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中秋节思乡的事例

300字
500字不能转发的 是作文

  乡味与乡情

  作者:王京

  那轮家乡的中秋明月,我已有多少个寒暑未曾相见?怕是十个手指都不够数了。特意拍了一张照片,打算在这个中秋节给父母寄回去。

  爸爸妈妈,女儿早就长大了,这两道菜,从我小的时候起,你们就经常做给我吃,如今离家万里,故乡的菜香依旧和我在一起,。

  我们一家人,住在蜀地的长江边上,爸爸一向擅长炒肉菜,鱼香肉丝就是一绝,我走过了这麽多地方,品尝过无数的川菜馆,这道菜始终没有比爸爸炒的更好吃的。而且,在我们家里,有一个传统,就是我每一次回家,在家里吃到的第一顿饭,总是离不开鱼香肉丝。

  还记得我第一次出远门回家,是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从温煦的天府之国,跑到寒风凛冽的北京,在十二月底,因为开水房外冻结的薄冰,结结实实的摔了个跟头,一个月过去,直到放假,伤口反复感染,我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第一次回家,路走的格外辛苦,辗转千里,火车汽车,回到家已是凌晨一两点。四川的冬夜,寒意沁骨,家里的温暖菜香,却飘进了心里,爸爸还是那麽好脾气的说:快吃饭吧,刚炒好的鱼香肉丝。他的言语那麽平静,好像我这个从小就想往外跑的女儿,并不曾离家多日,只是晚上放学归来,又乖乖的坐着吃饭了。这一次的鱼香肉丝,也许并不是爸爸炒的最好吃的一次,但却让我最真切的感受到了,“家”这个字眼,是多麽的温柔。后来,我快出国了,爸爸开始赶鸭上架的教我炒菜,其中自然少不了鱼香肉丝。关于“色香味”的要领说了很多,可是,就我这水准,几年来一直做饭,鱼香肉丝始终炒的不伦不类,爸爸,你看到照片,就不要笑话我的刀工或是上色什麽的,好不好?

  妈妈因工作很忙,并不怎麽做饭,青菜却炒的非常有灵气,几瓣蒜,几粒干辣椒,麻利的往油锅里一扔,青菜一倒,铲子左翻右翻,一盘菜就娇艳欲滴的出锅了。我做的蒜炒青菜,最低的家常水准,名头也不响,只是想让妈妈知道,我可是坚决贯彻她的“健康节食法则”:少吃米饭少吃肉,多吃蔬菜才能瘦。我的妈妈是天底下最能审时度势的妈妈,最讲究“此一时彼一时”。

  儿行千里,父母常忧,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会照顾自己了,也正在学著照顾自己的小家,还会照顾你们的未来。那轮中秋的月,要等到我们一家人真正团聚的时候,才算得上最明最亮吧。

  中秋皓月思先侨

  作者:梅振才 纽约华埠

  我没有见过祖父,只珍存著一帧他在芝加哥冼衣店工作时的残旧照片。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像当年侨乡的很多父兄一样,离乡别井,离妻别子,背负乡愁,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这块“新大陆”,追逐“金山梦”……

  我无法想像祖父当年的落寞和艰辛。只知道,他离乡时祖母尚年青,有三个儿子,最大的只有十岁。浩瀚的大洋隔开两岸的亲人。潮起潮落,四十年过去了,祖父一次都未能回乡探望亲人。最后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当时我正在北京读大学,噩耗传来,不禁写下一首悼诗,哀悼素未谋面的祖父,和与他一样命运的父老:

  落魄天涯四十秋,云山万里水悠悠。

  悲风易断还家梦,浊酒难销去国愁。

  杵声凝血泪,浮生客恨逐江流,

  寂寥孤冢横荒岸,无限烟波一海鸥。

  二十五年前,我追随祖父的足迹,也来到埋葬了祖父青春的“新大陆”。我先到芝加哥郊区的华侨坟场,在祖父凄清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也许是喝侨乡的水长大,我最钟情到处寻觅和凭吊先侨的遗迹。最令我震憾的,是参观两所移民历史博物馆:纽约的“哀离思”岛和加州的天使岛。先辈的屈辱、艰辛和牺牲,令我唏嘘不已。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我总是情不自禁想起祖父和几代先侨,他们是移民荆棘路的拓荒者!饮水思源,对先侨的最好纪念,是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爱乡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

  谁能体谅我的心

  作者:黄锦文 布鲁伦

  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如果在这样的夜晚不经意间翻开放在茶几下相册,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那就来一支Kenny G的萨克斯曲《回家》吧,让它带著我那些难以得到抚慰的诉求飘向故乡,再斟一杯用爱和离别调和的苦酒去燃起思乡之火焰在胸中燃烧。

  我知道,十年中,故乡已沧桑巨变,但晨曦中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依然在我的耳畔回响;十年后,上海人已今非昔比,但我依然想问我的朋友你们可好?往日的故事早已尘封;往日的朋友也已杳无音信;惟有我的思念与日俱增。我的父母早已是古稀之年,步态蹒跚,百病缠身。昔日膝前嬉闹的孙子如今已高出爷爷许多,偶尔在电话里说上两三句却是语无伦次。我真是对不起。妈妈总是在电话的那一端跟我说,“什麽什麽地方又造了什麽什麽。”爸爸总是在电话的那一端跟我说,“侬回到上海保证连路也不认得了!” 字里行间流露的殷切期盼,叫我辗转反侧。日薄西山的老人能再有多少年啊!令我归心似箭。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上海居然在我的脑海里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神秘了?我的心被拨撩得奇痒难忍。回去吧,去打开束之高阁的往事,去寻觅如烟飘散的朋友;回去吧,让十年中经历的种种是是非非和酸甜苦辣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一走了之!

