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讲义气的小故事

我急着用

义气墩的传说
传说溧水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吴楚交界地,因为两国的争夺,它一会是楚国的濑潴邑,一会是吴国的平陵邑。燕国的左伯桃、羊角哀关系一直不错,听说楚国招纳贤人,两人就结伴去楚国。
当衣衫单薄的他们走到东刘村时,遇到大风雪,干粮即将吃完,周围又地广人稀。左伯桃担心继续走下去,两人不是被冻死,就是会饿死,于是寻思把自己的东西给羊角哀一人用,这样羊角哀或许还能活下来。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话,但两人谁也不肯眼睁睁看着另一个人死掉,各不相让只好作罢就地休息。第二天醒来,羊角哀发现身上盖着左伯桃的衣服,旁边还放着左伯桃的干粮,但却不见左伯桃的踪影,后来发现,左伯桃已经冻死在附近的一个树洞里。羊角哀把树洞封好作了标志后,一边抹泪一边出发。
到了楚国后,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被封为大将军,但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好友左伯桃,就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楚王,请求去拜祭左伯桃,楚王深为感动,当即准假。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后,就落宿在附近,夜里听到厮杀声,左伯桃托梦告诉他,附近的荆将军(有人称是刺秦王的荆柯)经常欺侮他。天明,羊角哀想去拆荆将军庙,但遭到当地土人的反对。第二夜,他又听到厮杀声,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帮战。当地人很受感动,就把两人的尸首合葬在一处,取名义气墩,世代相传。

《聊斋志异》中有篇《田七郎》,
说有个叫武承休的富人梦中得知猎户田七郎是个可以共患难的人,因而想与他结交,并赠以重金。谁知田母毫不客气地拒绝他说:“老身止此儿,不欲令事贵客!”她对儿子解释说:“我适睹公子(武承休)有晦纹,必罹奇祸。闻之,受人知者分人忧,受人恩者急人难;富人报之以财,贫人报之以义。无故而得重贿,不祥,恐将取死报于子矣。”后来田七郎为争猎豹,殴死人命,武承休用重金设法解救他出狱,救了他一命,这位贤德的母亲才慨然应允儿子与他交往,因为“子发肤受之于武公子耳,非老身所得而爱惜者。”,“见武公子勿谢也,小恩可谢,大恩不可谢。”此后,田七郎对于武承休的厚遇不再推辞。故事的结果正如田母预言的那样,武承休蒙冤,田七郎为他报仇,手刃仇人之后,自刭而死。

参考资料:http://www.njnews.cn/w/ca807237.htm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4
韩信报恩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哥哥干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俞伯牙和钟子期
在春秋时期,楚国俞伯牙从小非常聪明,天赋极高,很喜欢音乐,他拜当时很有名气的琴师成连为老师。学习了三年,俞伯牙琴艺大长,成了当地有名气的琴师。但是俞伯牙常常感到苦恼, 因为在艺术上还达不到更高的境界。 俞伯牙的老师连成知道了他的心思后,便对他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全部技艺都教给了你,而且你学习得很好。至于音乐的感受力、悟性方面,我自己也没学好。我的老师方子春是一代宗师,他琴艺高超,对音乐有独特的感受力。他现住在东海的一个岛上,我带你去拜见他,跟他继续深造,你看好吗?俞伯牙闻听大喜,连声说好!他们准备了充足的食品,乘船往东海进发。一天,船行至东海的蓬莱山,成连对伯牙说:“你先在蓬莱山稍侯,我去接老师,马上就回来。”说完,连成划船离开了。 过了许多天,连成没回来,伯牙很伤心。他抬头望大海,大海波涛汹涌,回首望岛内,山林一片寂静,只有鸟儿在啼鸣,像在唱忧伤的歌。 伯牙不禁触景生情,由感而发,仰天长叹,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曲中充满了忧伤之情。从这时起,俞伯牙的琴艺大长。 其实,成连老师是让俞伯牙独自在大自然中寻求一种感受。俞伯牙身处孤岛,整日与海为伴,与树林飞鸟为伍,感情很自然地发生了变化,陶冶了心灵,真正体会到了艺术的本质,才能创作出真正的传世之作。 后来,俞伯牙成了一代杰出的琴师,但真心能听懂他的曲子的人却不多。有一次,俞伯牙乘船沿江旅游。船行到一座高山旁时,突然下起了大雨,船停在山 边避雨。伯牙耳听淅沥的雨声,眼望雨打江面的生动景象,琴兴大发。伯牙正弹到兴头上,突然感到琴弦上有异样的颤抖,这是琴师的心灵感应,说明附近有人在听琴。伯牙走出船外,果然看见岸上树林边坐着一个叫钟子期的打柴人。伯牙把子期请到船上,两人互通了姓名,伯牙说:“我为你弹一首曲子听好吗?”子期立即表示洗耳恭听。伯牙即兴弹了一曲《高山》,子期赞叹道:“多么巍峨的高山啊!”伯牙又弹了一曲《流水》子期称赞到“多么浩荡的江水啊!”伯牙又 佩服又激动,对子期说:“这个世界上只有你才懂得我的心声,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于是两个人结拜为生死之交。伯牙与子期约定,待周游完毕要前往他家去 拜访他。 一日,伯牙如约前来子期家拜访他,但是子期已经不幸因病去世了。伯牙闻 听悲痛欲绝,奔到子期墓前为他弹奏了一首充满怀念和悲伤的曲子,然后站立起来,将自己珍贵的琴砸碎于子期的墓前。从此,伯牙与琴绝缘。
第2个回答  2007-01-14
两考生的悲情故事

