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在政治上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如题所述

1、颁行推恩令

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

因此,封地大的王国被分成封地较小的侯国,这个过程直接导致了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朝廷不用贬斥诸侯王,就使得大的王国自己分崩离析了。在此之后,侯国辖地仅有数县,彻底解决王国封地过大问题。

2、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3、设立中朝

惠帝、文帝、景帝期间,丞相大多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丞相受到礼遇,汉武帝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为贯彻自己的命令,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

4、建立年号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使用年号的皇帝,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扩展资料

汉武帝在位期间(前141年-前87年),在政治上,创设中外朝制、刺史制、察举制,颁行推恩令,加强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在经济上,推行平准、均输、算缗、告缗等措施,铸五铢钱,由官府垄断盐、铁、酒的经营,并抑制富商大贾的势力。

文化方面,“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设立太学。对外,汉武帝采扩张政策,除与匈奴长年交战外,还破闽越、南越、卫氏朝鲜、大宛,又凿空西域、开丝绸之路,并开辟西南夷。

此外,还有创设年号、颁布太初历等举措。但他崇信方术、自奉奢侈,兼以穷兵黩武,引发统治危机,晚年爆发巫蛊之祸,后因对外扩张受挫而颁《轮台诏》。后元二年(公元前87年),汉武帝崩于五柞宫,享年70岁,葬于茂陵。

汉武帝的历史影响深远而复杂,评价亦存争议。死后谥号孝武皇帝,宣帝时上庙号世宗。其事迹见《史记》、《汉书》,其轶事多见《汉武故事》  。

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汉武帝创造了数个第一,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持法家,道家等各家学说的读书人,均受排斥,武帝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太学是中国古代最高学府,以儒家五经为主要教材,不学习其他各家学说。“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在中华传统文化舞台上独领风骚两千余年,受到历代统治者所推崇。但是汉武帝并非限制其他各家的发展,只是大力提倡儒家的发展儒法结合,即所谓的“儒表法里”。

比如夏侯始昌既研习儒家又通晓阴阳五行家;宰相公孙弘兼治儒法两家;主父偃以纵横家起家;耿直的汲黯司马谈司马迁以黄老学说起家。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刘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4-04
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又可使这些受封子弟“联恩尽孝”.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拥护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同时,又借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阴谋叛乱之机,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畏罪自杀,牵连被杀的列侯、官吏、宾客数万人.武帝由此制定《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前者指令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七人与诸侯王交游.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又采用酎金夺爵等方式废掉了一些侯国.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至此,汉初分封所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其次,重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汉武帝在削弱诸侯王和列侯的同时,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的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的目的.
2.改革改政体制,加强皇权
主要有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3.改革财政,加强中央政权
统一货币,把铸钱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作为国家统一的法定货币;专营盐铁和均输平准法.盐铁官营和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对稳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箕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
4.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继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家公羊学派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董仲舒还积极鼓吹尊天就必须尊王,为封建皇权披上了“君权神授”的外衣.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董仲舒提倡“三纲五常”,强调治国要“德刑并用”.因而为武帝所称道,诏行全国.这种王道、霸道杂用的统治思想,一直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
为了按照儒家思想培养统治人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于是,在中央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官,授儒家经典.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
第2个回答  2015-04-04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中统一
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又可使这些受封子弟“联恩尽孝”.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拥护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同时,又借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阴谋叛乱之机,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畏罪自杀,牵连被杀的列侯、官吏、宾客数万人.武帝由此制定《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前者指令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七人与诸侯王交游.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又采用酎金夺爵等方式废掉了一些侯国.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至此,汉初分封所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其次,重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汉武帝在削弱诸侯王和列侯的同时,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的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的目的.
2.改革改政体制,加强皇权
主要有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3.改革财政,加强中央政权
统一货币,把铸钱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作为国家统一的法定货币;专营盐铁和均输平准法.盐铁官营和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对稳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箕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
4.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继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家公羊学派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董仲舒还积极鼓吹尊天就必须尊王,为封建皇权披上了“君权神授”的外衣.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董仲舒提倡“三纲五常”,强调治国要“德刑并用”.因而为武帝所称道,诏行全国.这种王道、霸道杂用的统治思想,一直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
为了按照儒家思想培养统治人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于是,在中央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官,授儒家经典.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
第3个回答  2015-04-04
你这问题一问 我就想起了 大名鼎鼎的 推恩令 好主意啊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 人心是自私的 保全自我权利 谁都不愿失去

削弱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中统一
颁布“推恩令”和《左官律》.前127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行“推恩令”:诸侯王死后,除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其他子弟可分割王国的一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守统辖.这样,既可以把王国的地盘化大为小,以分散其势力,“大国不过十余城,小侯不过数十里”;又可使这些受封子弟“联恩尽孝”.列侯们“人人喜得所愿”,拥护中央,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同时,又借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阴谋叛乱之机,下令逮捕二王.二王畏罪自杀,牵连被杀的列侯、官吏、宾客数万人.武帝由此制定《左官律》和《附益之法》,前者指令王国官为“左官”,以示歧视,后者限制七人与诸侯王交游.不许诸侯王招纳宾客.又采用酎金夺爵等方式废掉了一些侯国.终汉武帝之世,汉初封侯的143人中,只剩5侯;武帝因功封侯的75人中,失侯的68人;推恩封侯的175人中,失侯的113人.至此,汉初分封所形成的割据势力问题,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其次,重用酷吏,打击地方豪强.汉武帝在削弱诸侯王和列侯的同时,对称霸一方,妨碍政令的统一的地方豪强进行打击,下令把他们迁往关中,就近监视,以达到“内实京师,外销奸滑”“不诛而害除”(《汉书·严朱吾丘主父徐严终王贾传》)的目的.
2.改革改政体制,加强皇权
主要有设立“中朝制”借此削弱相权;设置十三州部刺史,借此抑制地方豪强势力,加强中央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建立侍从军和禁卫军,加强皇帝保卫和军事防御;实行察举制,用考察加举荐的方式选拔官员.
3.改革财政,加强中央政权
统一货币,把铸钱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作为国家统一的法定货币;专营盐铁和均输平准法.盐铁官营和调剂运输,平抑物价对稳定经济起了重要作用;箕缗和告缗,打击富商大贾,加强中央集权.
4.独尊儒术,实行文化专制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继位后,接受董仲舒的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汉书·董仲舒传》)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经过董仲舒改造的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儒家公羊学派的董仲舒以儒家思想为主,杂以阴阳五行及法家某些思想成分,发展为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的新儒学.董仲舒的思想,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了理论根据.董仲舒还积极鼓吹尊天就必须尊王,为封建皇权披上了“君权神授”的外衣.董仲舒主张“以教化为大务”,又主张“正法度之宜”,其实质是“外儒内法”.董仲舒提倡“三纲五常”,强调治国要“德刑并用”.因而为武帝所称道,诏行全国.这种王道、霸道杂用的统治思想,一直为此后历代封建统治者所奉行.
为了按照儒家思想培养统治人才,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兴太学,置名师,以养天下之士.”(《汉书·董仲舒传》)于是,在中央设太学,置五经博士官,授儒家经典.此外,还在郡国兴办学校,亦以“五经”作为教材教授学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办太学和郡国学校
第4个回答  2015-04-04
政治措施:
1、官僚体系的加强
(1)察举制度的创立
(2)中朝制度的创立
2、完善郡县制、强化中央集权
(1)先秦时期的郡县设置
(2)郡县制度的完善
3、任用酷吏,打击豪强,建立刺史制度
4、实行推恩令

文化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