  但命运却已把我们和纽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孩子在纽约生活的时间是在上海时间的两倍,他所有的朋友和老师都在这里。十年的交融使他与这块土地密不可分,这里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进入了这里最好的公立高中,他有他的梦想,那也是我的梦想,因为他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怎能让他半途而废?!,我难以抉择,我的心灵备受煎熬。又怎一个“归”字可以了却?!

  白霜逐渐染上我的双鬓,酿造了十年的思乡之酒亦愈发浓烈。每逢佳节来临,我不敢登高远望,也不想举杯消愁,让我的心如水般地平静吧,可那支萨克斯曲《回家》总是萦绕在我的脑际挥之不去…。

  思念父亲

  作者: 赖该发 新泽西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张照片是2004年春妻子在家乡为父亲拍的.它是父亲这一生最后的一张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让我想起那年中秋节,想起那个与父亲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全家人团圆的节日.我自从1989年来美求学却多年没有回去和亲人一起过过中秋节.直到2004年中秋节我终于有机会和国内的亲人团聚,但它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中秋节.2004年中秋节前得知父亲重病,于是在节前回去看望父亲.回去见到父亲是在医院的重症病房里,当看到父亲时他已经很虚弱,需要用氧气帮助维持呼吸.真不敢相信一直很硬朗的父亲会瘦成这样,我的心里痛苦不堪.当他看到我回来站在他的床前时,眼睛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我知道,他一定很高兴.我在病房里和父亲度过了十几年来唯一的一个中秋节.第二天一生辛劳的父亲就永远地离我而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和父亲就这样匆匆地团聚,又匆匆地离别,并且是永远地离别.如今我只能通过照片思念著已故的父亲.有首歌里唱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对于我们远在他乡的人们更要如此.希望朋友们能常回家看看亲人们.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

  思念

  作者:杨美薇 纽约

  我是父母亲的独生女儿,从小就常常听到亲戚朋友们半开玩笑地说,我和父母亲是三位一体,不可分离的。可是现在呢,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把我们分隔的非常遥远,非常遥远......

  这张照片是1992年夏天,我出国留学十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国探亲,在家中拍摄的。不幸的是,1998年的重阳节,母亲因病去世,这种三个人共聚一堂的日子,从此成为了永久的回忆,和无限的思念......。

  母亲是一位元钢琴教师,也是我音乐上的启蒙老师,在我童年的时代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她创作了一首美丽的中秋儿歌,送给我作为中秋礼物。我念念不忘这首儿歌。每当我看到母亲那慈祥的照片,心中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为了纪念母亲,我把这首歌改编成为一首钢琴小曲,名为“中秋之歌”。

  说到父亲,他是我心中最尊敬,最钦佩,最值得骄傲的人,父亲是一位建筑工程师。

  父亲不但在事业上有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一个模范丈夫和模范父亲。

  1979年11月,为了进一步学习音乐和钢琴,我来到了纽约。1986年父亲突然中风,却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情绪,他毅然独自承受疾病的折磨,完全不让我和母亲知道。过了很久,一个亲戚无意中透露出这种情况。1989年,我拿到钢琴演奏硕士学位,才赶回广州去照顾父亲。可是父亲再度两次中风,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父亲今年已经87岁,双目失明。孤寂的他,生活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

  今年中秋节,我将会回到父亲身旁,在他的耳边,唱我那中秋之歌......

  柔柔月光祖孙情

  作者:北京中文学校 洪艾莉 (指导老师 赵义军)

  浩浩苍穹,月光如水。在柔柔的月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姥姥温柔的微笑,聆听著姥姥柔和的话语,感受著姥姥轻柔的抚摸……

  姥姥就是我心中的明月,就像这张照片中,我依偎在姥姥的身边,就有享不尽的呵护、关怀、温暖、幸福。

  我出生后,妈妈工作很忙,姥姥照顾我长大,因此我和姥姥朝夕相处。姥姥对我的关怀就像月光一样,温柔、细腻,无所不在地追随著我。渴了,有温度适合的水;饿了,有营养可口的饭菜;冷加衣,热打扇,夜盖被,日陪伴——在姥姥的悉心呵护下,我健康地长大,几乎从来没有生过什麽大病。

  姥姥曾经是大学老师,她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儿时,她教我唱歌、画画,上学后,她辅导我做功课。最使我受益的是,姥姥说一口轻柔漂亮的“京片子”,每天听著姥姥那林间清风般的话语,我虽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第一语言却是标准的普通话。至今,我到中国旅游,人家都拿我当地道的北京女孩儿。

