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人的失误也是宝贵的财富?

如题所述

科学家也不可能完全正确,永远正确,这正是历史的辩证法。正因为如此,美国的“硅谷”才流传着一句名言:“It is ok to fail”(败又何妨)。

当然,这些专家和权威们的失误,并没有挡住科学前进的步伐。同时,这些失误也是我们的深刻教训和宝贵财富。

首先,失误具有“前车之鉴”功能。不研究前人的失败或失误,来者就会重蹈覆辙。有人问爱迪生,他发明白炽灯之前用过几千种材料试验的收获在哪儿?他回答说,至少我知道了这几千种材料不能做灯丝。美国人凯特琳在主持通用汽车公司的时候,也曾对一个做过1000次试验都遭到失败的技术人员说:“你不要把它们都看成失败,实际上你的进展很了不起——已经发现了1000种方法不合用。”可见,认识到一种失败或失误,就向成功迈近了一步。这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发现一条走不通的路,就是对科学的一大贡献。”而一句名言则更简洁:“真理诞生在100个问号之后。”这种“前车之鉴”的作用,就是失误的认识功能——认识前人在科研中的思想、方法、实验、观测、数据处理、逻辑推理、思维判断,等等。

其次,失误具有启迪功能。爱迪生发明电灯,就得到此前70多年其他科学家的失败和失误的启迪。对这种启迪功能,英国化学家戴维(1778~1829)曾感受至深地说:“我的那些最重要的发现,都是受到失误和失败的启发才获得的。”

最后,失误具有激励功能。在以灌输知识为主要目的的传统教学中,教师按教科书教。教科书则照现代认识的简捷方式和程序编排知识内容,展现出科技知识的“终极”成果,真实认识过程中的曲折和坎坷被夷为坦途,给学生以科技“直线发展”的错觉。这与“科学经历的是一条非常曲折、非常艰难的道路”(钱三强)的史实背道而驰。科学史上许多人经不住久战不胜的长夜的熬煎,看不到黎明前的黑暗之后的曙光,从而功亏一篑;许多人在提出新说后“无人喝彩”而轻易放弃;有的甚至在质疑攻击时经不住“泰山压顶”而被逼疯,甚至自杀。这些,就是“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的表现。这正如法国哲学家柏格森(1859~1941)所说:“失败是通则,成功是例外。”研究科技所经历的失败与失误中的困惑与探索、彷徨与沉思、沿袭与创新等所经历的漫漫长路、冥冥黑夜和最终迎来的曙光,不但会使来者对从事科研的艰苦性、长期性、复杂性和曲折性在思想上有所准备,因而会万难不屈、百折不回;而且对认识人生之路也会大有裨益,从而在困难、挫折、逆境面前才不会束手无策,甚至厌世轻生,而会认为“失败只是一次经历,决不是人生”(布朗)。由此可见,认识“不平坦”,具有激励功能。

由于研究失误这么重要,所以英国物理学家麦克斯韦(1831~1879)说:“科学史应该向我们阐明失败的研究过程,并且解释,为什么某些最有才干的人们未能找到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另一些名声又如何大大强化了他们所陷入的误区。”

瑞士心理学家荣格(1875~1961)说过:“知识不仅依赖于真理,也依赖于错误。”正因为研究失误和失败具有重大意义,所以当今社会已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失败学”。例如,在2000年,日本科技厅针对日本科技领域的几起失误和失败,成立了“活用失败知识研究会”,就是重视这类研究的例证。否则,“愚人还会去愚人去过的地方”。而美国、奥地利等国则相继成立了“失误博物馆”。可见,有远见的人都没有对失误采取“鸵鸟政策”,否则就会像英国著名哲学家和数学家怀特海(1861~1947)所说的那样:“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