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多少钱?

如题所述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

古代的一两银子相当于今天的多少钱?

这个问题很难回答,因为“古代”这个概念太大了。春秋战国是古代,秦汉魏晋是古代,唐宋元明是古代,鸦片战争之前,古代跨越了几千年。这几千年间,白银的购买力如何保持不变?更何况银和银不一样。有成色好的“98尺银”、成色差的“85尺混银”、虚的“粒银”。他们的购买力肯定有差异吧?此外,我们还要考虑地区差异。在同一个时代,同样的钱在北京可能不值钱,但去农村可能值钱。最后,一两银子的重量在不同朝代是不一样的。东汉的“二”很轻,不到15克,唐代的“二”很重,有一两超过40克。所以你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加上很多限制:你指的是哪年哪地什么颜色的银?

19世纪,北京有三种银:碎银、银锭和银元。碎银和银锭是“中国制造”,颜色不同。以粒银为例,笔者计算出一两银子的标准重量:37.31克,一两粒银所含纯银的重量:34.9克,像这样的一两银子在公元1884年的北京可以买70多斤普通大米。鉴于现在普通大米每斤卖三元左右,可以估算出当时的一两银子相当于现在的两百元左右。如果用一两银子买鸡蛋,可以买三四百个鸡蛋,还是相当于两百多块钱。如果用来租房子,一两银子的购买力远远超过两百多元。当时在北京市区租一套六间、面积半亩的四合院,一个月只要一两银子,可见当时的北京并不缺房,而且房租比伙食便宜得惊人。

19世纪,银元也是北京的通用货币。银元是清政府后期铸造的。当时,中国的银元主要靠进口,包括墨西哥的杨颖、英国的展洋和日本的杨龙。

无论银锭还是银元,一般都用于大宗交易。普通市民生活,铜钱是最常用的。硬币的种类很多,有面值一便士的“造币”,面值十便士的“典当十币”,面值一百便士、一千便士的“典当一百币”、“典当一千币”。清朝的时候,北京有个习俗。无论哪种铜币,都要按面值的两倍来估价。比如一千币本来是一千币,在北京确定是两千币。一千币“当十币”本来是一万币,在北京确定为两万币。有学者认为,清朝初期,北京铸造了一种很轻的铜币,简称“京造币”或“京造币”。北京制造的硬币的面值是一便士,但它的重量是后来铸造的硬币的一半。后来,北京制造的硬币不再流通,但它仍然是最基本的计价单位。换句话说,在赚钱之后,当十个硬币代替北京硬币的时候,人们仍然习惯于按照北京硬币来估价,而且因为两个硬币相当于赚钱,所以人们看到赚钱和十个硬币的时候,就自动把面值翻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