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的第16的儿子胤禄的儿子有哪些?

包括他们的就更好了.

  http://post.baidu.com/f?kz=139907990
  十六子庄恪亲王允禄,其初行次为第二十六,康熙三十四年乙亥六月十八日卯时生,庶妃王氏即顺懿密妃出,为皇十五子允禑同母弟。雍正元年三月,命出继为庄靖王博果铎后,袭封庄亲王。二年十一月,授宗令。三年二月,解任。十三年八月,与受末命。九月,高宗命总理事务,掌工部事兼议政大臣,赐食亲王双俸。三年二月,摄理藩院尚书。四年十月,以与理亲王弘晳等结党营私,罢职、停双俸。七年六月,命总理乐部事。十八年正月,复授议政大臣。三十二年丁亥二月二十一日午刻卒,年七十有三,谥恪。有诗见《熙朝雅颂集》。子十人女九人。

  嫡福晋郭络罗氏,三品官品级能特之女;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侧福晋朱氏,朱兆书之女;侧福晋纳喇氏,三等护卫六十八之女;侧福晋张氏,张存仁之女;侧福晋胡氏,胡宗显之女;侧福晋薛氏,佛保之女;庶福晋富察氏,郭礼之女;庶福晋王氏,在尔汉之女;庶福晋廖氏,廖洪柱之女。

  第一子未有名,康熙五十一年壬辰八月初四日辰时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三品官品级能特之女;本日卒。

  第二子,追封和硕庄亲王弘普,康熙五十二年癸巳六月十九日申时生,母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乾隆八年癸亥三月二十二日酉时薨,年三十一岁。嫡福晋虎尔哈氏,兴古之女;侧福晋郭氏,郭秉新之女;妾周氏,周可学之女,三子:长子和硕庄慎亲王永瑺,次子奉国将军永珂,三子永坚。

  第一女和硕端柔公主,康熙五十三年甲午二月二十九日巳时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雍正初,抚养宫中。八年庚戌庚戌,年十七。十二月,下嫁科尔沁博尔济锦氏齐默特多尔济。九年四月,封今位号。乾隆十九年甲戌甲戌十二月十二日辰刻卒,年四十一岁,额附乾隆三年袭封科尔沁郡王,四十七年壬寅卒。

  第三子未有名,康熙五十四年乙未九月初九日辰时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三品官品级能特之女;本月二十日卒。

  第四子弘皓,康熙五十五年丙申十二月二十六日辰时生,母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康熙五十七年戊戌八月初九日辰时卒,年三岁。

  第五子弘昚,康熙五十六年丁酉正月二十三日子时生,母嫡福晋郭络罗氏,三品官品级能特之女;康熙五十八年乙亥六月十一日子时卒,年三岁。

  第六子辅国将军弘明,康熙五十八年己亥三月二十五日子时生,母侧福晋李氏,杨达色之女;乾隆五十二年丁未四月二十五日子时卒,年六十九岁。嫡妻瓜尔佳氏,马哈达之女;妾隆氏,阿克都纳之女,二子:长子永腾,次子奉国将军永麻。

  第二女,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一月二十一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与第一女同母;女康熙六十年辛丑五月卒,年二岁。

  第三女,康熙六十年辛丑十一月初三日子时生,母为庶福晋富察氏郭禄之女;女康熙六十一年壬寅十一月卒,年二岁。

  第四女郡主,雍正元年癸卯二月十四日寅时生,母为嫡福晋郭络罗氏,与第二女同母;乾隆八年癸亥正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喇锡那木扎尔;郡主乾隆十七年壬申四月十六日亥时卒,年三十岁。

  第五女乡君品级乡君,雍正三年乙巳三月十九日寅时生,母为庶福晋王氏达尔汉之女;乾隆七年壬戌二月,嫁西林觉罗氏鄂欣;乡君乾隆五十九年甲寅三月十二日未时卒,年七十岁。

  第七子未有名,雍正五年丁未十月初三日寅时生,母侧福晋朱氏,县丞朱兆书之女;雍正六年戊申十月初四日申时卒,年二岁。

  第六女县主,雍正五年丁未十月十二日子时生,母为侧福晋薛氏佛宝之女;乾隆四年己未十一月,嫁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色旺诺尔布;县主乾隆五十五年庚戌五月十三日丑时卒,年六十四岁。