  姥姥的爱温柔细腻,她永远知道我最需要的是什麽。小时候,我喜欢绒毛玩具,姥姥就给我买各种各样的绒毛玩具,柔软的玩具环绕著我,就像姥姥的爱包围著我。长大一点后,我在外边遇到什麽不顺心的事,总能被姥姥一眼看出。听著姥姥温和耐心的劝解,开导,我心中的“冰块”不知不觉中溶化了。姥姥是我的知心人。

  前年,姥姥回中国去了,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仿佛缺少了什麽。我想念姥姥,刻骨铭心的想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望著天上的明月,我相信姥姥也会在月光下想念著我。

  黄汝斌:旅居纽约的华侨,晚年经营地产生意,2000年2月5日去逝。根据他的遗嘱,“黄汝斌基金会”已在最近几年捐赠于中国贫困乡村的教育170万美元。

  四世同堂

  作者:Kathy Luo

  思乡之情是剪不断,理还乱。1990年我带著60美金只身来美,儿子阴差阳错未获得莶证。这一隔竟是16年,甚至几十年。在美国从零开始,艰苦奋斗,身份问题廹在眉睫,我移民去了加拿大。

  第一次回国是离家第九年,拿到了加拿大的绿卡、才回去看望老父和儿子。儿子却有一大堆的怨言,我很无奈。(我于70年代离婚)1997年我与一位美国先生结婚,又辗转从加拿大回到美国。在美国虽然已有家,在中秋节之际仍免不了对故土和亲人思念。

  中文台这个思乡、思亲、的节目也牵动了我的心,阴晴圆缺不能两全。今年7月、我和丈夫回上海探亲,父亲已高夀93岁、小孙子四个半月,摄得一张全家福照片、“四世同堂”寄上。寄遥中秋节团圆的宿愿。

  少壮离户老大回,

  乡音不改鬓毛衰,

  辛欣几多游子泪,

  同堂四世甚感怀。

  我灿烂的黎明

  作者: 黄治平纽泽西

  这是我的故乡,闽江的起点,位于美丽的山城--福建南平。

  照片的景色是我二十岁前朝夕相处的地方。小时候,每当我走到我们家住在半山腰的小阳台上时,照片里的景色总是一次又一次深深地印在多的心里;我的梦就象闽江的河水,是从这里开始的。

  来美十几年了,其间走过了许多的名山,大川;但留在多心灵深处的只有这*“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的故乡山水。它是我心灵的港湾,灿烂的黎明。无论我生活怎样的状况(顺境或逆境),照片里的地方总能给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它是我心中的歌,滋润著我的梦;它是我母亲河,永保我有一份赤子情。

  思念战友

  作者:陈玫 纽约 皇后区

  拿著这张泛黄斑驳的相片,我的心回到了36年前,1970年6月4日,我们这一批16,17岁的“知识青年”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哭别了亲友。到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大田里滚了两个多月的泥巴。第一次放一天假,我们最兴奋而期待的就是一起拍张相片寄给家人。记得那天我们5点钟起床,步行40多里才到团部唯一的照相馆,为了题词我们争论了好久,题上豪言壮语觉得太虚伪,写上真心的词句又怕挨斗,最后才由我无奈又无力的写上“边疆……”后面的6点省略号(被相馆去掉)象征我们茫然而无知的前程……。36年过去,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来到美国,当年我们一起抡挑重担,想家一起抱头痛哭的战友都渐渐失去联系。人海茫茫不知现在大家可都安好?唯有这张相片在每年的中秋节拿出来看看,思念著我们那纯真,茫然,彷徨的蹉跎岁月。给孩子们讲我们那一代离奇的故事。亲爱的战友们,姐妹们!今晚你们是否也拿著相片互相的思念与祝福呢? 2006年9月15日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1
妈妈的手机坏了,黑屏,任你怎么摆弄,也是毫无反应。手机是一年多以前买的,还很新,所以这下不能用了,让老人很心疼。

我把手机拿去维修,回来后就听见爸爸在唉声叹气:“唉!最近一段时间,家里的东西老是坏呢!”我知道,爸爸又想起了今年夏天里坏掉的那台空调。不过,看爸爸的神情,好像并不只是单指这件事情,似乎另有隐情。老人嘛,总爱联想。我忽然想起,前两天爸妈好像在谈论着想回老家看看的话题(好作文尽在找作文网),现在想来,必是思念起今年清明刚刚去世的奶奶了。

奶奶一直待在偃师的老家里,很少出门,特别是百岁以后,老年人的恐惧一直把她困在家里。工作的关系,近些年我很少回家,总是妈妈在奶奶身边照料,也只有妈妈,能熟悉奶奶的一切好恶,精心而且周到,虽然辛苦,却也无怨无悔。爸爸回一次家,反倒让奶奶感觉像是客人来了,兴奋而且激动。记忆里,每到中秋,大家都会从四面八方赶来,聚在一起,不单单是为了过中秋节,主要是为了给奶奶祝寿,奶奶的生日就在中秋前夕,农历的八月初八,看着满堂的子孙,喜爱热闹的奶奶总是会笑的像一朵菊花,兴奋好几天。

