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年级期末考试关于三民主义可能会出什么题

如题所述

  第六单元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课堂达标】
  1.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1979年2月五届人大常委会二次会议将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定为植树节 ,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解析:选D。本题旨在考查学 生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体现了他关注民生的思想。

  2.毛泽东指出:“只有这种三民主义,才是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中国共产党才称之为中国今日之必须,才宣布愿为其彻底实现而奋斗。”“新时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的突出特点是(  )
  A.明确提出推翻军阀统治
  B.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
  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D.提出了实现共产主义的奋斗目标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进行阐释解读的能力。这里的三民主义是指新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因此首先可以排除B、D两项。A项不准确。新三民主义之所以成为大革命的旗帜,就在于它蕴含了三大政策。

  3.孙中山一生追求“天下为公”,致力于救国救民。其思想主张中,有利于富国富民的是(  )
  A.实 业救国,限制中小资产阶级
  B.创立民国,废除专制
  C.发展实业,实行耕者有其田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解析:选D。根据关键信息“富国富民”可知,题目考查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正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思想。

  4.下列孙中山的民族主义主张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的是(  )
  ①“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 ②“(中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③“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选A。题干中强调“现实意义”,③④带有排满性质,不利于民族融合和民族团结,排除包含③④的选项即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05年,孙中山在为同盟会机关报《民报》所写的发刊词中,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两项内容具体解释为:以革命暴力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行民族的独立自主……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
  材料2: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十二条 人民有选举及被选举之权。
  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材料3: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适宜于关税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犯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重要条约。
  ——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1)材料1中,孙中山的解释蕴涵了什么思想?依据这种思想,孙中山在领导辛亥革命时,取得的最突出成果是什么?
  (2)材料2中强调“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具有什么进步意义?据材料2指出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据材料1和材料3,指出孙中山对列强态度的变化。孙中山在19 24年为推动民主革命发展采取了什么重大举措?
  解析:第(1)问应根据材料1概括孙中山的民族主义;第(2)问要根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概括孙中山力图在中国实行民主共和制;第(3)问应指出孙中山明确提出反帝主张,改组国民党等。
  答案:(1)民族主义;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2)否定君主专制制度;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责任内阁制。
  (3)变化:由不明确反帝到明确反帝。举措:改组国民党,实现第一次国共合作。

  【课后练习】
  一、选择题
  1.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是(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与科学
  解析:选B。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依据课本内容可知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为民权主义。

  2.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下面对三民主义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民族主义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
  B.民权主义是要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
  D.三民主义是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民主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解析:选C。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三民主义的含义。民生主义,即“平 均地权”,在现有地价的基础上,将来增加的部分属于国家,故不能说民生主义是要变地主土地所有为农民土地所有,它不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

  3.右图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活动场景。“孙中山国际基金会”章程明确规定基金会活动的目标是建立慈善机构,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说明(  )
  A.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B.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主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C.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 中的“民权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D.孙中山国际基金会以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为活动宗旨和目标
  解析:选D。题干中“帮助世界上贫困受灾民众,鼓励青年就学,成立中山奖赏 金、中山大学,兴建老人院、孤儿院、游民收容所等,照顾贫困地区的同胞”这一系列信息传达的是三民主义中“民生主义”的内容。

  4.1912年2月15日,即清帝宣布退位三天后,孙中山率临时政府文武官员赴明孝陵,祭奠明太祖朱元璋。这一事件反映了当时孙中山革命思想中的(  )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实业救国思想
  解析:选A。清帝退位后,孙中山率官员祭奠明太祖,这反映了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即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

5.有人评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说:“革命之举,必假借于暴民乱人之力,天下岂有与暴民乱人共事而能完成者乎?终亦必亡,不过举身家国同毙耳。”这段话的意思是(  )
  A.清朝统治最终必然灭亡
  B.必须发动群众参加革命
  C.革命只会导致国家衰亡
  D.必须用暴力推翻清政府
  解析:选C。由材料中的“暴民乱人”“终亦必亡”等信息可知,材料对辛亥革命持否定态度,并认为革命必然导致亡国,C项正确;A项曲解了材料中“亡”的含义;B项理解不符合材料中“暴 民乱人”的称呼;辛亥革命采用的就是暴力革命的方式,D项理解错误。

  6. 1918年,孙中山致电新建立的俄国苏维埃政府,“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这表明孙中山(  )
  A.已经接受了列宁主义
  B.重视十月革命的国际意义
  C.希望在中国建立苏维埃政府
  D.确立了“联俄”政策
  解析:选B。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孙中山也从十月革命中看到了“人类的希望”,因此他希望中俄两国革命党团结一致,共同奋斗。A项错,孙中山的思想仍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C项错,孙中山也仍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D项错,到1924年国民党一大上,孙中山才最终确立了“联俄”政策。

  7. 1924年,孙中山重新解释 “三民主义”,把“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这在客观上反映了(  )
  ①帝国主义对华侵略的加剧
  ②民族资产阶级继续保持了其革命性的一面
  ③中国各革命阶级开始了联合斗争
  ④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阶段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①③④
  解析:选A。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的三大政策,依靠资产阶级、无产阶级、农民阶级的联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正是由于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从而使民主革命发展到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8.孙中山在1925年3月留下了致苏联政府的遗书。他在其中写道:“我已嘱咐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工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之羁缚。为达到此项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主张和方针政策上的重大转变是(  )
  A.由主张改革到主张革命
  B.领导辛亥革命推翻清政府
  C.颁布《临时约法》,维护民主共和
  D.提出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解析:选D。根据材料的关键信息“1925年”“致苏 联政府的遗书”“他生命的最后几年”判断,“重大转变”应当指的是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

  二、非选择题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孙中山
  材料2:国民党之主义:(一)民族主义。国民党之民族主义,有两方面的意义:一则中国民族自求解放;二则中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二)民权主义。若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 盖民国之民权,惟民国之国民乃能享之,不轻授此于反对民国之人,使得借以破坏民国。详言之,则凡真正反对帝国主义之个人及团体,均得享有一切自由及权利;而卖国罔民以效忠于帝国主义及军阀者,无论其为团体或个人,皆不得享有此等自由及权利。(三)民生主义。国民党之民生主义,其最重要之原则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权,一曰节制资本。
  ——《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
  材料3: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
  请回答:
  (1)材料1最早成为哪一组织的纲领?材料1的内容与三民主义有何关系?
  (2)材料2中的内容发表于何时?与材料1比较有何进步性?
  (3)材料3与材料2相比较有何异同点?
  解析:本题考查对材料的阅读和教材基础知识的迁移能力。第(1)问联系课本相关内容回答即可。第(2)问由材料2的出处可知是国民党一大,涉及的是新三民主义相关内容。第(3)问主要站在两大理论共同目标及中共最高目标角度加以思考作答。
  答案 :(1)同盟会。民族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民生主义——“平均地权”。
  (2)1924年1月 国民党一大。进步性:一是提出反帝和实现国内各民族平等的思想;二是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三是提出扶助农工,实行“耕者有其田”、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3)同:都要求实现民族独立。不同:材料3提出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目标。

请采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1-20
无论出什么题,答历史大题,从三个方面去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看题干的提示结合你自己的思路去写,只要不是有历史错误的内容基本上拿分没什么问题本回答被提问者和网友采纳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