  第七女,雍正八年庚戌四月初七日巳时生,母为侧福晋薛氏佛宝之女,与第六女同母;女乾隆十四年己巳正月初四日卯时卒,年二十岁。

  第八女县主,雍正十一年癸丑五月七日丑时生,母为侧福晋王氏王存仁之女;乾隆十五年庚午十一月,嫁罗卜藏多尔济;县主嘉庆七年壬戌二月初一日巳时卒,年七十岁。

  第九女县主,雍正十二年甲寅七月二十二日寅时生,母为侧福晋王氏王存仁之女,与第八女同母;乾隆十七年壬申三月,嫁佟佳氏元劳;县主乾隆十九年甲戌九月十九日申时卒,年二十一岁。

  第八子奉恩辅国公弘融,乾隆二年丁巳七月初九日辰时生,母侧福晋张氏,张存仁之女;嘉庆十一年丙寅十月十三日卯时卒,年七十岁。嫡妻张佳氏,大学士、诚谋英勇公阿桂之女;妾王氏,二等护卫奇臣之女;妾王氏,三等护卫怀保之女;妾孙氏,护军校孙相之女。五子:长子辅国将军永蕃,浆子奉国将军永萼,三子三等侍卫永蓕,四子奉国将军永芚,五子三等侍卫永惠。

  第九子弘暧,乾隆四年已未正月二十四日卯时生,母侧福晋张氏,长存仁之女;乾隆九年甲子五月二十二日午时卒,年六岁。

  第十子弘晨,乾隆七年壬戌五月初一日寅时生,母侧福晋胡氏,胡宗显之女;乾隆八年癸亥四月十三日辰时卒,年二岁。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21
允禄的儿子弘普早亡,由永瑺世袭庄亲王永禄的爵位。永瑺,是康熙16子允禄的孙子。