月到中秋分外明,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啊!中秋节,对于我和我的家人来讲,有着不一样的含义,如果奶奶还在世的话,今年中秋,老家的庭院里,挨挨挤挤、热热闹闹,该是给奶奶过一百零四岁生日的时候了。对奶奶的思念,也在中秋月圆这一刻,让家人的心有了共同的交汇点。
第2个回答  2010-09-23
昨天是中秋节,晚饭以后,我和爸爸、妈妈高高兴兴地坐在阳台上,一边吃月饼,一边吃柿子,一边赏月。

一轮金黄的圆月已经高高地挂在天空中,向地上洒下皎洁的月光,像轻纱似的一般温柔。天空中云很淡,风很轻,月光很美,这构成了一幅漂亮的画。在深蓝色的夜空里,月亮显得更圆、更亮、更美了。这么美的月亮能不让人心动吗?这圆月非常调皮,一会儿钻进云姐姐的怀里,一会儿和星星谈话,一会儿唱歌跳舞……真拿它没办法。这时爸爸说:“其实月亮是不会发光的。它就像一面镜子,把太阳的光反射到地球上,所以这些光是不热的。”

不久,月亮旁边出现了一丝阴影。爸爸又说:“这黑影子是月亮上的‘海’,不过里面没有水。”

啊!这皎洁的明月引起了我的遐想。“啊!我知道,这时嫦娥一定很后悔,真应了那句古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呀!她地偷偷地看着后羿。后羿地在地球上看着给嫦娥的月饼和水果,默默地想念着嫦娥。再说吴刚,正在不停地砍五百多丈高的桂树,砍了又长……玉兔专心致志地捣药……”

中秋佳节真快乐呀,不但月亮圆,而且人们也和亲人一起圆聚。中秋节的月亮真是不可思议呀!

盼望已久的中秋佳节终于到了,人们兴高采烈,以各种节目形式来欢度这个传统节日。这天刚好是我叔叔的生日,大家一起在酒店里聚餐,庆祝生日,共度佳节。
来到酒店门口,哗!那里人山人海,连泊车的位子都没有了,人们把酒店都围了个水泄不通。幸好我们预先订好了四张桌,看到整个饭店人头攒动,热闹非凡的欢乐景象,我心里特别高兴,尽情地品赏着各种各样的海鲜和名菜。
吃完晚饭,我们就到海滨泳场看花灯。这时,一轮明月高高挂在天上,又大又圆,把整个大地都照得亮堂堂的。今年的天气特别好,九点十五分,我们来到目的地时,沙滩上已经灯火辉煌,游人如织了。我们沿着沙滩一边观赏一边向前走。走进大门,“奇灯异彩耀水湾,依山伴水放珠海”的巨副对联则提醒游人千万不要忘记了在此赏月的大好时光。进入泳场,只见偌大的泳场里到处都是火树银花,奇灯异彩。游人的欢歌笑语此起彼伏。沙滩上三五成群的珠海人摆开锅碗瓢盆,搞起烧烤;有的在沙滩上铺开塑料纸,放上月饼、饮料等等,围在一起,对月举杯;有的人还手拉手跳起舞;热闹无比。
今天晚上的花灯令我大饱眼福,真是流涟忘返。当我们怀着愉快的心情走在回家的路上时,圆圆的月亮也悄悄地跟在我们的后面。

中秋月夜

吃了晚饭,丁零零,电话铃响了,原来是爸爸要带我去看烟火。我听了真是兴奋不已。在等待爸爸的间隙,奶奶和我一起到阳台上去看月亮,因为今天多云,无数颗繁星全都躲在云层里,一轮圆月像光华四射的水晶球挂在天空,照亮了漆黑的世界。树啊,河流啊,房子啊,全裹在一层银色的、薄薄的轻纱中,皎洁的月光如倾泄的清流,注满大地。

爸爸的摩托车声从窗外传来,他大声地喊道:“俪俪,快点下来,再多穿点衣服,外面很冷的。”我马上穿了一件衣服,迅速地下了楼,车“嘟”地一声离开了家。一路上,凉风阵阵,开始觉得蛮舒服,渐渐的,感觉有点冷,让我尝到秋风的滋味,幸好衣服穿得多。快到行政中心时,前面的汽车、自行车都堵住了,我们的车只能停停开开,开开停停,慢得像龟爬。我心里真着急,眼看着前边快要到目的地了,可路上就是人多开不快,可能是全嘉兴的人都想办法跑出来了,想看看这难得一见的美妙烟花。好不容易,在交警叔叔的指挥下,我们停了车,找了一个地方坐了下来。天上的圆月跟随着我,今晚是团圆的日子,月色是多么迷人。突然,天上“啪”地一声,礼花像流星一样出现了。红的,蓝的,紫的……五彩缤纷,万紫千红。“哇!”真好看啊!人山人海中叫好声一片连一片,使人忘记了白天的疲劳和夜晚的寒冷。今晚烟花连续绽放了近30分钟,一会儿如天女散花,一会儿又有繁花似锦的“菊花”布满夜空,一会儿晶莹透亮的“星星”向你扑来,一会儿又见“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

烟花晚会结束了,人们陆续回家,我紧紧地抱住爸爸的身子,迎着中秋的凉风,回家了。天上的明月还是那么圆,那么亮……

[后记]:

