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作《阳关三叠》有怎么样的创作典故?

如题所述

王维(701?~761),先世为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人,其父迁居至蒲州(今山西永济西),遂为河东人。唐代诗人、画家。字摩诘。曾官至尚书右丞,世称“王右丞”。中年后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其作品以山水诗为后世所称颂。兼通音乐,精绘画。有《王右丞集》。

后一部分感情激越,与前一部分形成鲜明的对比。旋律一开始即以富有动力的切分节奏八度跳进到乐曲的最高音,仿佛是别离时发自肺腑的声声呼唤;然后旋律由高而低,迂回下行。其中“遄行、遄行……”,“历苦辛、历苦辛……”,“宜自珍、宜自珍……”都用了重复,也是“三叠”。

第二段和第三段是第一段的变化重复。第二段变化较小,第三段的第二部分由“载驰骃”开始,歌词和音乐都作了较大幅度的扩充,形成全曲的高潮:“千巡有尽,寸衷难泯”,卮酒和泪水毕竟留不住自己的友人,他还是孤零零地上路了。乐曲由长吁一声的“噫”字进入尾声,分别两地只能梦中相见的人们只得期望着“鸿雁来宾”。

本曲的音调淳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一部分66等处的八度大跳以及“历苦辛”等处的反复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现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关怀、流连的诚挚情感。

王维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家喻户晓,千百年来传诵不已。

安西是唐代中央政权为统治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一个初春,柳枝微绽新绿,一场春雨把咸阳故城洗涤得干干净净。在渭水北岸,王维送别元二。大道上平日里尘土飞扬,车马飞驰,如今却显得寂寞清凉。二人执手相视,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元二出使安西,往西走出阳关,漫漫长路,寂寞孤独。王维送友远行,千言万语化作了这首脍炙人口的佳作。这首诗很快被人们谱上曲子——凡是亲朋好友辞别相送,都有这首曲子陪伴。后来,这首诗又有了两个别名——《渭城曲》和《阳关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