雍正元年(1723),允禄奉旨过继庄亲王博果铎后嗣,博果铎是皇太子第5子硕塞的儿子,当时被封为承泽亲王,到博果铎这代改为庄亲王。

庄亲王府作为清初八家“铁帽子王”(即世袭罔替)之一,九代人当中,共有亲王十三位(包括追封一位,革爵两位)。除末代庄亲王溥绪之外,都葬在磁家务。庄王坟背靠馒头山居中的五座山,前临红栅栏村,东边到左峪沟,西边为十八亩地。在这数顷山场之内,又具体划分为前陵、后陵、西陵、小西衙门、小新陵、松树圈、姑娘坟、大立峪八处园寝。
在磁家务现存的两根下马桩北,过去首先能看到“前陵”。前陵为清太宗第五子承泽亲王硕塞的墓地。他生于天聪二年(1628)十二月二十四日,顺治元年(1654)十月封承泽郡王,三年(1646)五月参赞军务,先后追随豫亲王多铎、英亲王阿济格作战,八年(1651)二月以军功茂著晋亲王,三月管理兵部事,十一月擢任议政。十年(1653)十一月掌管宗人府事。顺治十一年(1654)十二月初五日寅时薨,年仅27岁,谥曰裕。①前陵的红墙与宫门相接,还有碑楼、享殿、月台、宝顶等建筑。承泽亲王硕塞之子博果铎,顺治七年(1650)三月二十二日丑时生,顺治十二年六月袭爵,改号庄亲王。雍正元年(1723)三月十一日寅时薨,终年74岁,谥曰靖。②葬地称为“后陵”。后陵是利用一块净地改建的,外边有石牌坊,宫门和享殿很象庙宇,窗户、门框均为石结构。驮龙碑据说为青玉制成。
庄靖亲王博果铎晚年卧病,有一次康熙帝前去探望,看到他身边无子女侍奉,便说:“怎么身边无人侍奉?!将十六阿哥过继给堂兄为嗣吧。”③有一种说法是,博果铎死前,“子孙争立,致触圣祖之怒。”④才造成十六阿哥过继的。其实博果铎确实无子,他有弟博翁果诺已先卒,七位侄子,只有伊泰、福苍在世。十六阿哥允禄为康熙帝顺懿密妃王氏所生,生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六月十八日,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总管内务府。雍正元年(1723)正月过继给庄亲王博果铎为嗣,承袭庄亲王⑤。清世宗为缓和矛盾,雍正元年(1723)二月将博果铎侄孙球琳封为贝勒,六年(1728)三月封为惠郡王⑥。清高宗时,让允禄总理事务,赏食亲王双俸。允禄请封博果铎另一位侄孙明赫为镇国公。⑦明赫在乾隆四年(1739)十月丢爵后,允禄“仍厚分与田宅,时论称之”⑧。庄亲王允禄受康熙帝的影响,精数学,通音律。乾隆元年(1736)四月曾受命查办八旗佐领根源,收集史料。乾隆二十九年(1764),允禄70岁时,清高宗赐诗褒之⑨。乾隆三十二年(1767)二月二十一日午时薨,享年73年,谥曰恪。⑩庄亲王允禄的墓地,俗称西陵,在后陵西南,有宫门、享殿、红墙、碑楼等建筑。
在西陵以西,就是“小西衙门”。葬有庄亲王允禄第二子追封庄亲王弘普及庄慎亲王永瑺、庄襄亲王绵课。弘普生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六月十九日,乾隆元年(1736)二月封贝子,二年(1737)二月掌管銮舆卫事,三年(1738)八月任镶蓝满都统,四年(1739)十月革贝子,封镇国公,五年(1740)十一月授宗人府右宗人。乾隆八年(1743)三月二十二日卒,年31岁,追封世子,谥曰恭,乾隆三十二年(1767)其子永瑺袭庄亲王追封。(11)永瑺初封辅国公,在乾清门行走,曾任副都统,乾隆三十二年袭庄亲王,任都统,管乐部。后任领侍大臣、玉牒馆总裁,管理宗人府、觉罗学、左右两翼宗学,在内廷行走。乾隆五十三年(1788)二月十一日去世,终年51岁,谥曰慎。(12)先是永珂之子绵课在12岁时过继给永瑺为嗣,26岁时袭庄亲王,在这以后的三十八年中,他屡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阅兵大臣、宗人府右宗正、管园大臣、御前大臣、领纛大臣、总理行营大臣,担任过玉牒馆总裁,管理过觉罗学,办理过裕陵工程(13),嘉庆十八年(1813)林清李文成起义冲入紫禁城时,他“因率百余人,并矛手数十,从西城根进”(14)“射伤一人,得旨议叙。明年,上幸木兰,绵课奏河桥圮于水,竟在尼行,不称上旨,坐罚俸,并罢诸职。道光二年(1822),坐承修裕陵隆恩殿工草率,降郡王。四年,重修工蒇,复亲王。”(15)纵观他的一生,他有几次大起大落。道光六年(1826)四月初二日卒,享年64岁,谥曰襄。(16)小西衙门大墙之内,除碑楼三座、宝顶三座外,宫门、朝房、享殿均为一组建筑群。
庄襄亲王绵课第十三子奕■,道光六年(1826)七月袭庄亲王,八年“以宝华峪地宫入水,追论绵课罪,降奕■郡王,并夺诸子奕■、奕■、奕■、奕庚职。十一年,上五十万寿,复奕☆亲王。十八年(1838)九月,坐与辅国公溥喜赴尼寺食鸦片,夺爵。”(17)《道咸以来朝野杂记》记述较详:“东便门外运河之滨,有灵官庙,实尼僧广真住持,时人呼为广姑子。于道光中叶,其庙中香火极盛,且地邻二闸,夏季游人众多。广真又招伎设赌,诱贵族诸子弟入局。历数年之久,风声甚大,为御史所参。参军统领派弁往抄,适值广真作寿,来宾甚盛,因而俱罹于难,复究出庄亲王、喜公爷诸人,皆因之革爵。广姑子则归刑部判罪发遣。好事者编作曲词,到处唱之。今单弦排子曲与马头调中灵官庙,即此事也。”(18)随着奕☆的革爵,庄亲王由庄亲王允禄第二子弘普这一支,“飞”到了庄亲王允禄第八子弘☆这一支。由弘☆长子二等侍卫、辅国将军永蕃的长子、二子先后袭爵。