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于是,我就写了这篇文章。

中秋节作文

小时候在农村长大,总盼着过节。春节和中秋是家乡最受重视的两个节日。或许是因为那时候生活水平比较低,只有过节时家里才会改善一下生活;或许是一到过节就放假,总会搞一些娱乐活动,自己可以痛痛快快地玩一场;或许两者兼而有之。总之,过节忙的是大人。但大人们忙归忙,每到过节也都有一种心情的放松。当然,最高兴的还是我们这些无忧无虑孩子。
春节的时候,虽然恰逢农闲,但总感觉每年都是忙忙碌碌的。惟独中秋,给人一种特别的欣喜,一种心境的安歇,一种特别的想往。后来想起来,似乎是心绪不同使然。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那既是收获的积蓄,又是收获的开端。说她是积蓄,是由于夏收才过不多时候。说她是开端,是因为秋天迈着她硕果累累的脚步迎面而来,融着人内心即将收获的欣喜。我想惟有经历过乡村生活体验的人,才会有这种情感、心境和内心深切的感受。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圆圆的月光之下, 圆圆的月饼,苹果熟了,鸭梨、葡萄等水果也都上了市。月光下,人们品尝着节日的美食,谈论收获的话题。一边赏月,一边思念身处异乡的亲人。实所谓:“每逢佳节备思亲”。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妈妈每年都要亲手给我们做月饼吃。妈妈做的月饼外观象大饼,很厚实,新鲜的面,新鲜的馅。不管是蒸出来的,还是烙出来的,上面都有用农家的大碗所刻画出来的月的图案,其中又有桂花雕印出的花瓣。馅,也很特别,主料是红塘,里面放些芝麻、清红丝,果仁、葡萄干什么的。新做出的月饼,蒸的,柔软可口,适合老年人;烙的,外焦里嫩,年轻人情有独钟。你看,新端上来的月饼,热气腾腾,一股清香味道儿扑面而来,真令人垂涎欲滴!

多少年过去了,虽然现在市场上的月饼琳琅满目,各种瓜果一应俱全,但是我还是喜欢吃妈妈做的月饼。月饼的花纹虽然没有太多变化,但是花纹总是那么的清晰,那么均匀,那么好看。所以一赶上中秋过节回家,总要吃上两大块儿,觉得好香、好甜……。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因为从餐桌上我看到了祖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水平变迁。

你看,农家餐桌上,除家禽肉类,传统的蔬菜等食品外,越来越多的餐桌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肉类、蔬菜、海鲜。

“无酒不成筵席”,喜庆的日子,中国人总要饮一点酒。过去,多是二锅头等高度白酒,现在人头马、茅台等国宴酒也堂而煌之地上了百姓的餐桌。这些都预示着祖国经济的崛起,百姓日子的红火。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小康生活不再是蓝图上的规划和设想,而是逐渐成为千家万户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真。

我喜欢中秋的意境。她每年都能给我带来新的感受,新的体验,新的收获。我愿意在这种意境中感受亲人的关爱,品味生活的哲理,体会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

中秋节就就要到了,我希望今年的中秋月更圆、更明,更祈望我的亲人愈加健康、我的家乡愈加美丽、富饶;也从内心起期望祖国更加繁荣、昌盛。或许,这就是我中秋情结的真谛。

中秋赏月

适逢中秋之夜,我仰望天空,望见一轮圆月,但不是我们常说的一轮皎洁的圆月,天空中有层层清云,如烟似雾,弥蒙在月光下。月晕恰恰是这圆月与清云的红娘,牵于二者之间,淡淡的点上一圈,既不喧宾夺主,又有万般娇态。
有人说,新月似芽,半月如瓢,圆月如西子之明眸。这似明眸的圆月要用在中秋之月上,实为不妥,谚语有“八月十五云遮月”之说。云生月隐,神秘、迷离。此中秋圆月虽不及西子之善睐明眸,却独具情调。
我愿随月在云中漫步,听她讲古老的传说;也愿站在静处悄悄凝望。不过,这一切都化为柔和的月光洒在我身上。这才是真实的接触,是老朋友的祝福。许多人愿意在屋中欢饮度过这中秋之夜,而我却更喜欢在宁谧的夜晚,在高高的阳台或户外倾听月的歌声,感受“月中清露点朝夜”。
我曾读过唐人曹松的《中秋对月》中“直到天头无尽处, 不曾私照一人家”的诗句,也曾看过李白《峨眉山月歌》中“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的绝对,还有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这些难得的佳作中曹松的诗抒发的是不平,《峨眉山月歌》抒发对故友的思念,朱先生的文章抒发哀愁。他们均写月,写月的无私公平普照大地,写月的淡淡月光给人的安慰,纵然其中并非都是中秋圆月。月亮从古至今都是思念、温柔、恬静的象征。尤其是中秋圆月,多少诗人睹物生情,写下传世之作;又有多少离别之人的惆怅。而我却没有这样的哀愁,我记起台湾的地震,它牵动着我也牵动着亿万炎黄赤子的心,一片片温暖跨海传情。中秋的月好象也正为此感人之举默默流泪。她,繁忙的信差,祖国人民的安慰由她传达。那么,原来思念、温柔、美好、恬静的象征中,更应添上一笔关爱和帮助,使无助的人看到她就想到希望,想到明天的美好。这月光虽不及太阳炽热的光芒,但却更能唤起联想——在困难之时,定有人伸出无私的手,给你帮助和温暖。这联想不是对世俗的乞求,而是我们这生活在地球上的一类年轻生命的本性——人性。大海纳百川,这中秋圆月仿佛是平静的大海吸收这每个人的思索,在她的温柔恬静中,思索的波涛也在缓缓地释放,化成云雾环绕其周。这是意境,注入新象征的意境。
愿这意境荡涤我陈旧的思想,冲刷掉世间的不平。或许你对这圆月还有些古老的思索,朋友,请开启你思维的闸门,畅想明天,畅想属于自己的“心月”吧。
第3个回答  2010-09-22
中秋传说之一】 吴刚伐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500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事,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第4个回答  2010-09-26
乡味与乡情

