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神赋赏析

如题所述


洛神赋为曹植于魏文帝黄初四年所著。最早见于萧统昭明文选,其序称曹植由京城返回封地时,途经洛水,忽然有感而发,并作此赋。洛神为中国神话里伏羲氏之女儿,其因为于洛水溺死,而成为洛水之神,即洛神。此赋为曹植所著的文章里较为著名的。洛神赋是曹植模李恒建新浪微博仿战国时宋玉神女赋对楚王梦巫山神女之事而作,虚构自己在洛水边与洛神相遇的情节,全篇想象丰富,描写细腻,词采流丽,对洛神的描绘,诸如婉若游龙、_纤得衷,修短合度、气若幽兰等,皆可见巫山神女的影子。此赋感宋玉对楚王神女之事是对楚辞中以男女关系譬喻君臣关系的继承,其亦屈子之志也。另一说为感甄氏而作。
背景
三国时代文学名家曹植的浪漫主义名篇洛神赋。洛神赋原名感鄄赋,一般认为是因曹植被封鄄城所作;亦作感甄赋,甄通鄄,但也有人认为其写作牵涉到曹植与魏文帝曹丕元配甄氏之间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感情。
据文昭甄皇后传载:甄氏乃中山无极人,上蔡令甄逸之女。建安年间,她嫁给袁绍的儿子袁熙。东汉献帝七年,官渡之战,袁绍兵败病死。曹操乘机出兵,甄氏成了曹军的俘虏,继而嫁曹丕为妾。
曹操的夫人刘氏生长子曹昂,早年死于宛城。次夫人卞氏生四子:曹丕,笃厚恭谨;曹彰,勇而无谋;曹植,聪明机警,却嗜酒放纵;曹熊,身体病弱。
曹植天赋异禀,博闻强记,十岁左右便能撰写诗赋,颇得曹操及其幕僚的赞赏。当时曹操正醉心于他的霸业,曹丕也援有官职,而曹植则因年纪尚小、又生性不喜争战,遂得以与甄氏朝夕相处,进而生出一段情意。曹操死后,曹丕于汉献帝二十六年,登上帝位,定都洛阳,是为魏文帝。甄氏因激怒曹丕,不仅未能封后,最终亦惨死,据说死时以糠塞口,以发遮面,十分凄惨。
甄氏死的那年,曹植到洛阳朝见哥哥。甄氏所生的儿子曹睿陪皇叔吃饭。曹植看着侄子,想起甄氏之死,心中酸楚无比。饭后,曹丕遂将甄氏的遗物玉镂金带枕送给了曹植。曹植睹物思人,在返回封地时,夜宿舟中,恍惚之间,遥见甄氏凌波御风而来,曹植一惊而醒,原来是南柯一梦。回到鄄城,曹植脑海里还在翻腾着与甄氏洛水相遇的情景,于是文思激荡,写了一篇感甄赋。四年后,曹睿继位,即魏明帝。因觉原赋名字不雅,遂改为洛神赋。
宋人刘克庄却说,这是好事之人乃造甄后之事以实之。明人王世贞又说:令洛神见之,未免笑子建伧父耳。清代又有何焯、朱干、潘德舆、丁晏、张云等人,群起而鞭挞之。
把他们的论点综合起来,大概有如下几点:
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丕与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色胆包天,不怕掉脑袋了吗?
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王者乎?
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
感甄赋确有其文,但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
洛神赋一文,是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纯是爱君恋阙之词,就是说赋中所说的长寄心于君王。后来的人否定感甄说不过是重复这些观点。如果说有所增加,只是说,14岁的曹植不大可能向曹操求娶已经24岁的已婚女子为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