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课堂教学要注意哪些问题

如题所述

计算课堂教学上,看似学生自主性体现,其实是教师没有帮助学生沟通各种
算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缺少计算方法的提炼,
导致算理很突出,
算法不扎实,学生技能不够熟练。

结合新课改后的课堂教学,就“探究计算课堂教学模式,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这个问题,跟在座的各位探讨一下。

现在的计算课堂教学存在一些问题:

问题一:过分强调“知识性”。即重知识,轻能力。这主
要表现在
:
课堂上教师“一言堂”地教,学生“正襟危坐”地
学、“紧锣密鼓”地练;或者是师生打乒乓式地一问
一答,一
问一齐答;甚至还有些老师把抄法则,默法则作为教计算的法
宝,
常用不倦
------
这样的教学过多地注重学生运算知识的掌
握,过多地强调学生运算技能的训练,而忽视了他们多方面数
学能力的发展和计算知识的实际应用。长此以往,致使许多学
生感到数学“枯燥无味”,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

问题二:过分追求“形式化”。即重形式,轻实效。在公
开课上,
常看到单纯为体现新课程理念而精心设计的如合作学
习、自主学习的环节。有些地方到底需不需要这样的环节?我
们要不断的深思,教师在度的掌握上就需要不断的钻研。还有
些数学课堂中充满了繁琐的计算和推导,并美其名曰:“训练
思维”
------
这种情况下,班级里中等生和后进生是不是能跟
上教学的节奏?这样的大搞形式,忽视了数学计算的真正价
值,学生看不到数学的用处,学不到真正的知识,更谈不上会
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了。

问题三:
过分依赖
“熟能生巧”

即重
“熟练”

“巧练”

的确,

熟是能生巧,但它必须建立在通过教师实施有效、富有个性的
教学,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活动真正理解了问
题本质的基础上,他们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否则,单纯
地想利用多练、搞“题海战术”来达到“巧”,恐怕是“欲速
则不达”,只会禁锢了学生的思维,束缚了学生的手脚,把学
生变成了习题的“奴隶”。

因此在计算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下几个问题:



重视创设有趣的情境。

上课时,开头创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
中,能较好地提高学生的参与情绪,集中思想提高教学效率。
创设的情境也可以贯穿始终,如闯关游戏等,让学生经历困难
后品尝成功的喜悦。

新教材都是创设主题图来导入新课,收集数学信息,提
出相应数学问题列式,明确算理,进行计算教学,让学生思考
计算方法,明确计算过程。如果教师在课堂上设置一些障碍性
情境让学生攻克,相信,课堂上的效率会比课后效率要高,

二、注意和生活的紧密联系。

老师们早就发现,现在的数学题和生活联系的很紧密,课
标注重通过实际情景使学生体验、感受、理解运算的意义。提出:经
历将一些实际问题抽象为数与代数问题的过程,
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
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诚然,计算本身具有较强的
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又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
分密切的联系。
课标注重计算的现实意义,
适当让学生经历一些现实
情境,使学生通过活动体验、感受、理解运算的意义、来源、现实背
景和本质。
我们教授的计算有什么用?能解决什么问题?教材里到许
多练习题都是图文并茂叙述的题目,学生要通过新授的知识解决问
题,在教学中要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三、平时过好基础计算关。

新课程标准计算教学上要求达到三个层次,具体地说,就
是根据每一部分所占的地位、作用区别对待,对表内乘除法、
加减法、混合运算等最重要的口算要求达到熟练;对于除此以
外的基本口算,万以内的加减法和用一两位数乘、除多位数的
笔算,要求达到比较熟练;对于三位数乘、除多位数的笔算只
要求会算。在小学阶段

,特别是小学中低年级,是计算教学
的重要阶段,必须过好计算关。

要过好计算关,首要的是保证计算的正确,这是核心。如
果计算错了,其它就没有意义了。但如果只讲正

确,不要求
合理、灵活,同样影响到计算能力的提高。如:有的学生到了
四年级,在计算时还掰手指、逐一数数,计算除法时还要从一
开始背口诀,虽然计算结果都正确,但显然达不到要求,也影
响到计算的正确度。

因此

,平时过好计算关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前提。

PS:参考百度文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