永蕃的长子绵护,乾隆四十八年(1709)五月二十九日生,初封奉国将军,道光十八年(1838)袭庄亲王以后,任都统、领侍卫内大臣、阅兵大臣、管理健锐营事务,道光二十一年(1841)十一月二十四日午时薨,年59岁,谥曰勤。(19)尔后绵护二弟绵☆袭庄亲王,他曾任右翼近支总族长,道光二十五年(1845)九月十三日去世,享年60岁,谥曰质。(20)绵☆长子奕仁,道光四年(1824)十月十三日生,初封辅国公,道光二十六年(1846)袭庄亲王,后任右翼近支总族长,咸丰二年(1852)在御前行走,咸丰九年因病开去一切管辖,王俸照旧分发。(21)“府务无论巨细皆为福晋理之”,“倚仗为慈安皇太后之姊”,以“近畿一带荒歉”为藉口,把道光十八年(1838)分家时的条款推翻,从咸丰三年(1853)至同治二年(1863)所欠本家载焘等各家白银不下万余两。“各本家穷苦不可言状”,告到恭亲王面前,经调解后只给了一年即爽约。同治六年(1867)再上告敦亲王,敦亲王上奏给两宫皇太后才获解决,载焘等人虽被“一并斥革”,但生活有了保障,免去了“穷苦冻馁”,他们整理了《述恩儆嗣记》记其事。(22)庄亲王奕仁于同治十三年(1784)十月初三日病故,终年51岁,谥曰厚。(23)庄勤亲王绵护、庄质亲王绵☆及庄厚亲王奕仁他们的葬地在西陵南侧长松岭,俗称小新陵。墙圈内三座碑楼,三间宫门、东西朝房各三间,享殿五间。
在小西衙门以西就是姑娘坟,据说是一位王爷去世时,一个孙女降生了,生不逢时,没有口粮,年龄不大自尽而亡。笔者认为应是某位王爷未受册封的姨太太,府中称为姑娘,王爷去世时,吞金自尽。姑娘坟西南有一松树圈,内有坟头两座。其一为丢爵的奕☆,他在道光二十年(1840)九月被发往吉林,“又娶民女为妾”,(24)二十三年(1843)改戍黑龙江,三十年(1850)正月奉旨释回。咸丰十年(1860)十一月二十九日卒,年47岁(25)。另一个坟头葬有庄亲王载功,他在光绪二十八年(1902)九月袭庄亲王,曾任正红旗总族长、内大臣,民国四年(1915)正月二十七日去世,享年58岁,谥曰恭。他的嫡福晋为额附景寿(原“赞襄政务王大臣”之一)之女。(26)
在后陵东边大楼沟、小楼沟的“上坎”,俗称大立峪的地方,葬有一位庚子年间的肇祸之臣,他就是革爵庄亲王载勋。他生于咸丰三年(1853)十二月二十六日,初封辅国公,光绪元年(1875)袭庄亲王。曾任右翼近支第四族族长,管理近支婚嫁、左右两翼宗学、雍和宫事务。光绪二十六年正月,署正蓝汉都统,二月授宗人府左宗人,五月派出督饬守城事务,授步军统领。八国联军侵入北京,他追随西太后、光绪帝逃亡西安,派为行在查营大臣。(27)“过蒲州府时,忽降谕旨,着革去庄亲王载勋爵位。至西安后,又于辛丑正月初三日(1901年2月21日)降旨赐帛。”(28)他原准备在小新陵兴工建坟茔,已然备足了材料,没来得及动工。
历史上的磁家务,圈内松柏树有上千株,圈外栽有柿子树、核桃树,在山下望去,蔚为壮观。照看坟地有赵家等数十户,每逢清明、中元,他们就忙碌几天,准备整猪、整羊和酒席,将园寝中的杂草除掉,打扫干净,迎接府中来人祭扫。庄亲王府的载偃、溥岓、毓展卿均到过这里。1927年,庄亲王溥绪将磁家务的树木卖掉一部分,换了钱花。馒头山顶留下一棵柏树,高十米,树身盘旋而上,树顶呈伞状。不到一年的光景,东北第一军司令于学忠的部队到达磁家务,由于学忠之父在现场监督,将王爷坟盗发,弄走后陵的驮龙碑和其它石料。房山县柴厂村刘振山(俗称小老虎,蔑称小老鼠)也步着他们的后尘,连盗墓带“扫茔”。
解放后,王爷坟西部建立了采石场,1974年房山县水泥二厂盖楼房,将这里的建筑物拆除。目前只有享殿的月台和一口改观的石井。1955年大安山矿和东区矿在王爷坟东部建设了家属区。如今,粮店门口是过去前陵的位置,火车道边还有些三合土。后陵也拆除了,废石料运到了河滩。1964年在后陵建立仓库。准备在地宫存放档案,因有积水作罢。三间四柱的石牌坊尚完整,两方石桩在库南门。 [后注]
①、②、⑤、⑩、(11)、(12)、(13)、(16)均见《爱新觉罗宗谱》甲册1942~1944页。有删节。
③庄亲王府长房长孙金毓翎先生口述。
④见《道咸以来朝野杂记》60页。
⑥见《爱新觉罗宗谱》甲册2003页。
⑦同上书,1992页。
③、⑨《清史稿》三十册9049页。
(14)《啸亭杂录》卷六162页。
(15)、(17)、(24)见《清史稿》三十册9050页。
(18)《道咸以来朝野杂记》19~20页。
(19)、(20)、(21)、(23)均见《爱新觉罗宗谱》甲册1974~1975页。
(22)抄自《述恩儆嗣记·序》。
(25)见《爱新觉罗宗谱》甲册1958页。
(26)同上书,1979页。
(27)同上书,1975页。
(28)全国文史资料34辑239页。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