作者:王京

那轮家乡的中秋明月,我已有多少个寒暑未曾相见?怕是十个手指都不够数了。特意拍了一张照片,打算在这个中秋节给父母寄回去。

爸爸妈妈,女儿早就长大了,这两道菜,从我小的时候起,你们就经常做给我吃,如今离家万里,故乡的菜香依旧和我在一起,。

我们一家人,住在蜀地的长江边上,爸爸一向擅长炒肉菜,鱼香肉丝就是一绝,我走过了这麽多地方,品尝过无数的川菜馆,这道菜始终没有比爸爸炒的更好吃的。而且,在我们家里,有一个传统,就是我每一次回家,在家里吃到的第一顿饭,总是离不开鱼香肉丝。

还记得我第一次出远门回家,是刚上大学的第一个寒假,从温煦的天府之国,跑到寒风凛冽的北京,在十二月底,因为开水房外冻结的薄冰,结结实实的摔了个跟头,一个月过去,直到放假,伤口反复感染,我走路还是一瘸一拐的,第一次回家,路走的格外辛苦,辗转千里,火车汽车,回到家已是凌晨一两点。四川的冬夜,寒意沁骨,家里的温暖菜香,却飘进了心里,爸爸还是那麽好脾气的说:快吃饭吧,刚炒好的鱼香肉丝。他的言语那麽平静,好像我这个从小就想往外跑的女儿,并不曾离家多日,只是晚上放学归来,又乖乖的坐着吃饭了。这一次的鱼香肉丝,也许并不是爸爸炒的最好吃的一次,但却让我最真切的感受到了,“家”这个字眼,是多麽的温柔。后来,我快出国了,爸爸开始赶鸭上架的教我炒菜,其中自然少不了鱼香肉丝。关于“色香味”的要领说了很多,可是,就我这水准,几年来一直做饭,鱼香肉丝始终炒的不伦不类,爸爸,你看到照片,就不要笑话我的刀工或是上色什麽的,好不好?

妈妈因工作很忙,并不怎麽做饭,青菜却炒的非常有灵气,几瓣蒜,几粒干辣椒,麻利的往油锅里一扔,青菜一倒,铲子左翻右翻,一盘菜就娇艳欲滴的出锅了。我做的蒜炒青菜,最低的家常水准,名头也不响,只是想让妈妈知道,我可是坚决贯彻她的“健康节食法则”:少吃米饭少吃肉,多吃蔬菜才能瘦。我的妈妈是天底下最能审时度势的妈妈,最讲究“此一时彼一时”。

儿行千里,父母常忧,爸爸妈妈,你们的女儿会照顾自己了,也正在学著照顾自己的小家,还会照顾你们的未来。那轮中秋的月,要等到我们一家人真正团聚的时候,才算得上最明最亮吧。

中秋皓月思先侨

作者:梅振才 纽约华埠

我没有见过祖父,只珍存著一帧他在芝加哥冼衣店工作时的残旧照片。上世纪二十年代,他像当年侨乡的很多父兄一样,离乡别井,离妻别子,背负乡愁,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这块“新大陆”,追逐“金山梦”……

我无法想像祖父当年的落寞和艰辛。只知道,他离乡时祖母尚年青,有三个儿子,最大的只有十岁。浩瀚的大洋隔开两岸的亲人。潮起潮落,四十年过去了,祖父一次都未能回乡探望亲人。最后贫病交加,客死他乡。当时我正在北京读大学,噩耗传来,不禁写下一首悼诗,哀悼素未谋面的祖父,和与他一样命运的父老:

落魄天涯四十秋,云山万里水悠悠。

悲风易断还家梦,浊酒难销去国愁。

杵声凝血泪,浮生客恨逐江流,

寂寥孤冢横荒岸,无限烟波一海鸥。

二十五年前,我追随祖父的足迹,也来到埋葬了祖父青春的“新大陆”。我先到芝加哥郊区的华侨坟场,在祖父凄清的墓前献上一束鲜花。也许是喝侨乡的水长大,我最钟情到处寻觅和凭吊先侨的遗迹。最令我震憾的,是参观两所移民历史博物馆:纽约的“哀离思”岛和加州的天使岛。先辈的屈辱、艰辛和牺牲,令我唏嘘不已。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我总是情不自禁想起祖父和几代先侨,他们是移民荆棘路的拓荒者!饮水思源,对先侨的最好纪念,是继承和发扬他们的爱国爱乡传统和艰苦奋斗精神。

