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运用家具木头与木头连接用了什么方法?

如题所述

古人运用家具木头与木头连接用了卯榫连接方法。通过卯与榫的契合,达到紧密稳定结构。经久而不松动,愈用而愈紧凑。

卯榫的经典与巧妙之处在于区别于现代结构连接方式,不使用铁钉固定而比之更牢固耐用,而卯榫的结构也演化为多种方式出现于我们的生活应用中。

而其中最为显眼的便是斗拱,在中式古建筑中,华夏大地,南北东西,处处可见房屋中大量使用的斗拱,复杂而唯美,繁琐而坚固,成为廊檐中式结构经典。

这一创造性的发明自出现后便大量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中,经千年以上的传承后不断发扬光大,并在勤劳智慧的人们手中不断改善和创新,最后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卯榫在传承过程中也衔生出了多种用途,并在材料使用方面也不再拘泥于木材,而是发展到了石材,玉器,纺织等多种材料之上。

扩展资料

卯榫结构大致分类:

1、棕角榫:棕角榫因其外形像粽子角而得名,从三面看都集中到角线的是45度的斜线,又叫“三角齐尖”。多用于框形的连接。另外,明式家具中还有“四平式”桌,其腿足、牙条、面板的连接均要用棕角榫。

2、栽榫:又叫“桩头”、“走马销”,是一种用于可拆卸家具部件之间的榫卯结构

由于要拆卸,榫头易磨损,甚至损坏,出于维修方便,也避免因榫头损坏而使家具部件报废的情况,一般都采用另外一种木料来制成榫头,然后将榫头栽到家具部件上。栽榫多采用挂榫结构。罗汉床围子与围子之间及侧面围子与床身之间,多用栽榫。

3、楔钉榫:是用来连接圆棍状又带弧形的家具部件,如圆形扶手的榫卯结构。虽然也是两根圆棍各去一半、作手掌式的搭接,但每半片榫头的前端,都有一个台阶状的小直榫,可插入另一根上的凹槽中。这样便使连接部不能上下移动。

4、暗榫:两块木板两端对接,使用燕尾榫而不外露的,叫“暗榫”或“闷榫”,是制作几、案、箱子之类必用之榫。

5、套棒明清椅子的搭脑不出挑,与腿交接处不用夹头榫,常用腿料作方挖出榫,搭脑部位则挖方形榫眼,套接,故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卯榫结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7-09-01

    卯榫结构。
    基本包括:斜扣式拼接、内穿条拼接、燕尾拼接、企口拼接、插入方榫接、燕尾穿条、扣齿拼接、外穿条拼接、穿带燕尾拼、吸盘燕尾拼

    卯榫结构的最基本单位为榫头和卯眼,榫头和卯眼为一一对应关系,榫头与卯眼必须相适合,彼此相适合的一榫头与一卯眼的凹凸相合为最基本的卯榫结构,由正整数个基本卯榫结构组成的整体系统应该符合系统学的一切特征。

    1、恒在公理:卯榫结构所存在的物质基础对于卯榫结构本身是恒在的。

    2、存在公理:卯榫结构中的任何两个组成部分都是有差异的。

    3、演在公理:卯榫结构是相互间存在差异的各组成部分的整体系统,系统内的各元素在整体范围内皆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关联性。

    4、泛稳定原则: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作为一个系统具有相对稳定性。

    5、泛互作原则: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是由各基本卯榫结构互作的结果。

    6、泛结构原则: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

    7、泛相对原则:同一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在不同时空具有不同的作用。

    8、泛组织原则: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具有组织性与层次感,可对其进行内部细化。

    9、泛惯性原则:卯榫结构中以榫头和卯眼为基本单位与彼此相适合的一榫头与一卯眼的凹凸相合连接方式具有思维认知上的稳定性。

    10、相容性原理: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需要一定的物质与空间基础且具有一定的结构独占性。

    11、适存性原理: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在实际应用中存在着空间上的限制。

    12、波动性原理: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在实际应用上存在着时间上的变化。

    13、交汇性原理: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在一定条件下可重组为不同的同层次系统。

    14、协变原理:卯榫结构所构成的整体系统制约了部分榫头和卯眼所存在组合的可能,系统内部分榫头和卯眼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空间上的重新组合可使整体系统重组为不同的同层次系统。

第2个回答  2015-09-26

 古代虽然也有钉子,但 是古人做家具时用于木头与木头连接的方法是用“卯榫”连接的。

第3个回答  2010-09-11
木字旁,右边上面是一个“隽”的上半部分,下边是一个“十”字,不会念这个字~也不会打……
第4个回答  2015-10-06
主要用榫卯。少数鱼胶粘或竹木钉。极少金属钉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