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义》中,郑胜利让人生厌,为什么戏份却那么多?

如题所述

在《人民的名义》中,最招人讨厌的毫无疑问是郑西坡的儿子郑胜利,很多网友都说只要看到郑胜利出现,就赶紧按快进。一是因为这货实在是让人看着就生厌,二是他的戏份可有可无,对剧情推动近乎为零。然而《人民的名义》制作如此精良的一部剧,为何却会出现这个“重大失误”呢?

编导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曾无奈笑言,他们害怕剧情太过严肃年轻人不喜欢看,所以就加了以郑胜利为代表的好几个人的戏份。说白了,郑胜利这个角色,本来是想讨好年轻人喜好的,结果却适得其反,他们也很无奈。而另外也有网友爆料,因为郑胜利也是剧组的人,还是副导演,所以也算是小玩了一把“权力的游戏”。

然而,依在下看来,郑胜利的戏份那么让人讨厌,还那么足。恐怕远非以上两个简单原因,而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郑胜利这样的人,其实大有人在,他们是一个社会群体。他们的名字叫做“工二代”,就是早期受国企改革那群工人们的孩子。虽然那群人大多成为国企改革的失意者,但在随后的高速城市化进程中,很多人还是得到了利益补偿。

早年国家分配的住房,通过房改,都变成了私有产权。而在城市扩张的过程中,这些老工人社区多数都被拆迁,他们也从而变成了高速城市化的获益者。当然,这种获益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代价就是,比如郑西坡的孩子郑胜利,失去了成为侯亮平、陈海的机会,只能顶着一个杀马特发型,在法律边缘游走,成为城市非主流人群。

剧中对郑胜利的结局安排得还算好,但实际上,更多城市下岗失业家庭的孩子要么逐步沦为社会底层,要么成为郑胜利这样的流氓无产阶级。在北京国安和上海申花的球迷中,充斥着大量的郑胜利。他们出身工人家庭,被改革的大潮甩下列车,但在外来人口面前,他们仍然保持着残存的优越感,与其说他们是对自己的球队忠诚,不如说是他们和自己的城市仅有的共同记忆,也只有球队了。

在现实中,他们从内环被拆迁到外环外,虽然分到了好几套拆迁房,可以迅速变现,成为城市化的获益者,甚至是寄生食利阶层,但他们父母辈工人阶级的自豪感和主人翁精神,早已经蜕变成了对外地人的仇恨(欺软怕硬)。

郑西坡身上工人的自觉与共产党员的自觉分裂之后,仍然认为政府是人民政府,而他的儿子郑胜利并没有这种自觉,他嘴里每次说到人民政府,都是对郑西坡的讽刺和调侃,因为,对郑胜利来说,政府从来只是政府,界限是清晰的。

郑西坡可以和陈岩石做朋友,但绝对不可能和沙瑞金、李达康做朋友。因为陈岩石代表的是郑西坡还是主人翁的那个时代,而在这个沙瑞金、李达康的时代,他只是老百姓而已。对沙瑞金、李达康来说,郑西坡无论是不是共产党员,都不是同志,而是老百姓。这还是好官,如果遇到程度之流,脚镣手铐随便就给安排上了。

同理,郑胜利虽然和张宝宝看起来像欢喜冤家,但其实他对代表政府的林华华和钟小艾的侄女更感兴趣。但他也知道这俩人,都是他高攀不上的,他注定只能娶张宝宝。因为,郑胜利和她们之间相隔的不仅是政府的权力,更是阶层。林华华不仅是公务员,也是拿到了中产阶级门票的人,而郑胜利在林华华眼里,连朋友都不算,只是路人甲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3-11
因为他和投资人的关系很好,又在剧中担任副导演,所以他的戏份就多了。
第2个回答  2021-03-11
我个人觉得他之所以戏份那么多,是因为他这个人推动了整个剧情的发展,所以才有这么多的戏份。
第3个回答  2021-03-04
因为这个角色本来是想讨好关注,没想到适得其反,因为这胜利在剧组很有人脉,所以他的戏份会很多。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