家教,没有温暖,没有欢乐,犹如一头孤独徘徊在荒漠里的小狼,所拥有的只是满腹辛酸和一腔仇恨。
第4个回答  2019-07-03
这个和他的当时的成长环境又很大的关系,秦始皇当时三岁的时候就和他的父亲异人开始逃跑,当时就面临着不同的威胁和恐吓,也面临着死亡,这些造成了他后来杀伐果断的性格。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