几乎没出过远门的刘持亨用一口溧水话讲述了一个遥远的故事,在陈念的翻译下,当地传说的“义气墩”原来是两名考生的悲情故事。

古时候,有两个人是好朋友,一起出门赶考。当时东刘村这里有一条街道,还有一个小客栈,两人走到这里时,天色已晚,其中一个人又生病了,就住了下来。两天后,患病的人还没好,再住下去就赶不上考试了,于是,生病的人就把自己的盘缠拿出来,让另一个人出发,约好他在这里等消息。继续赶考的那人考取功名后,就回到东刘村向朋友报喜,可朋友却死了,已被好心的客栈老板埋葬了,他站在朋友坟前,觉得独自活着没有意思,就自杀了,客栈老板就把他们合葬在一起。从此,关于他俩讲义气的故事就在当地流传开了,埋葬两人的土墩墓也被称为义气墩,村民都用这个故事激励当地人要讲义气。

故事讲完了,刘持亨又补充说,这两个人中,有一个名字叫左伯桃,另一个想不起来了。他小时侯在义气墩边上还见过一块大石碑,上面刻着一些文字,只是他不识字,所以不知道这块碑上的内容。目前,这块碑已经碎成很多块,被散放在村中的水塘边。

主角左伯桃、羊角哀

义气墩的传说在溧水县志上也有记载。传说溧水在春秋战国时属于吴楚交界地,因为两国的争夺,它一会是楚国的濑潴邑,一会是吴国的平陵邑。燕国的左伯桃、羊角哀关系一直不错,听说楚国招纳贤人,两人就结伴去楚国。

当衣衫单薄的他们走到东刘村时,遇到大风雪,干粮即将吃完,周围又地广人稀。左伯桃担心继续走下去,两人不是被冻死,就是会饿死,于是寻思把自己的东西给羊角哀一人用,这样羊角哀或许还能活下来。羊角哀也同意左伯桃的话,但两人谁也不肯眼睁睁看着另一个人死掉,各不相让只好作罢就地休息。第二天醒来,羊角哀发现身上盖着左伯桃的衣服,旁边还放着左伯桃的干粮,但却不见左伯桃的踪影,后来发现,左伯桃已经冻死在附近的一个树洞里。羊角哀把树洞封好作了标志后,一边抹泪一边出发。

到了楚国后,羊角哀很受楚王的器重,被封为大将军,但他心里一直牵挂着好友左伯桃,就把他们的故事告诉了楚王,请求去拜祭左伯桃,楚王深为感动,当即准假。羊角哀把左伯桃安葬好后,就落宿在附近,夜里听到厮杀声,左伯桃托梦告诉他,附近的荆将军(有人称是刺秦王的荆柯)经常欺侮他。天明,羊角哀想去拆荆将军庙,但遭到当地土人的反对。第二夜,他又听到厮杀声,不忍好友受欺,就自刎前去帮战。当地人很受感动,就把两人的尸首合葬在一处,取名义气墩,世代相传。

政府将修缮义气墩

逝者已远,但两人讲义气,重友情的精神对当地老百姓的影响很深远,同时,义气墩还代表春秋战国时期的墓葬文化。溧水县文化局有关人士已打算,将会对义气墩采取保护措施,并设想了初步的保护规划蓝图。

据悉,将把义气墩一带圈起来,不再种植庄稼,以防水土流失,造成大土包的缩小;在义气墩下立碑,把被口口相传“歪曲”了的故事还原到石碑上。同时在附近建一个凉亭,左伯桃、羊角哀的塑像就在旁边,对当地人来说,这将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文化教育基地。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