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在<马说>中认为人才具备的三个条件是什么?

如题所述

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

全篇分析如下: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体裁,大多是以华丽的言辞陈述作者对某个问题的见解,跟现在的杂文大致相近。

这篇说,带有寓言的色彩。文章的首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是全文立意之所在。这个意思是从古代关于伯乐和千里马的故事中生发出来的,却又表现了作者的独特见地。文章以千里马比喻有才能的人,以伯乐比喻圣明的君王,借千里马的被埋没揭露封建统治者埋没人才的现象,也表达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意。
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说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的决定作用。
一开篇就奇峰突起,发人之所未发,以“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点明全文主旨。这句话还包含着一个反题,即“无伯乐,则无手里马”,说明千里马的命运对伯乐的依赖关系。换句话说,就是除伯乐而外没有人能识别千里马;既然如此,千里马的命运就决定于是否有伯乐来发现它了。而实际的情形是:“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所以千里马的悲惨命运简直是具有必然性的了。接着就用“辱于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枥之间”,具体地描绘了它的可悲的遭遇。字里行间充满了作者的痛惜之情。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

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但文章先不点出,而从千里马的食量说起。“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突出地表明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普通马。而这一点,决非那些“食马者”所能知,他们只是按照普通马的食量来喂养文。所以“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原因又是在“不知其能手里而食”这一点上。“不知”,这正是问题的要害。点出这个要害之后,先以“是马也”一顿,再以“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然后步步紧逼,历数这种“不知”所造成的恶果,到段末再用反法句“安求其能千里也”,把作者对“食马者”的无知的愤怒谴责的感情发展到高潮。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第三段,对执策者的“不知马”进行辛辣的嘲讽。

先用揭露矛盾的方法刻画执策者的形象: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紧承上文,全面地总结了这种人“不知马”的表现,又以他们在千里马跟前的狂妄宣称作对照,生动地揭示了这种人的愚蠢和荒唐。后发感慨:以“其真无马邪”承上文“天下无马”,表示作者对执策者反法,同时为下旬蓄势,由此再用“其真不知马也”结住全文,更有力地表达了作者的痛切之感。

本文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文章论述的是识别人才的问题,但通篇没有一句话直接提到人才。作者认为对有才能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他的这些主张,是通过对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的境遇的描述表现出来的。对封建社会中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人才埋没的现象,则分别用“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和“抵辱干奴隶人之手,骄死于槽权之间”作了形象的概括,寄寓了作者很深的感慨。文字生动活泼,富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本文篇幅虽短,中心却十分突出。全文围绕着“不知马”这个中心,反复进行论述。文中连用十一个“不”字。开始说“伯乐不常有”,归结到千里马之“不以千里称”;中间由食马者的“不知”说到千里马的“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术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最后更以“不以”“不能”来痛斥执策者的无知,并由此导出全文的结句“其真不知马也”,点明了中心。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976496.html?si=1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6-08-06
  1、条件
  ①自身能力要强;
  ②要有能发现“千里马”的伯乐。
  ③“千里马”需要更多的投入。
  2、原文简介
  《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韩愈文选》中《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间(公元795—800)。“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视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3、创作背景
  《马说》写于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795年—800年)之间。当时韩愈初登仕途,不得志。曾经三次上书宰相求擢用,但结果是“待命”40余日,而“志不得通”,“足三及门,而阍人辞焉”。尽管如此,韩愈仍然声明自己“有忧天下之心”,不会遁迹山林。依附于宣武节度使董晋、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下,终未被采纳。后来又相继依附于一些节度使幕下,再加上朝中奸佞当权,政治黑暗,才能之士不受重视,郁郁不得志。
第2个回答  2007-01-21
一是“策之不以其道”,即驾驭千里马不根据它的特征,不掌握其所长;二是“食之不尽其才”,因为千里马能跑能吃,把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喂,普通马吃饱了,它却吃不饱;三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当千里马发出呼叫,驭马人却不能理解它。
第3个回答  2007-01-12
韩愈在《马说》一文中谈到,用才不当,原因有三:一是“策之不以其道”,即驾驭千里马不根据它的特征,不掌握其所长;二是“食之不尽其才”,因为千里马能跑能吃,把它和普通的马一样喂,普通马吃饱了,它却吃不饱;三是“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当千里马发出呼叫,驭马人却不能理解它。
第4个回答  2007-01-16
具有才能的人,应当被重视,被任用,能给予他机会去展现自己的特长,只有"伯乐''才能让他们一展才华.反之,韩愈是强烈批评和讽刺了那些无知浅薄的当政者,不懂得如何去发现并任用人才.
而"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直接表达了作者的对马夫的讽刺之情
同样,第一段表达的惋惜与第二段的悲愤与和不平,是为写段3段的充分基础

相关了解……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非常风气网