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纳兰性德)意思

如题所述

“长相思(纳兰性德)”其实指的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叫作《长相思·山一程》,这句诗的意思是: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作品原文】: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词句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作品赏析】:

清初词人于小令每多新创意境。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08-02

我们先来看看原文:

长相思·山一程

纳兰性德〔清代〕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然后再来看看译文: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注释】:

程:道路、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

榆关:即今山海关,在今河北秦皇岛东北。

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聒(guō):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创作背景】: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赏析】:

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从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全篇融细腻情感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作者用山,水,千帐灯,风,雪等大的物像,来寄托细腻的情感思绪。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没有一般边塞诗的大气、沉痛、悲凉、雄壮,而是风格婉约,笔调缠绵,少了抑扬顿挫的沉雄,多了小女儿的缠绵情态。

这首词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是很为前人称道的。词人在写景中寄寓了思乡的情怀。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1685),满洲人,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其诗词“纳兰词”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彩夺目的一席。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虽侍从帝王,却向往经历平淡。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流传至今的《木兰花令·拟古决绝词》——“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富于意境,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

第2个回答  2020-12-14

是纳兰性德比较有代表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本身是描写纳兰性德在军旅跋涉当中的艰难曲折,还有一些思乡的愁苦情绪,但纳兰性德却将它写出了一种美感。

长相思本身是名,每一个词牌都有规定的字数和韵律。前半部分,山一程,水一程,指的当然是在行军过程中路途的遥远,跋山涉水十分艰难。榆关指代今天的。畔,也就是边的意思。榆关那畔,这里就是指山海关的另一边。千帐灯,这里也是虚指,说明营帐之多。行军人数之众。后半部分,风一更雪一更,指天气风雪交加。聒就是指声音嘈杂的意思,故园和前面的乡心相呼应,都指故乡,也就是北京。此声是代词,即指前面提到的风雪之声。

整首词的大意是:这一路行军的路上,跋山涉水,路途遥远,旅途艰难,但众将士们一心向着山海关那边进发。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千万营帐里都点起了灯。本来应该是休息的时刻,因为账外风雪交加,声音不绝于耳,让战士们无法入睡,也无法在梦里进入久别的家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故乡。昔日在我温暖的家乡,是没有这般风雪之声,严寒之苦的。

整首词不仅描写了塞外行军的艰难,旅途天气的恶劣,并且通过夜间莹莹灯火,账外凄凄风雪,烘托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作者情绪之所以如此复杂,也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系。纳兰性德,字容若,他本身就非将门,而是出生于书香世家,又是皇上的贴身侍卫,可以说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反而少年才子,春风得意。也正是在这一重身份下,离开温暖宁静又美好的家乡,远赴塞外。在外越是苦寒,就越是引起内心浓烈的思乡之情。两相对比之下,情感也产生激烈的碰撞,达到高潮。整首词语言朴实无华,看似白描的手法,却表现出真挚的情感,自然而然,有感而发,毫无雕琢痕迹。自古以来,也多被众人称道。

第3个回答  2010-09-11
长相思
○ [清]
山一程①,水一程。
身向榆关②那畔③行,
夜深千帐④灯。
风一更⑤,雪一更,
聒⑥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⑦无此声⑧。

纳兰性德

◇注释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
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
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嘈杂扰人。
⑦ 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担任侍卫期间,曾多次跟随康熙出巡,宠遇非常。康熙二十一年早春,纳兰
性德随御驾东巡、去往山海关外(沈阳)。途中,写下了这词,成就一首描写边塞军
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
上阕写山水行程。一路爬山涉水,鞍马劳顿,目的地只在榆关那边。清寒的时节,苍
凉的去处,那万丈穹庐下安扎的营帐,望去好似繁星落地,璀璨异常。如此壮丽之景,只
从词人“夜深千帐灯”几字中,我们便可体会无二。
下阕承接“夜深千帐灯”,继续写“夜”,过渡自然。夜深了,诗人还是睡不着,
风雪交加嘛,一更接一更,真是吵死个人。写景毕竟为抒情。词人身为侍卫之职,一生多
鞍马劳役。急风飞雪的出塞路上,帐外长久的风雪声,勾起的是对“故园”无尽的思念,
2 7

读阅典
对家中温暖的无尽的思念。
这首词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整齐的对称之美。其一,上一阕,山水相迭,一程接一
程,主要是写空间上的延续;下一阕,风雪交加,一更接一更,主要是写时间上的延续。其
二, 上一阕, 强调“ 身”, 行程之中身好累。“‘ 身’ 向榆关那畔行”,“ 身” 在哪里
呢?作者经过了崇山峻岭,大河小川,山海关外,经过了许许多多的地方,总之,身在旅途,
军营帐篷中。这里面有多少的不得已呀!真的是“身在曹营心在汉”,留下绵绵无尽的想象与
回味的空间;下一阕,强调“心”,难眠之时心好苦。在这样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连做一
个思乡梦都做不囫囵,做不安逸。心好苦,是身好累的合理延续。其三,上一阕,无论是
山水还是灯火,都重在写所见,写视觉;下一阕,无论是风还是雪,都重在写所闻,写听
觉。“故园无此声”,那有的是什么呢?当然是温馨,令人留恋的甜蜜和温馨。其四、上一
阕,从大处着眼,铺写一路行程中的这一处,从白天到黑夜,这一处中的千万帐灯火。重在
写外,表现外在的时空印象;下一阕,从小处落笔,内敛到“我”这一帐。重在写内,展
示这一帐内“我”的耳闻以及“我”的内心感受。时空尽在“我”的“耳”中、“心”
中。
总的来说,上阕写面、写外,铺陈壮观;下阕写点、写内,曲描心情。选取的都是平
凡的事物,如山水风雪、灯火声音。又采用短小精悍而通俗易懂的语句,轻巧排列,对应整
齐。信手拈来,不显雕琢。近代大学者评价说“容若词自然真切”。全篇融细腻情感
于雄壮景色之中,尽显非凡。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1-24
一、全文
长相思·山一程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二、注释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嘈杂扰人。
⑦ 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三、翻译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四、赏析
上片在“一程”又“一程”的复叠吟哦中,展示出与家园的空间阻隔不断地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严重增大,空间感与乡情构成尖锐冲突。正在这种行进方向和心绪逆反背离中驻营夜宿,“夜深千帐灯”,似是壮伟景观,实乃情心深苦之写。白日行军,跋涉山水,到夜深时仍灯火通明,难入梦乡,这是因思乡而失眠。于是转入下片乡情思恋之笔。
“一更”又“一更”的重叠复沓,于听风听雪的感觉中推移着时间过程,时间感知于乡情的空间阻隔而心烦意乱,怨夜太长。说“聒碎乡心梦不成”,其实是作者乡心聒碎梦难成,情苦不寐,只觉得风声雪声,声声扣击入心窝,难以承受。在“乡园”时是不会有这种令人痛苦的声响的。将主观因素推诿客观,语似平淡,意更深沉。此类迁怒归咎于风雪声写法,心理情态能充分表现出来。看似无理,反见情痴,愈是无理之怨,其怨愈显沉重。叠句和数字“一”、“千”的运用强化着视、听觉感受中的焦虑,怨怼,幽苦,亦是此词值得辨味的佳处。纳兰性德身为一等侍卫,却极厌烦“扈从”公差,于是构成传统羁旅题材的又一种类型。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