谁能体谅我的心

作者:黄锦文 布鲁伦

夜深人静,月光如水。如果在这样的夜晚不经意间翻开放在茶几下相册,思乡之情就会油然而生。那就来一支Kenny G的萨克斯曲《回家》吧,让它带著我那些难以得到抚慰的诉求飘向故乡,再斟一杯用爱和离别调和的苦酒去燃起思乡之火焰在胸中燃烧。

我知道,十年中,故乡已沧桑巨变,但晨曦中清脆的自行车铃声依然在我的耳畔回响;十年后,上海人已今非昔比,但我依然想问我的朋友你们可好?往日的故事早已尘封;往日的朋友也已杳无音信;惟有我的思念与日俱增。我的父母早已是古稀之年,步态蹒跚,百病缠身。昔日膝前嬉闹的孙子如今已高出爷爷许多,偶尔在电话里说上两三句却是语无伦次。我真是对不起。妈妈总是在电话的那一端跟我说,“什麽什麽地方又造了什麽什麽。”爸爸总是在电话的那一端跟我说,“侬回到上海保证连路也不认得了!” 字里行间流露的殷切期盼,叫我辗转反侧。日薄西山的老人能再有多少年啊!令我归心似箭。生活了三十多年的上海居然在我的脑海里的形象变得越来越神秘了?我的心被拨撩得奇痒难忍。回去吧,去打开束之高阁的往事,去寻觅如烟飘散的朋友;回去吧,让十年中经历的种种是是非非和酸甜苦辣统统抛到九霄云外,一走了之!

但命运却已把我们和纽约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孩子在纽约生活的时间是在上海时间的两倍,他所有的朋友和老师都在这里。十年的交融使他与这块土地密不可分,这里已成了他的第二故乡。他进入了这里最好的公立高中,他有他的梦想,那也是我的梦想,因为他是我生命的延续,我怎能让他半途而废?!,我难以抉择,我的心灵备受煎熬。又怎一个“归”字可以了却?!

白霜逐渐染上我的双鬓,酿造了十年的思乡之酒亦愈发浓烈。每逢佳节来临,我不敢登高远望,也不想举杯消愁,让我的心如水般地平静吧,可那支萨克斯曲《回家》总是萦绕在我的脑际挥之不去…。

思念父亲

作者: 赖该发 新泽西

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张照片是2004年春妻子在家乡为父亲拍的.它是父亲这一生最后的一张照片.每当看到这张照片就让我想起那年中秋节,想起那个与父亲一起度过的最后一个中秋节.

中秋节是个全家人团圆的节日.我自从1989年来美求学却多年没有回去和亲人一起过过中秋节.直到2004年中秋节我终于有机会和国内的亲人团聚,但它却是一个不寻常的中秋节.2004年中秋节前得知父亲重病,于是在节前回去看望父亲.回去见到父亲是在医院的重症病房里,当看到父亲时他已经很虚弱,需要用氧气帮助维持呼吸.真不敢相信一直很硬朗的父亲会瘦成这样,我的心里痛苦不堪.当他看到我回来站在他的床前时,眼睛里充满了喜悦和欣慰.我知道,他一定很高兴.我在病房里和父亲度过了十几年来唯一的一个中秋节.第二天一生辛劳的父亲就永远地离我而去.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我和父亲就这样匆匆地团聚,又匆匆地离别,并且是永远地离别.如今我只能通过照片思念著已故的父亲.有首歌里唱到:"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著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笑容,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这对于我们远在他乡的人们更要如此.希望朋友们能常回家看看亲人们.祝愿大家中秋节快乐!

思念

作者:杨美薇 纽约

我是父母亲的独生女儿,从小就常常听到亲戚朋友们半开玩笑地说,我和父母亲是三位一体,不可分离的。可是现在呢,残酷的现实却无情地把我们分隔的非常遥远,非常遥远......

这张照片是1992年夏天,我出国留学十多年之后,第一次回国探亲,在家中拍摄的。不幸的是,1998年的重阳节,母亲因病去世,这种三个人共聚一堂的日子,从此成为了永久的回忆,和无限的思念......。

母亲是一位元钢琴教师,也是我音乐上的启蒙老师,在我童年的时代一个中秋节的晚上,她创作了一首美丽的中秋儿歌,送给我作为中秋礼物。我念念不忘这首儿歌。每当我看到母亲那慈祥的照片,心中都会情不自禁地唱起这首歌。为了纪念母亲,我把这首歌改编成为一首钢琴小曲,名为“中秋之歌”。

说到父亲,他是我心中最尊敬,最钦佩,最值得骄傲的人,父亲是一位建筑工程师。

父亲不但在事业上有成就,在日常生活中又是一个模范丈夫和模范父亲。

1979年11月,为了进一步学习音乐和钢琴,我来到了纽约。1986年父亲突然中风,却为了不影响我的学习情绪,他毅然独自承受疾病的折磨,完全不让我和母亲知道。过了很久,一个亲戚无意中透露出这种情况。1989年,我拿到钢琴演奏硕士学位,才赶回广州去照顾父亲。可是父亲再度两次中风,行动越来越不方便。

父亲今年已经87岁,双目失明。孤寂的他,生活在黑暗无光的世界里,。

今年中秋节,我将会回到父亲身旁,在他的耳边,唱我那中秋之歌......

