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人那么重视教育?

如题所述

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对这个问题也是相当的重视,只是那个时候的教育不像现在这么普及,让每一个国民都能有受教育的权利。相比之下,古人更加注重家族,他们设祠堂、行家规,所以,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说法。
当一个家族里只要出现了一个人有出息,往往会带动一个大家族,处于上层社会的达官贵人或者皇亲国戚更是如此了。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家族越来越强大,所以,对家族子孙的教育也看得尤为重要,这种,我们称之为“宗室教育”。甚至,有的人甚至把光耀家族当成了一辈子的追求孜孜不倦,这样的话,就算是死了之后,也有脸面见九泉之下的祖宗。
正是由于统治阶层对中原文化的认可和学习,民众也纷纷效仿,社会风气变得极好。在那时,太子有专门属于自己的一套教育,其他的宗室子弟在国子监接受教育。国子监除了接收宗室子弟,还会收一些有着特别才华的学生,并且,这些机构也都是参照了中原文化来进行设置的。
私塾一般是由一些有才华的人创办的,宗室子弟不仅可以选择在朝廷设置的官塾接受教育,也可以选择去私塾读书。根据历史资料的记载来看,当时也有很多宗室子弟选择私塾,因为私塾大多是一些汉人所创办的,崇尚儒学的金人觉得在此可以学习到更多地地道道的儒家精神。最终,通过在私塾的学习,确实有一大批学子掌握了很多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原文化。
当然,除了官学和私塾,在当时还有一种教育形式,那就是很多人一听就头疼的“家教”。很多有才华的汉人会受到宗室家庭的青睐,这种专人教育往往是对后代期望值很高的宗室家庭不二之选。据记载,就连金朝的很多统治者,小时候也请过一些“家教”,和现代学习外语数理化不同的是,他们的课程比较单一,往往都是以儒家精神为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08-09
这个和我国的历史有关,和我国的文化有关,和我们发传承有关,望子成龙,盼女成凤是有历史渊源的。

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一个例证,如果孟母不这么做,那么孟子很可能是一个市井小儿,或者是一个为了几两碎银劳碌奔波的商贩。
在历朝历代,名门望族也是对子女寄予厚望的,一是为了家族提升,或者保持家族不败,二是为了扩大本家的势力范围,三是可以匹配或者进入其它家族的门槛,做到门当户对。
普通家庭的父母,由于环境、阶层、个人能力或认知能力的原因,不甘于生活困顿,不甘于劳顿辛苦,不甘于子女重走自己的老路,也是为了子女有更好的未来,宁愿自己苦一些、累一些,支持孩子读书学习,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能够出人头地,改变自己或者家族的命运。
第2个回答  2022-10-06
确实是古代的人都非常注意教育,
毕竟在2000多年前,我国出过伟大的思想学家叫孔子,
他早先就宣传人书中自有黄金,书中自有黄金屋,
子不学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所以让你生了孩子,必须进行接受教育
第3个回答  2022-08-26
好问题,宗教洗脑靠的是什么?就是教育,各种形式,全方位的教育。
第4个回答  2024-05-01
古人之所以重视教育,主要是因为教育被视为传承文化、培养人才和提高个人修养的重要手段。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体现了古人对教育的重视:

1. 文化传承:在古代,文字和知识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而教育是确保这些知识能够被后代学习和继承的关键。通过教育,古人能够将历史、文学、哲学等文化遗产传授给下一代,保持文明的连续性。

2. 社会秩序:教育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等级制度。在封建社会中,教育可以使人们理解并接受自己的社会地位,同时培养出能够为国家和社会服务的各种人才。

3. 个人修养:教育被看作是提升个人道德、品德和修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学习,个人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规范、伦理道德和宇宙哲理,从而成为一个有用的社会成员。

4. 选拔人才:在古代,教育是选拔和培养政治、文化精英的重要手段。通过科举等教育制度,可以选拔有才能的人才进入统治阶层,为国家服务。

5. 经济和社会发展:教育有助于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发展。通过教育培养出的各种人才,能够推动科技、文化、艺术等领域的进步,促进国家的整体发展。

6. 精神寄托:在古代,教育也被看作是追求精神境界和道德完善的方式。通过学习,人们可以寻求心灵的满足和超越,实现个人的道德提升。

因此,教育在古代社会扮演着多重重要角色,是维护文化、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和个人修养不可或缺的部分,这也是为什么古人会高度重视教育的原因。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