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省六部制的问题

为何书上说“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又说“三省的长官大都品级较低,这就削弱了相权”?宰相的品级应该不低吧!

唐朝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即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尚书省又下设六部。中书省长官中书令和门下省长官侍中是“真宰相”,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但由于李世民称帝前担任过尚书令,所以他即位后,再无人敢任此职,于是实际行政皆由尚书左仆射和右仆射执行。而尚书左右仆射必须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才能进入政事堂预闻政事,称为宰相。唐朝初期的时候,左右仆射一般都加此衔,所以三省长官都是宰相。但到了开元以后就不再加此衔了,尚书省长官也就不能再入政事堂参知政事了,而只能执行政务。所以说“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不太可靠。当然,除了三省的长官,其他官员若加上“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衔,也可入政事堂参知政事。

唐朝的一二品都用于处元老,三省的长官都是三品官,所以宰相的品级不高。但相权被削弱,主要是宰相制度的问题。汉代实行“领袖制”,即汉代时,只有一个宰相,下设十三曹,宰相府机构非常庞大,而掌管监察的御史大夫也直属宰相,所以宰相的权力非常大。而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即“委员制”,相权被分在几个人手中,也就相对削弱了相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18
因为当时皇权和相权是一对冲突,并且皇权要抑制相权,所以采取了三省六部制,这就把相权一分为三。中书省是草拟,颁发诏令的。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所以他们三省之间互相牵制,分工明确。这使皇上能更好的管理,虽说他们是相当于宰相的职位,可是并没有实权。这也就是说相权被皇帝削弱了,这样皇权也就增加了。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