柔柔月光祖孙情

作者:北京中文学校 洪艾莉 (指导老师 赵义军)

浩浩苍穹,月光如水。在柔柔的月光中,我仿佛看到了姥姥温柔的微笑,聆听著姥姥柔和的话语,感受著姥姥轻柔的抚摸……

姥姥就是我心中的明月,就像这张照片中,我依偎在姥姥的身边,就有享不尽的呵护、关怀、温暖、幸福。

我出生后,妈妈工作很忙,姥姥照顾我长大,因此我和姥姥朝夕相处。姥姥对我的关怀就像月光一样,温柔、细腻,无所不在地追随著我。渴了,有温度适合的水;饿了,有营养可口的饭菜;冷加衣,热打扇,夜盖被,日陪伴——在姥姥的悉心呵护下,我健康地长大,几乎从来没有生过什麽大病。

姥姥曾经是大学老师,她也是我的启蒙老师。儿时,她教我唱歌、画画,上学后,她辅导我做功课。最使我受益的是,姥姥说一口轻柔漂亮的“京片子”,每天听著姥姥那林间清风般的话语,我虽然生在美国,长在美国,第一语言却是标准的普通话。至今,我到中国旅游,人家都拿我当地道的北京女孩儿。

姥姥的爱温柔细腻,她永远知道我最需要的是什麽。小时候,我喜欢绒毛玩具,姥姥就给我买各种各样的绒毛玩具,柔软的玩具环绕著我,就像姥姥的爱包围著我。长大一点后,我在外边遇到什麽不顺心的事,总能被姥姥一眼看出。听著姥姥温和耐心的劝解,开导,我心中的“冰块”不知不觉中溶化了。姥姥是我的知心人。

前年,姥姥回中国去了,我觉得自己的生命仿佛缺少了什麽。我想念姥姥,刻骨铭心的想念——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望著天上的明月,我相信姥姥也会在月光下想念著我。

黄汝斌:旅居纽约的华侨,晚年经营地产生意,2000年2月5日去逝。根据他的遗嘱,“黄汝斌基金会”已在最近几年捐赠于中国贫困乡村的教育170万美元。

四世同堂

作者:Kathy Luo

思乡之情是剪不断,理还乱。1990年我带著60美金只身来美,儿子阴差阳错未获得莶证。这一隔竟是16年,甚至几十年。在美国从零开始,艰苦奋斗,身份问题廹在眉睫,我移民去了加拿大。

第一次回国是离家第九年,拿到了加拿大的绿卡、才回去看望老父和儿子。儿子却有一大堆的怨言,我很无奈。(我于70年代离婚)1997年我与一位美国先生结婚,又辗转从加拿大回到美国。在美国虽然已有家,在中秋节之际仍免不了对故土和亲人思念。

中文台这个思乡、思亲、的节目也牵动了我的心,阴晴圆缺不能两全。今年7月、我和丈夫回上海探亲,父亲已高夀93岁、小孙子四个半月,摄得一张全家福照片、“四世同堂”寄上。寄遥中秋节团圆的宿愿。

少壮离户老大回,

乡音不改鬓毛衰,

辛欣几多游子泪,

同堂四世甚感怀。

我灿烂的黎明

作者: 黄治平纽泽西

这是我的故乡,闽江的起点,位于美丽的山城--福建南平。

照片的景色是我二十岁前朝夕相处的地方。小时候,每当我走到我们家住在半山腰的小阳台上时,照片里的景色总是一次又一次深深地印在多的心里;我的梦就象闽江的河水,是从这里开始的。

来美十几年了,其间走过了许多的名山,大川;但留在多心灵深处的只有这*“山围八面绿,水绕二江青”的故乡山水。它是我心灵的港湾,灿烂的黎明。无论我生活怎样的状况(顺境或逆境),照片里的地方总能给我很大的鼓舞和力量。它是我心中的歌,滋润著我的梦;它是我母亲河,永保我有一份赤子情。

思念战友

作者:陈玫 纽约 皇后区

拿著这张泛黄斑驳的相片,我的心回到了36年前,1970年6月4日,我们这一批16,17岁的“知识青年”在喧天的锣鼓声中哭别了亲友。到了黑龙江建设兵团。在大田里滚了两个多月的泥巴。第一次放一天假,我们最兴奋而期待的就是一起拍张相片寄给家人。记得那天我们5点钟起床,步行40多里才到团部唯一的照相馆,为了题词我们争论了好久,题上豪言壮语觉得太虚伪,写上真心的词句又怕挨斗,最后才由我无奈又无力的写上“边疆……”后面的6点省略号(被相馆去掉)象征我们茫然而无知的前程……。36年过去,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也来到美国,当年我们一起抡挑重担,想家一起抱头痛哭的战友都渐渐失去联系。人海茫茫不知现在大家可都安好?唯有这张相片在每年的中秋节拿出来看看,思念著我们那纯真,茫然,彷徨的蹉跎岁月。给孩子们讲我们那一代离奇的故事。亲爱的战友们,姐妹们!今晚你们是否也拿著相片互相的思念与祝福呢? 2006年9月15日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